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驱动电源模块化设计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LED的分类与产业链

1.3.1 LED的分类

LED可以根据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如亮度、光色、发光角、封装形式、功率等,在应用领域一般可以按照LED发光的波长将其分为两大类:可见光LED(450~780nm)和不可见光LED(红外850~1550nm、紫外180~420nm)。

可见光LED按亮度又可分为一般亮度LED、高亮度LED和超高亮度LED。其中一般亮度LED主要用GaP、GaAsP及AlGaAs等材料制成,主要有红、橙、黄等产品,发光强度低于100mcd,主要用于3C家电、消费电子产品、室内显示等场合;高亮度LED主要用AlGaInP及GaInN等材料制成,包括红、橙、黄、绿、蓝及白光等,发光强度为100~1000mcd,主要用于户外全彩屏、交通信号、背光源、汽车灯、照明等领域;超高亮度LED的发光强度大于1000mcd,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1W以上大功率LED亮度已经达到数十cd,广泛用于各种LED照明领域。

不可见光LED可分成红外线LED、紫外线LED。红外线LED主要用GaAs、A1GaAs等制成,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除了遥控器、开关等传统应用外,还包括信息设备、无线通信及交通系统等新应用的IrDA模块;紫外线LED主要用InAlGaN、AlN等制成,根据紫外波段的不同可用于固化、生物医疗、杀菌消毒等领域。

1.3.2 LED的产业链

半导体照明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衬底材料、设备及外延生长,中游的芯片制造,下游的LED封装和应用产品的生产,如图1-10所示。

978-7-111-60312-2-Chapter01-15.jpg

图1-10 LED照明产业链

1.衬底

衬底是在其上生长PN半导体材料的基底材料,原料经过提纯、减薄、抛光、切割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制成可以作衬底的晶圆。衬底的关键是可与外延良好配合的材料,衬底材料需要满足以下要求:结构特性好,即外延材料与衬底的晶体结构相同或相近、晶格常数失配度小、结晶性能好、缺陷密度小;接口特性好,即有利于外延材料成核且黏附性强;化学稳定性好,即在外延生长的温度和气氛中不容易分解和腐蚀;热学性能好,包括导热性好和热失配度小;光学性能好,即制作的器件所发出的光被衬底吸收小;机械性能好,即容易加工,包括减薄、抛光和切割等;价格低廉;大尺寸,一般要求直径不小于2in(1in=25.4mm)。

目前常用的衬底材料有蓝宝石(Al2O3)、硅(Si)和碳化硅(SiC)等,但其在导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尚有不足。未来可能的新型衬底材料包括氮化镓(GaN)、氧化锌(ZnO)、铝酸锂(LiAlO2)等。氮化镓是氮化镓外延生长的理想衬底,可提高外延质量,降低位错密度,提高寿命、光效、工作电流密度;氧化锌与氮化镓外延晶体结构相同,禁带宽度接近,但缺点是在外延生长环境中易分解和腐蚀;铝酸锂与氮化镓外延的晶格不匹配率只有1.4%,但晶体易挥发、强腐蚀,制备困难。

2.外延

外延主要是在晶圆衬底上生长缓冲层、N型层、量子阱、P型层、扩散层等结构,是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对最终产品品质影响最大的环节,同时也是利润较为集中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外延的品质直接决定了后续芯片、封装及应用产品的品质和最终应用领域。

外延生长的主要方法包括液相外延沉积(LPE)和气相外延沉积(MOCVD)。MOCVD系统是GaN基LED外延生长的主要设备,技术含量非常高,全球90%以上的市场被德国的AIXTRON和美国的VEECO所垄断。

外延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少缺陷的生长工艺、与衬底配合良好的PN结材料、具有良好内部量子效应效率的结构。采用新工艺将改善外延片晶体质量,如M面Al2O3上生长技术、横向外延过生长技术(ELOG)等将降低极化电场的影响,新型P型掺杂技术将提高P型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采用新结构(如多量子阱(MQW)等)将提高电光转换效率。ⅢⅤ族化合物能较好地满足PN结对半导体材料的要求,目前Al/Ga/In(阳离子)+As/P/N(阴离子)的二元、三元、四元化合物是LED的基础材料。

3.芯片

在外延片上制作PN结电极、保护层、出光结构,然后经过分割、打磨、测试等,就制成了LED芯片,即晶粒(die)。芯片制造的关键技术是高出光结构、材料和制作工艺。采用新型高出光效率芯片结构,如垂直结构、光子晶体等微结构,可提高侧向出光的利用,提高光输出效率。采用P型GaN欧姆接触材料以及电极图形的优化设计,可使电流注入均匀、发光均匀、透光率高。

4.封装

将LED芯片涂覆荧光粉,加一次配光,加固定结构,用塑料、陶瓷等材料进行封装,并引出镀金引脚,再进行测试等若干步骤后,就制成了LED器件。封装直接影响LED器件的电、热、光和机械性能,还影响其可靠性、成本及寿命。

封装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高性能荧光粉,光提取效率高、散热好的封装材料与结构。LED器件的封装形式主要有引脚式封装、贴片式封装、功率型封装、COB(Chip on Board)封装、COM(Chip on metal)等。LED芯片的封装结构主要有正装结构、倒装结构(Flip-chip)和垂直结构。封装环节的光损失包括材料本身吸收部分光子、菲涅尔损失和全反射角损失,因此低吸收率、高折射率、高透光率的新型封装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光提取效率。目前主流的白光LED主要通过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不同荧光粉材料及配比会影响光转化效率、光色以及在高结温下的荧光粉老化失效曲线,因此高效荧光粉的研发可提高器件寿命、光效,改善显色指数;对于紫外/深紫外光激发的芯片,由于紫外光会加速有机材料老化,因此荧光粉更为关键。此外,高热导率系数的新型支架材料与结构,对大功率、长寿命、高亮度器件至关重要。

5.应用系统

将封装好的LED器件根据应用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加驱动、控制、二次配光、散热等部分后,就形成了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产品形式多种多样,与应用领域密切相关,包括各种LED灯具、信号灯、显示屏、背光源等。

在LED产业链中,上游和中游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投资强度大但收效慢的领域,专利竞争最为激烈。芯片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外延的质量,而高质量的外延片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因此大多数芯片制造商都有一定的外延生产能力。外延/芯片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国内近年相关产业也迅速发展。下游封装和应用环节技术含量和投资强度较低、收效较快,是与市场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也是LED产业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领域。白光LED是半导体照明的基础和产业发展重点,近几年发展最快。LED封装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台湾产业有向大陆转移的倾向。LED应用系统企业主要集中在我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