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思考:设计师的心智与灵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思維

思維(Mind Frame)大概就是常說的心智模式(Mind Models)和特定的想法(Mindset)。思維是思考的空間,是意識上的虛擬空間。像有着長、闊、高的邊際,再加上時間而成為一度四維的虛擬框架,管理我們思考和如何看事物。思維是有依據和有基礎地形成的,那依據和基礎就是思維的靈魂。我認為,思維不是容積固定和架構不變的,思維的容積會因知識和經驗而改變,因工作所需而變化;其架構和基礎則會因基本意識的更新而改變。思維隨歲月和經驗而深化,當變為信念時便難以更改。思維就是中國人說的腦海和思域,惟詞義未及清晰細緻;而英語Mind Frame及Mind Models亦未含全義,指的僅是心智功能的形和態。Mind Set本較接近我的構想,但已有Mindset一詞,解作有質而沒架構的特定想法,所以這樣用只會引起混淆。

人不是只有一種思維,而是有各套不同的思維,如職業思維、文化思維、人際思維和人生思維等,有點像款式不同的帽子,你會在不同場合帶上。我要強調是「有點像」,因為思維不是帽子,各套思維總是藕斷絲連,或多或少地互相影響,不像帽子般獨立存在。思維覆蓋在大腦之上,有自己關注的領域。關注有基本的輕重深淺之分,亦因工作所需而有別,而關注程度屬於思維的本性。這是思考的維度,是思考空間。

思維裏容納了兩類東西,一類是知識和經驗,另一類是思考的方法和工具。知識和經驗的取捨,思考的方法和運用,皆由思維的本性決定。情緒和感覺不在大腦產生,因此不在思維之內,卻從外在影響思維,而且影響不小。而思維的運用,源自感情多於理智。因為人有記憶,知識、經驗和思考方法都能運用到整套思維之上,共享共用,只是取捨各有不同。人的整套思維系統形成了人格和心智,而思維是思考之本,是思考背後的宏觀意識。

思維就是這樣框着想法。知識儲存在腦中,滿足想法的需要。情緒會影響想法,卻不在思維之內。思維不只一種,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整套思維就是我們的心智和人格。當這套想法存放在腦子裏時,就像互聯網在現實中的活動,摸不着也碰不到,但是你知道。然而,互聯網至今還有互動,而思維卻是自主自決,並只作有限度的開放。

2.1.1 設計應有的思維

設計思維的基礎正正是設計倫理觀念,是設計思維的靈魂,是一種專業思維。設計倫理觀念包含道德、責任、精神和態度,緊扣天地人和設計的關係,形成設計人特有的個性,社會中自有的人格。沒有設計倫理觀念即是沒有靈魂,那設計師就徒有軀殼。沒有原則還算是專業設計師嗎?

2006年某位中國經濟學者說:「經濟學者應該為老百姓說話嗎?很遺憾,這不是從事經濟研究的必然義務或使命。」這位學者竟然把義務和使命擺出來,我想他腦子肯定出了毛病。要知道經濟不是哲學和科學,而是應用科學,跟設計一樣。這是沒有靈魂的思維,割斷了與天地人的關係。至少該有點人性吧?我這樣批評經濟學者,也會這樣批評設計師和自己。

在加拿大時,一羣畫家說我是他們的一類。但我說否,我已用那靈魂來換了麵包(I traded my soul for bread),指的是縱使能把持技巧和意念,我已放棄了藝術思維,換上了設計思維,成了謀生的伎倆。當然,你可以同時擁有藝術思維和設計思維,並且讓它們互相影響。但是你必須弄清兩者,切不可把思維錯套於工作上,否則後果自負。因為藝術和設計雖然相關連,但並不對等。

設計人該有設計人的頭腦和專業思維,才適合從事設計工作。設計師的思維要比一般人大,而且還要廣闊,不似很多其他專業般愛求深度。因為設計除了基本知識外,還要對社會甚至世情有廣泛認識。有自己的見解時,還要容得下不同意見、不同角度看到的事物、未有結論的想法,以及錯誤和失敗的過程。設計需要的就是這種客觀和海涵之量。有了這種思維,再知道要有甚麼知識後,方可以談設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