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科学以及深度计算理论的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大学教育的通识课程,已经成为各高等学校的通行做法。但如何开设面向所有专业的人工智能课程,这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改革课题。本书的作者们在总结多年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通识课程的要求,编写了这本书。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一是利用一个小的实验来解释某一个人工智能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同时通过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使得非工程类(如艺术类、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枯燥无味,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二是为了满足工程类专业的需要,在本书中加入了“智能计算技术”一章,其中介绍了典型的智能计算方法和应用——这些智能计算技术是本书作者在多年的工程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从而使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三是本书能和计算机基础课程对接,在不增加学时、学分的同时,又能很好地融入原有的作为通识课的计算机基础课,这也是本书编写的初衷。
本书总共11章,其中第11章“智能计算技术”可作为选修章节,非工程类专业可以不修。因此这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类的人工智能课程教材。
本书由黄淮学院王东云和刘新玉主编,谢行、陈祥、薛凡、黄安穴、尹鸿坦、李艳参与了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具体分工为:王东云编写了第2、11章,并对全书进行了统稿;刘新玉编写了第3、8、9章;谢行编写了第4、5、6章;陈祥编写了第1、7章;薛凡和尹鸿坦共同编写了第10章;黄安穴和李艳绘制了全书的插图。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的著作和文献,在此对这些文献的作者一并致谢。
术业有专攻。在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遗漏和不当之处,请广大读者不吝批评赐教。
本书是黄淮学院“十三五”规划教材,受黄淮学院项目资金支助。

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