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心电散点图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这是一项以直观几何与非线性分析方法为思想基础,依靠计算机技术对长时程心电数据进行分析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是中国心电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创新性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心电散点图在大样本海量心电数据分析中的实用性和独特作用及对传统动态心电图分析功能的补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N.J.Holter制作了第一台能连续记录10小时心电图的动态心电图仪(被称为“Holter”),这一划时代的技术进步宣告人类已经掌握了获取长时程心电数据的自由权。Holter能提供海量心电数据,使发作性心律失常、无症状或一过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早已成为心脏科医生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但对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回顾发现,与卓越的信息记录、贮存功能相比,当前被广泛使用的Holter自动分析功能还不尽如人意,对于每份有10万次左右心搏数据的Holter分析而言,人工视野和介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区,成为限制其分析水平的瓶颈。这是因为Holter分析方法只是对于动态心电时间序列的一种波形分析,由于人体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作为人体时间序列的心脏节律也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所以除了传统的波形分析以外,心电散点图这一借用混沌理论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描述动态心电RR间期数据这一非线性系统特征的重要手段。
心电散点图以传统心电学中前所未有的整体观视角,对RR间期序列进行诠释,提供了很多未知的心脏电生理信息。心电散点图使RR间期数据真实地在人工可视范围内得到高密度集中表达,不仅避免了分析的盲区,还由于这一图形所揭示的不同心电信号RR序列的非线性动力系统特征对不同心律的自动区分功能,不仅能够自成体系地对长时程心电数据进行宏观定性分析,还能简化Holter的分析过程,强化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功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电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希望学习这项技术方法,需要一本系统介绍心电散点图的理论方法,对临床应用有指导作用的实用性专著。为此,经过两年多的酝酿,作者对近十年来的学习、思考和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归纳、提炼,动笔写这本专著,以飨同道和读者。
本书是临床实用专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绪论,简要介绍心电散点图所借助的混沌理论基础和心电散点图的研究历程,从其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不同学科带来的新思维,了解一些不同学科的相关概念,也能感受到动态心电图问世之后,对大样本心电数据分析方法的探索和追求从未停止过;中篇总论,介绍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的重要概念,这在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时一定用得上,以及基本的技术方法、名词术语等初学者必会的内容;下篇各论,是对每一类心律失常心电散点图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代表性图例为中心,分析图形形成机制,提取图形规律,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对一些复杂心律失常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举例解析。
著者希望赋予本书抛砖引玉的意义,因为在我们接触的大量临床动态心电数据中,在用心电散点图方法分析这些数据的工作中,每天都能让人不断感到来自一种新的方法学所带来的惊喜,直至本书封笔时亦如此。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将经过多年观察,得到比较肯定结果和结论的内容付诸笔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心电学工作者、临床医生和科学工作者会为这一领域带来更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和建树。
著 者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