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园讲通鉴:西汉兴衰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货殖列传》里的商业传奇

读《论语》《道德经》,应当还隔了一层,我们在脑子里要做一些身份、情境的转化;读《货殖列传》则是直截了当的。古代那些商业巨子是怎么赚钱的、怎么把握商机的,既有哲学层面的,又有操作层面的。这就是《货殖列传》要讲的。

《货殖列传》里提到了商圣范蠡。当年,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认定:

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人不能名气太大,太风光了,就会暗藏危机。而且,他很了解越王勾践这个人,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

于是,他带了些金银珠宝,就乘舟浮海而去,北上到了齐国。在齐国,他隐姓埋名,更改了名字,叫鸱夷子皮。然后,他带着三个儿子,艰苦创业:

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耕于海畔”,在海边上耕种庄稼吗?我觉得不大可能,海边上都是盐碱地,根本长不了庄稼,我认为,当时范蠡准是在海边晒盐,做盐业,才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到很大,积累很多财富。而且,扒盐、晒盐,这是很累的活儿,正好能用“苦身戮力”来形容。

他的事业做大了,又一次出名了。齐王就把他请去,让他做相国。他又干回老本行了,在齐国做了几年相国。

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又是巨富,又是高官,集于一身,这不好,范蠡认为还得走。他安排人把相印给齐王送回去,散尽了家财,带了一些贵重的宝物,和家人一起来到了陶这个地方。他觉得这里交通便利,适合做生意,于是就定居下来。他又改了个名字,叫朱公,人称陶朱公。

陶朱公带着儿子们继续经商,不久,又做大了,又拥有了万贯家财。他的财富不是独自享用,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分掉。所以,司马迁称赞他:

富好行其德者也。——《史记·货殖列传》

他不仅富有,而且喜欢做仁德之事。所以,他才能被后世称为“商圣”。

最后,范蠡得以善终,老死于陶,应当就是今天山东菏泽的定陶。他的子孙们好几代也都是富豪。按中国人理解,这是由于范蠡积德的缘故。

那么,范蠡为什么这么厉害呢?有没有高人指点?确实有高人指点。他有个老师,叫计然。没听说过,是吧?这绝对是顶尖级的人物。计然的老师,你肯定听说过,谁?老子。老子,大家都知道,是道家的开山祖师。老子下面还有四大人物,被道教尊为“四大真人”。哪四大真人呢?第一位是庄子,被尊为南华真人;第二位是列子,被尊为冲虚真人;第三位是文子,被尊为通玄真人;第四位是亢桑子,被尊为洞灵真人。其中,这位文子,通玄真人,据说跟计然是同一个人。

也有人说,文种就是文子,就是计然,这个,我觉得也有可能。也就是说,文种、文子、计然是一个人。

总之,计然很厉害。《史记》里讲,他和范蠡一起辅佐越王勾践,他教给勾践一套富国之道,一套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

修之十年,国富。——《史记·货殖列传》

按照计然的这套政策,发展了十年,越国就富起来了。

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史记·货殖列传》

国家富了,就可以“厚赂战士”,有大笔的军费,改进军事装备,大幅提高军人待遇,他们打仗就更玩命了,战斗力就更强了,最终灭了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然后,范蠡决定归隐,归隐之后干什么呢?当时,他已经想好了:

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计然的这套富国之策,一共有七条,越国用了五条,就富起来了,就成功了。我归隐之后,把它们用在治家上,不也照样能富起来吗?结果,他真就富起来了,成了巨富、商圣。

计然说过一句话:

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史记·货殖列传》

周边的国家要来攻打,怎么办?要赶紧动员兵力,修筑防御工事,做好打仗的准备,这是“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就是经常用什么东西,你就能比较了解这个东西。

把这两条道理吃透了,充分运用于实践,套用到商业上,经营什么都没问题。这就是计然商业智慧的大纲领。简单讲,“知斗则修备”,就是要对市场有预测和判断,提前准备;“时用则知物”,就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

商业成功的秘密无非这两条:预见和经验。而预见一般都是基于经验的,基于对自然规律和商业规律的把握。都有哪些规律呢?首先,在农业上有一些规律。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史记·货殖列传》

每六年会有一次大丰收,也会有一次大旱,每十二年会有一次收成非常差的饥荒的年头。这就是一个规律,它有一个循环。究竟哪年收、哪年旱呢?可以通过观测天象来判断。

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史记·货殖列传》

这句话究竟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好,反正就是通过观测金星、水星、木星、火星之类的运行情况,来预测农业收成的情况。这跟现在分析气候来预测农业情况,思路是一致的。

观察天象,分析气候,不是谁都有这个本事,怎么办呢?还有没有简便一点的规律呢?有。计然讲了一条简便的商业指南: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史记·货殖列传》

在大旱的年头,你要投资造船;在发大水的年头,你要投资造车。

因为天道循环,市场行情也跟着循环。这个循环,用计然的话讲,就是: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到极限了,就会贱;贱到底了,就得触底反弹,就会贵。所以: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

也就是说,在最贵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卖出,就把它当粪土,一点也不要稀罕;而在它最贱的时候,要迅速买入,那是它最宝贵的时候,跟珍珠美玉一样,是最值得稀罕的。

卖出要快,买入也要快。

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史记·货殖列传》

钱不能压着,资金要周转开,要有现金流,资产流动比率越高越好。当然,有些货物必须要囤积,要占用资金,那么,就必须要注意:

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史记·货殖列传》

容易腐烂的东西,像水果什么的,不能囤积,利润再高也不能囤。

以上这些,都是经商的实战教学,放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也完全适用。另外,计然还有两个著名的经济学论断,一个是宏观经济学的:

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史记·货殖列传》

这是讲宏观调控,农产品价格不能太高了,也不能太低了,得平衡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平衡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这对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治国之道。

还有一个是微观经济学的: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史记·货殖列传》

这其实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理论一脉相通: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计然关于经济学、商业的智慧,《史记》里大致记录了这些。范蠡把这些智慧“用之于家”,成了巨富。他在自己的商业实践中,又增加了一条经验:

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史记·货殖列传》

做生意随机应变,能够跟随时代的潮流而不是苛求于人。

《货殖列传》里讲的另一位著名的商人白圭也是特别强调“时”。

白圭乐观时变。——《史记·货殖列传》

在时代的变化、行情的变化中,有大量商机,要好好把握。白圭还讲: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货殖列传》

别人都在抛出时,我买进;别人都争着买进时,我抛出。

白圭被后世尊为“商祖”。这位商祖是怎么经商的呢?司马迁是这样描述的:

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史记·货殖列传》

能够吃清淡的食物,忍得住嗜好和欲望,穿衣简朴,可以和手下的仆人一同吃苦,一旦发现商机就跟猛兽、鸷鸟一样扑上去。

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史记·货殖列传》

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有智、有勇,又仁、又强,能权变、能决断、能取舍、能坚守。

《货殖列传》里还列举了好几位大商贾,各有特色,其中有一位任氏,他是发战争财的。

秦朝灭亡的时候,刘邦手下的将领们把咸阳的达官贵人都洗劫一空,他们抢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金银财宝。可是,这位任氏当时却拼命地收购、储存粮食。然后,楚汉争霸期间,老百姓被征兵的征兵,逃难的逃难,没人种地了,大饥荒,饿死很多人。任氏的粮食大卖,一举暴富。他的子孙,好几辈都是巨富。

他给子孙留了一条家训:

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史记·货殖列传》

这又是中国商人的精神。“非田畜所出弗衣食”,意思是衣食花费只能从当年的田租、畜产收入里支出,不能动本钱;“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说的是永远都是工作在前,享受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