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一场经典的政变案例

上回讲到,公元前180年秋天,吕太后死了,她的两个侄子吕禄、吕产掌握军政大权。吕禄作为上将军,控制着长安的北军;吕产作为相国,控制着南军。

他们几乎具备了发动政变、正式夺取刘姓江山的条件,但是他们还比较害怕周勃、灌婴这些军方的势力,不敢动手,只在暗中积极谋划。

朱虚侯刘章是吕禄的女婿,他从老婆嘴里得知不少内幕。他当然向着自己老刘家,就把长安城内的这些情况秘密通报给了哥哥齐王刘襄——刘肥的长子,也是刘邦的长孙,让齐王发兵长安,讨伐吕姓,自己做内应,里应外合,事成之后便拥立刘襄做皇帝。小哥俩想法不错。

刘襄的生年不详,估计也是二十出头,年轻人敢想敢干。而且,因为刘邦很疼爱刘肥,给他封的齐国可以说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所以,刘襄接到消息后,立即发兵。中间也有点波折,朝廷派给刘襄的相国召平反对,说“见不着虎符,不能动兵”,想阻止刘襄。刘襄将其杀掉。

刘襄起兵了,遍告各路诸侯王,痛斥吕家要夺权,号召刘姓联合起来,一起讨伐诸吕。

吕产、吕禄这边当然不会这么解读:刘襄这是血口喷人,是给造反找借口!灌婴灌将军啊,给你虎符,发兵去把他消灭!

灌婴是什么人物呢?也是曹参、周勃、樊哙这种人物,最早做过刘邦的贴身保镖,后来战功卓著。他是汉军骑兵部队的缔造者,骑兵总司令。当年在荥阳,楚军这边的骑兵很厉害,刘邦一看也得建立自己的骑兵。让谁做首领呢?有人举荐了两个投降过来的秦军将领,他们都是骑兵出身。这俩将领很明智:大王啊,我们是投降过来的,您不怀疑我们,我们很感激,但我们还是避避嫌比较好。您选一个您的亲信做一把手,我们给他当副手,帮着他创建骑兵部队,这样比较好。

刘邦觉得有道理,最后就让灌婴做了首领。最终,灌婴的这支骑兵成为汉军的王牌部队,刘邦从头到尾打的这些仗,这支部队差不多都参与了。韩信打的几个大仗,如打西魏、打田横、打龙且,灌婴也都是先锋。总之,他战功卓著。《史记》也给他的战功做了一个统计:

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吕太后执政期间待灌婴不错,吕家人对灌婴也是极力拉拢。不过,灌婴打心眼里还是烦吕家人,他忠诚于刘邦。不过,齐王刘襄到底怎么个情况,他也不知道,要是真造反呢?咱们后人看书,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很清楚,但那些当事人当时可没这么清楚。

所以,灌婴立即调动大军,东进,来迎战齐王的军队。在这个过程中,他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走到荥阳他便停了下来,跟长安城内的周勃也通了气。他跟周勃关系好,以前告陈平的状,就是他俩一起告的。

跟齐王这边也通了气:咱们别打,都先停停,听听长安城里,吕家有什么动静。他们真要篡夺了皇位,咱们再一块杀过去,那就名正言顺了。

于是,表面上,灌婴带领大军在荥阳跟齐王对峙,其实是按兵不动,暗中联合,静观长安之变。吕禄、吕产也不傻,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看来灌婴有想法了。千万不能贸然行事。咱什么也没做,封王、封官,那都是吕太后的事,这样,还是能全身而退的。总之,他们心里有点打退堂鼓,开始动摇了。

陈平抓住了吕家人的这种心理,跟周勃一商量,就想出了一条计策。他们先派人把曲周侯郦商给绑了票。陈平是搞间谍出身,绑票太内行了。郦商就是高阳酒徒郦食其的弟弟,也是战功卓著的重要将领,被封为曲周侯。

绑了郦商之后,他们就给他儿子郦寄捎信去了:想让你爹活命吗?

郦寄是大孝子:你们说吧,说什么我都答应,拿我的命换我爹的命都行,千万别为难我爹。

最后,郦寄被要挟着去忽悠吕禄。他跟吕禄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对吕禄讲:现在这个形势太紧张了,依我看,你跟吕产兄不如退一步,辞去上将军和相国之位,各回各的封地,你是赵王回赵国,他是梁王回梁国。那样,齐王也就没有发兵的借口了,大臣们也就安生了。你们不照享荣华富贵吗?争这个有意义吗?整天提心吊胆的。

吕禄本来就在打退堂鼓,一听这话,很入心:寄弟啊,你说得有道理,那我就辞了它吧,把北军交给周太尉。

可是,吕禄又怕吕产和其他吕家人不同意,便一直没跟他们通气。他自己就松劲了,他以为要和解,不用那么紧张了。有时他还离开北军军营,跟郦寄一起出去打猎。

有一次打猎,正好经过他老姑吕媭家,去拜访了一下。樊哙当时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只有吕媭在家,一看吕禄来了,她大惊:禄儿啊,你怎么来了,你二姑太后临死前嘱咐你什么来着?千万不要离开军营啊!

说着她便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把家里的金银财宝都扔到了院子里,嘴里还叨叨着:

毋为他人守也!——《史记·吕太后本纪》

意思是,这些东西很快就都是别人的了。然而,吕禄并没有被敲醒,以为老姑太敏感了,想不开。

九月初十的早上,曹参的儿子平阳侯曹窋急匆匆来找陈平和周勃,他带来一个重要消息。

当时曹窋是御史大夫,一大清早去跟相国吕产汇报工作。正好有人从荥阳那边回来,向吕产密报灌婴跟齐王联合的情况:吕相国,现在咱想退已经来不及了,必须立即进宫,以皇帝的名义下令,不管是杀大臣,还是杀刘家,总之越快动手越好!

曹窋把这个情况一说,周勃立即动身前往北军大营,同时派人去找掌管虎符的襄平侯纪通,让纪通带着虎符立即赶往北军大营。这个纪通是之前联络好了的。陈平、周勃、陆贾这帮人研究这个事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些关键人物,能用的、不能用的,早就考虑好了。

结果,周勃先到的,却被挡在北军营门之外,不让进:你说你是太尉、三军总司令,那不管用,北军是受上将军吕禄直接指挥的。

很快,纪通拿着虎符也到了,假传圣旨:奉皇帝之命,太尉来接管北军,虎符在此,你们看看吧。

守门的军兵赶紧进去通报:吕将军啊,人家拿皇上的虎符来了,要调兵。

郦寄在旁边,赶紧忽悠吕禄:你看,让你主动辞,你不辞,现在皇上派太尉来接管了,你这多被动啊!千万别犹豫了,赶紧撤吧。

要是换作刘邦一类的人物,这个节骨眼上,立马就得果断发兵。可是,吕禄不敢,他做不到,他也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而且他也没接到吕产那边的消息,那边要出手的情况他不知道。

于是,他竟然真就交出了上将军大印,走了,从另外的门出了军营。

他前脚刚离开军营,周勃就进来了,两人没打上照面。周勃立即传令:

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史记·吕太后本纪》

支持吕家的就露出右边的膀子,支持刘家的就露出左边的膀子。

唰地一下,大家都把左膀子亮出来了,都支持刘家。北军搞定了。

陈平在家里坐镇指挥,当然也没闲着。周勃动身去北军,他则立即派人去找朱虚侯刘章,让刘章也火速赶往北军,给周勃当帮手。因为,他是刘家的代表,有的事、有的话,大臣们不方便做的、说的,可以让刘章出面。

同时,陈平派曹窋火速赶到未央宫,通知未央宫的卫队首领卫尉:一定不能让吕产进入殿门。

有宫门,有殿门。未央宫非常大,外面有个大门,是宫门,殿就是皇帝的住处,进了殿门,才算进了屋。

当时,吕产已经进了未央宫,到了殿门口被卫兵挡住。吕产没办法进去,而且不知道那边周勃已经动手了。他只能在殿门口外打转。

就在这时,刘章来了。周勃让他带着上千兵马,火速入宫保卫皇上。进了未央宫,刘章正好撞见吕产。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二话没说两人就打了起来。吕产这边没带多少人,没什么准备,根本抵抗不住。很快,吕产就被打死了。

然后,朱虚侯刘章主持着,大开杀戒,把吕禄、吕媭等吕家男女老少全部斩尽杀绝,一个不留。

类似的政变事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还有很多,史书里描述得都非常详细,可谓惊心动魄。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以这场成功案例来讲,其中有很多启示:第一,掌握军权是成败的关键;第二,要掌握情报;第三,先下手为强;第四,既要有陈平这种持重的谋划之人,又要有朱虚侯这种愣头青式的闯将。杀人的活儿都交给刘邦的这个孙子去做,这可能是陈平给自己设置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站在吕家兄弟的角度来讲,他们败在哪里呢?如果他们在吕后死后立即发动政变,把长安城内的刘家和反对派大臣全部拿下,是可能的。不过,那样的话,刘家在长安城外全国各地的王公诸侯杀回来灭他们也应该很容易。

所以,吕家一度想退让。可惜,已经晚了,骑虎难下。

《周易》中讲到“德薄而位尊”,这是很危险的。吕家作为皇族的外戚,仅凭姑奶奶的关系就想去掌控一国的军政大权,真是天大的妄想。在陈平、周勃这些老臣面前,吕产、吕禄不过黄口小儿,他们有过什么历练啊?所以,失败是必然的。

错就错在吕太后给吕家人封王,当时他们如果知道退让,没有这么大的欲望,做安享荣华富贵的皇亲国戚,就不会有如此下场。

再进一步讲,当年吕公相中刘邦,把女儿嫁给刘邦到底算不算得上高明呢?如果只是嫁给了沛县县令,多少年后,后辈儿孙会有满门抄斩这样的结局吗?

司马光在写完这一段之后,还插入了一段东汉班固的史论。其中提到,事后有很多人都骂郦寄,说他出卖朋友,太无耻。班固则认为,出卖朋友当然不应该,但也要分情况,为了国家社稷的安危,出卖朋友是可以的。

回过头来,再讲陈平。他先打发朱虚侯刘章到荥阳那边,通知他哥哥齐王刘襄:吕家全搞定了,没事了,退兵吧。

齐王退兵。灌婴也回了长安。接下来,陈平、周勃把大臣们召集来商量:好不容易把吕家给灭了,干脆把这件事做彻底。现在这个小皇帝是吕太后立的,来路不明,也不知道是不是汉惠帝刘盈的亲生骨肉,多半不是,说不定是吕家的后代,吕太后那么向着吕家,这事她真可能做得出来。而且,即便是汉惠帝的后代,他也是跟吕家人感情深,将来长大了,翻起旧账来,也是个麻烦事。干脆一口咬定,他就不是刘家的后代,把他换掉。

可是,换谁呢?有人提议:换齐王刘襄吧,高祖皇帝的长孙,而且精明强干。这次灭吕家,亏了刘襄、刘章兄弟俩里应外合。

陈平、周勃一歪脑袋:打住,咱们让吕家害得还不够吗?刘襄的姥姥家比吕家还厉害。咱们惹不起,不能走老路。

大家一听这个,心照不宣:这不是怕他姥姥家厉害,是怕刘襄这哥俩太厉害,这帮大臣怕玩不转人家,得找个老实好欺负的当皇帝。

最终,他们选中了代王刘恒。刘恒是当时刘邦在世的儿子中最年长的。刘邦一共八子一女。先说儿子:

老大齐王刘肥,公元前189年病逝,享年三十二岁;

老二是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88年病逝,享年二十岁;

老三是小赵王刘如意,被吕太后害死,活了十来岁;

老四就是刘恒。

老五刘恢,是自杀的,也是吕家人逼的。

老六刘友,是让吕太后给饿死的。

老七就是刘长。

老八刘建,是病死的。

女儿就是鲁元公主,公元前187年也死了。

所以,当时只剩下两个儿子:老四刘恒和老七刘长。

代王刘恒,比刘长年长,而且仁孝宽厚,说白了就是老实。母亲薄太后更老实,一点儿也不受宠,一年到头都见不着刘邦的面儿。正因为这娘俩不出头,没锋芒,老老实实在那个靠近边疆的代国待着,所以吕太后才能容得下他们,他们才平平安安活了下来,最终等来了机会。

不过,似乎又不仅是因为老实。

当年刘邦出关,为义帝发丧,联合各路诸侯一起攻打项羽。当时,魏王豹在刘邦阵营。彭城大败后,他跟刘邦逃回荥阳,然后,又回了西魏国,背叛了刘邦。刘邦派使者去,想把他劝回来。可他说,受不了刘邦每天把人骂来骂去的,不回。

其实,他是另有隐情。这个隐情就跟代王的母亲薄太后有关。薄太后的母亲本来是老魏国王室的子女,跟人私通生了薄太后,当时叫薄姬。后来,天下大乱,魏豹成了西魏王,薄姬就被她母亲送进了魏王宫,成了魏豹的女人。

有一天,薄姬被她母亲领着,去见当时天下闻名的相面大师许负,给薄姬相面。许负一看薄姬,大惊:这闺女了不得啊,将来当生天子!

随后,魏王豹知道了这件事,心中窃喜:噢,我这每天搂着睡的女人,要生天子,那就是我儿子要当天子呗。不行,我得给我儿子打江山。

所以,他就背叛了刘邦。结果,他好梦没做几天,就被韩信逮住了,西魏国也被灭了。随后,刘邦留着他跟周苛守荥阳。周苛怕他不可靠,就把他给杀了。

而且,薄姬也没怀上他的孩子,没身为奴,在刘邦宫中的织室纺纱织布,缝补衣服什么的。刘邦有一天闲逛,到了这个织室,一眼就看上了薄姬,让她进了后宫。

然而,刘邦一忙,把这个事给忘了,一晃一年多,也没临幸过薄姬。有一天,刘邦跟前比较得宠的两个妃子闲聊,提起薄姬来,这三人从小就是闺蜜,相约“先贵无相忘”。这话正好被刘邦听见,他就让人把薄姬给送来。

当天晚上,见了面,薄姬羞答答地跟刘邦讲了一件事:

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史记·外戚世家》

皇上啊,为妾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苍龙趴在我肚子上。

刘邦大悦,当晚就宠幸了薄姬,然后就有了后来的代王。

陈平他们选中了代王刘恒,那刘恒是什么态度呢?他就不怕这些权臣会杀了他吗?他敢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