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 表面组装元器件焊盘设计
概述
1.焊盘设计考虑因素
焊盘设计是表面组装最基本的工艺设计,一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最小重叠面积,如图5-64所示,必须满足IPC-A-610所规定的最小焊缝宽度或长度要求。

图5-64 SMD的焊端重叠面积
(2)焊缝/焊点强度要求。
(3)焊接热传递要求。
(4)工艺性要求,如减少移位、立碑、桥连、开焊等。
2.元器件焊端/引脚类别
元器件的封装结构形式很多,但焊端/引脚的种类并不多,主要有六类,包括:
(1)帽形端电极(Chip类封装),如图5-65(a)所示;
(2)L形引脚,如图5-65(b)所示;
(3)J形引脚,如图5-65(c)所示;
(4)球形引脚(BGA类封装),如图5-65(d)所示;
(5)城堡类焊端,如图5-65(e)所示;
(6)QFN焊端(BTC类封装),如图5-65(f)所示。

图5-65 SMD的焊端/引脚种类
设计原则
1.帽形端电极的焊盘设计
所谓帽形端电极,是指片式元件那样的有三个或五个焊接面的焊端。使用帽形端电极的元器件只有无引线的片式元件。
1)设计原则
片式元件如果封装尺寸为0603及其以上,焊盘尺寸对焊接直通率的影响不是很大,可以根据组装密度选择IPC-7351给出的合适焊盘尺寸来进行设计。但如果封装尺寸为0603以下,特别是对于0201、01005,焊盘尺寸对焊接直通率的影响就比较大了,变得非常敏感。
主要影响尺寸为焊盘的伸出长度F,如图5-66所示,太长容易引起立碑。
一般设计原则为(单位mm):
X=W+2B,其中B可取0~0.1;
G=S-(0.1~0.2);
F=(1/2~3/4)T.
需要指出的是,电阻在宽度方向上的两面无电镀层,如果用波峰焊接,焊盘宽度应减少30%,在长度方向外增0.2mm以上。

图5-66 片式元件与焊盘尺寸
2)业界设计参考
表5-2为推荐的焊盘设计尺寸,仅参考。
表5-2 推荐焊盘设计尺寸[单位:mm(mil)]

2.L形引脚的焊盘设计
L形引脚的封装有QFP、SOP。
1)设计原则
L形引脚焊缝、焊盘结构示意图如图5-67所示,脚跟为主焊缝,脚尖为辅焊缝。焊盘设计原则上脚尖(Ft)外扩(1/3~1/2)T,脚跟(Fh)外扩(2/3~3/3)T,焊盘间隔最小为0.13mm。

图5-67 翼形引脚焊缝、焊盘结构示意图
2)业界设计参考
IPC推荐的设计尺寸见表5-3,表中Z的取值方式如图5-68所示。
一般焊接问题多的是引脚中心距为0.4mm的QFP,经验就是钢网开窗宽度应小于焊盘0.05mm以上。
表5-3 IPC推荐的设计尺寸 (单位:mm)


图5-68 尺寸说明
3.J形引脚的焊盘设计
J形引脚的封装有PLCC、SOJ。
1)设计原则
J形引脚焊缝、焊盘结构示意图如图5-69所示,脚尖为主焊缝,脚跟为辅焊缝。由于引脚间距标准,焊盘的设计也很标准,原则上脚尖(Ft)外扩(1/3~1/2)T,脚跟(Fh)外扩(2/3~3/3)T。

图5-69 J形引脚及焊盘尺寸说明
2)业界设计
IPC推荐设计尺寸:
X=0.60mm;
Y=2.20mm;
Z=L+0.5mm.
4.球形引脚的焊盘设计
使用球形引脚的封装主要有BGA类封装。
球形引脚焊盘的设计,理想情况下应根据BGA载板焊盘直径的大小来设计,由于各封装厂家采用的焊球尺寸、焊盘尺寸不统一(见表5-4),实际上很难做到。一般都是根据BGA焊球的中心距设计,以兼顾不同供应商的BGA。表5-5是参考业界多家的设计规范给出的一个BGA焊盘设计尺寸,仅供参考。
表5-4 BGA名义焊球尺寸和推荐焊盘直径 (单位:mm)

表5-5 推荐的BGA焊盘设计尺寸 (单位:mm)

5.城堡焊端的焊盘设计
城堡焊端焊盘的设计如图5-70所示,设计原则:
Ft=0.20~0.30mm;
Fh=0~0.10mm;
W=b+(0~0.05)mm.

图5-70 城堡形焊端的焊盘设计尺寸
6.QFN的焊盘设计
QFN的焊接,特别是多排焊端的QFN,问题比较多,主要为开焊和桥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QFN封装下面一般有一个大的散热焊端,焊接时PCB焊盘上的熔融焊料会对QFN产生向上的推举作用。
1)设计的原则
原则上,焊盘与热沉焊盘、焊盘与焊盘最小间隔应≥0.2mm,以免贴装时发生桥连。焊盘尺寸如图5-71所示。
Ft=0.2~0.3mm;
Fh=0;
W=B+0.03mm.

图5-71 QFN焊盘设计
2)热沉焊盘上导热孔的设计
热沉焊盘的有效散热有赖于导热孔与地电层的连接,散热孔布局在热沉焊盘的周边比中心要好很多,20个以上的孔对散热效率并没有太明显的提升。塞孔焊缝中的空洞率要高一些,而不塞孔则少一些,但是存在冒锡珠的风险。塞孔与不塞孔取决于板厚、表面处理,通常对于板厚超过3.0mm大单板,不建议塞孔;对于OSP处理的单板也不建议塞孔。
散热孔径一般按0.20~0.33mm设计,中心距大于1.0mm设计即可,这样的设计可以满足80%的散热需求。
7.业界优秀设计案例
图5-72为业界一些优秀的焊盘设计案例,说明焊盘的设计具有高度的工艺性。

图5-72 优秀焊盘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