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部越南革新与中越改革比较研究的力作
《越南革新与中越改革比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潘金娥研究员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越南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及其与中国的比较》的最终成果,这是一项集体科研工程。潘金娥研究员撰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参与课题研究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谷源洋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凡副教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何胜研究员和新华社驻河内分社原社长张加祥高级记者。作者们都是北京地区长期从事越南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在越南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和中越关系问题等领域有多年理论知识的积累与研究,具有熟练掌握越南语言的优势,都曾亲赴越南进行实地考察或参加工作,与越南社科理论界有密切的交往和深入的交流,并都编撰和出版过关于越南问题,特别是越南经济革新与对外开放的论著。谷源洋研究员是越南问题的资深研究专家,潘金娥研究员长期跟踪研究现代中越关系和越南革新,具备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在完成本研究项目之前,她和陈明凡教授均已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由他们来负责这一课题,可说是上佳的学术团队和高水平的组合。
我与课题组的同行学者结识甚久,曾受邀参与课题设计的研讨,聆听过课题作者们的见解。当我读完潘金娥研究员送来的这部洋洋数十万字的厚重文稿后,深切感受到作者们数年的辛勤努力所换来的丰硕成果,是一部很有创新意义的力作!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以后,越南走上了经济革新和对外开放的道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中,越南革新是继中国改革之后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改革。关于中国改革与越南革新的考察和比较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和重视,成为前沿性的热点课题。
还在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当越南这个南方邻邦经历几十年战争后,走上革新开放之路,并迅速改变经济贫困的面貌,一跃成为经济持续增长、市场活跃繁荣和对外开放的国家,便立即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关于越南革新的起因、进程、理论思维、发展战略与改革特点,以及越南革新与中国改革的异同,成为人们关心和探索的问题。从90年代上半叶开始,中国学者在借鉴国际学术界,尤其是越南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评述,先后出版了关于越南革新开放的著作,北大、厦大、清华、广西和云南高校攻读东南亚学科的一些硕士生与博士生也以这一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这些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当时的条件和认识的有益探索,促进了我国的越南问题和中越关系研究的发展,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功不可没。
但从已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国内学术界前一段对越南革新的研究,介绍和评论性成果居多,关于中越两国改革的比较,则主要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其中有关越南革新的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性论著和有份量的专门著述,大都是20世纪末出版的,而近十多年来,越南革新已经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与变化。
当前,世界进入了新的世纪,中国改革和越南革新都相继步入深水区,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和总结经验教训。在新的环境下,两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政治体制改革与发展战略的转换等方面都面对许多复杂问题,特别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结合本国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方面都需要有新的探索与创新。因而,撰写和出版关于越南的革新,并与中国的改革作全面系统比较研究的专著,十分必要,且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成果除导论外,分为六章,既有对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性质、特征、内容、主要经验的全面阐述和总结,又有对中越两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主要异同概括性的比较,是一部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性的专著。其基本内容和写作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全书的理论依据,并构筑本书的整体框架,立论明确,架构清晰;二是在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越南革新以来历届党代会的文献资料,并对越南进行了实地调研,资料丰富,内容充实;三是对越南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包括经济、政治、党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对外关系等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分别进行系统的剖析,阐述了越南革新的理论发展逻辑,并总结了革新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论述全面,分析深入;四是将越南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比较,揭示了两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异同,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观点鲜明,颇具新意。
通读全书,我认为有两大重要贡献:
第一,本书没有停留在一般性叙述和介绍的水平上,而是紧紧扣住革新的指导思想、理论思维与发展方向等基本问题,作了深层次的论述,明确指出越南革新的理论思维与创新路径的立足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越南革新的首要特征是按社会主义方向进行的。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或革新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实质上也是一场带来革命性的体制变革,发展道路绝不是平坦的。在革新实践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澄清人们思想中存在的种种疑虑和模糊观念,而且要批驳反社会主义思潮的各种攻击和歪曲,并排除敌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苏东剧变,集中计划化模式的垮台,并非马恩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垮台,中国的改革和越南的革新事业的成就证明,发展中国家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论断没有过时,是完全现实可行的,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发展历程是漫长而曲折的,然而其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本书论述越南社会主义革新的思想路线基本问题,阐明了革新的原则和方向,肯定了越南共产党多次重申的越南革命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定地按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方向来发展国家,这是本书的一大重大理论贡献。
第二,本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视角,对中越两国的改革和革新作了全面系统的比较,不局限于经济领域,还涵盖了政治系统、党的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对外关系等五个方面,既论述了相同与相似之处,又分析了差异与不同特色,剖析细腻,令人读来一目了然。“改革”和“革新”虽有提法的差异,但正如本书作者所指出的,在目标和性质方面,中越两国都认为:“改革”和“革新”是带有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其最终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改革和越南的革新,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所谓改组、改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越南的革新不仅吸取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了苏联、东欧各国改革的教训,而且借鉴了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由于中越两国有大体相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以儒、释、道为代表的越南传统文化基本上源于中国。两国的民族民主革命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胜利,独立与建国后都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两国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基本相同,中国的改革起步较越南早,越南在经济革新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汲取中国改革的经验与教训。1991年越南学者编撰的《在改革道路上的中国》一书的序言就曾指出:“近些年来,我国研究家们的一个头等重要的研究对象,是当代中国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和对外政策的演变,这个政策对亚洲和世界形势发生不小的影响。”同时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其认识和理论观点、内容、方法与步骤,战术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各种新的矛盾与冲突及其制约或摒弃的方法等,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价值的贡献,对于许多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的事业都是有裨益的。”
可见,中越两国的改革有许多可以彼此吸收与借鉴之处。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历史背景、起步时间和原来的基础不同,中越的改革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但共同点大于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有一种故意夸大两国改革差异性的论说,在越南也有人夸大两国改革发展的差异,企图拉开越南与中国的距离,甚至有一种“去中国化”,实际是脱离社会主义发展轨道的错误倾向。诚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越南的革新视为中国改革的复制与翻版,但也不应违背胡志明主席关于两国友好关系的一贯教导,无视两国的改革彼此吸收与相互借鉴的实际。
中越两国的改革是具有国际意义的伟大工程,改革的成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有巨大的国际影响。中越两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研究是全新的课题,但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罕见,课题作者们的辛勤耕耘,填补了这一领域的薄弱环节,为越南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奉献;本书的出版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我国改革的深化亦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著作问世之际,谨以此文表达衷心庆贺之情谊。
梁志明
2015年立春日于北大人文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