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两地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中山与香港回归

与香港一衣带水,历史上关系密不可分的中山,在香港回归之际也牵起了巨大的感情波澜。

中山号 :载国家领导人接收香港

1840年,英国侵略军仗着船坚炮利,从伶仃洋海面打响了鸦片战争第一炮。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乘船强占香港岛。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领导人乘船接收香港。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夜,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一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需从下榻的九龙海逸酒店横过维多利亚港前往位于香港岛的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那里举行的香港主权移交仪式。当时承担海上接送这一光荣历史任务的,就是“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的“中山号”客轮。

香港回归的整个庆典活动,内容很多,时间安排相当紧凑,特别是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主权移交仪式举世触目,不能有分秒之差,时间的准确性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历史意义。安排国家领导人安全准时到达仪式现场,成为大会主管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从九龙乘车到香港,需穿过海底隧道,道路交通较为复杂。回归前后,香港市民的庆祝活动很多,造成的交通压力也更大。面对种种的安全、时间问题,海上交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英国人坐船侵占香港,我们也坐船把她收回祖国怀抱,更具象征意义!

但是,坐什么船呢?

当时的港英政府有专门用于接待的豪华游艇,但是它们在回归前夕都悬挂英国国旗。按相关的国际法,船只悬挂的国旗,代表着该船的注册地和国籍,是漂游在海上的该国领土。我们的国家主席不可能乘坐别国的船去收回自己的领土主权。

我国有关部门遂决定,由当年香港水域唯一悬挂五星红旗的客运船队——珠江船务发展有限公司的客轮“中山号”承担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参加香港主权移交仪式的光荣任务。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山口岸成为对外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1985年2月9日,中山市岐江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珠江客运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同日中山—香港客运航线开通首航,珠江船务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香港总代理。公司经营中山至香港水路旅客运输,为来往于中山和香港两地的人士公务、经商、探亲、旅游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服务。公司拥有“中山”、“逸仙湖”、“岐江”等五艘现代化豪华高速双体客轮,每天中山至香港往来18个单航次,客运高峰期可达32个单航次,单程航行时间为1小时30分。

“中山号”是珠江船务公司当时最新最先进的豪华客轮,其团队熟悉中山至香港航线的情况,拥有丰富的航行经验。能够接受这样光荣的任务,船员们的心情难以言表。他们来自孙中山的故乡,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经历了不懈的奋斗,终于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一百年后的“中山号”担当香港回归重任,终于参与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强国宿愿。

确定由“中山号”承担香港主权移交仪式的海上接送任务后,船员们并未被告知需要接送的是哪位领导,但从香港回归的盛事、将要行走的航线猜测,他们接送的可能是时任江泽民主席。大家内心兴奋之余,更加全面细致地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中山号”提前近一周驶入中资机构在香港开设的粤兴船厂,相关人员对客舱进行了重新布置及全面清洁。船厂派出最强的专业工程师对船只进行全面的机件检查,还专门安排了轮机和机电两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随船工作。

在香港粤兴船厂完成专门的准备后,“中山号”又驶到香港水警总部基地,由香港水警进行专门的安全检查,香港水警还派出多名潜水蛙人到水下对船体进行全面的安检。

在“中山号”进行周密细致准备的同时,珠江船务属下的另一个豪华客轮“顺德号”,作为后备用船,亦做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码头方面,港英当局在维多利亚港九龙海逸酒店边和香港会展中心分别搭建了临时专用码头,铺上了红地毡。

1997年6月30日晚,香港海事处封锁了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晚上11时许,在多艘香港水警轮的护卫下,“中山号”安全准时将江泽民主席送抵香港国际会议中心临时码头。直至7月1日凌晨3时许移交仪式结束,“中山号”共完成了4个航班的往返。

“中山号”成为了见证香港回归的挂着五星红旗的唯一水上交通工具。

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后,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山号”船长周带全和他的全船同事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高超的业务技术,出色圆满地完成了接送任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的认可,受到香港特区政府的一致好评。

此后,“中山号”又圆满完成多次重要的接送任务。

1998年7月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纪念活动,“中山号”客轮再次光荣接送江泽民主席。在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陪同下,江泽民主席乘船前往香港昂船洲军营,检阅了驻港部队。

1999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中山号”客轮负责接送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和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参加香港回归纪念碑的揭幕仪式。胡锦涛和董建华还兴致勃勃地走上“中山号”的二层甲板,共同欣赏维多利亚港两岸景色,观看青马大桥并视察迪士尼工地。

20年过去了,“中山号”客轮仍然往来于中山香港之间,说不定某一天,你也会坐上当年曾接送过时任江泽民、胡锦涛主席的“中山号”客轮。

“中山号”的传奇经历,是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在中山与香港航运史上最为光辉的一页。回归20年来,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取得了数不尽的荣誉,连续多年被交通部、省、市评为“文明窗口”。往返于两地之间的客轮,成为中山与香港之间的流动文明岗。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不断推出新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文明的追求没有止境。公司在全市各镇区设有48个电脑客票销售网点,并设有4条客车联运线,免费为旅客服务。中山港口岸还特设华侨、外籍人士签证业务,手续简便,服务周到。客人可以通过公司网站进行网上订票。

2001年8月18日,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开通了中山往返香港的夜航航班,从此结束了中山至香港水路客运没有夜航的历史。口岸客运部门除了确保每天18个正常航班外,还在周五至周日的繁忙时段增加航班。

2004年12月10日,中山往返香港国际机场的水上航班开通,旅客前往香港国际机场仅需1小时10分钟。在此之前,中山港只有直航香港中港城和港澳码头的航班,旅客到香港国际机场搭乘飞机,必须多花4个多小时转车或转船。如今,中山港到香港国际机场的水上航班只需70分钟,往来于香港国际机场和中山港口岸之间的旅客还免除了办理香港出、入境手续的麻烦。

常来往于中山与香港之间,购买过中山港至香港船票的旅客发现,过去用手工出票的各个售票点,现在已经实现了电脑联网售票,这是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一项成果。

中山港口岸客流量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中山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山与香港两地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加上中山率先作为试点的个人香港游以及粤港经贸紧密合作关系的实施,使中山成为珠三角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中山口岸客运的日益便利也吸引了通关的人流。

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泛珠三角合作和CEPA协议的贯彻实施,中山建设既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文明城市,给中山港口岸和中山—香港客运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与接受香港防务的中山兵

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代表祖国履行收回香港的神圣使命。在肩负接收香港防务历史重任的驻港部队中,有两名来自中山市横栏镇的十九岁年轻军人,分别是梁建华和吴培全。

1996年,两名横栏子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为年轻的中国军人。适逢部队选调驻港部队战士,两名中山兵凭着过硬的身体和文化素质,成为光荣的驻港空军一员。

梁建华的父亲、时任横栏镇镇委书记梁梳九,曾是一名野战部队的炮兵,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当年送儿从军被传为佳话,儿子最终亦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顺利走进军营,更成为一名光荣的驻港空军战士。同样被选拔入驻港空军的另一名中山子弟兵吴培全,则是横西一名农家子弟。这位年方十九的中山青年身高1.88米,学生时代曾当过足球和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堪称一流。吴培全的三伯父参加过抗美援朝,负过伤,立过三等功,保家卫国一直是这个家庭的传统。

为体现威武之师、文明之师风采,驻港部队进行了极为严格艰苦的训练。两名中山籍战士深深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和代表中山人民参与香港回归的光荣,不论学习、训练抑或工作,都很认真刻苦。驻港部队不仅进行严格的军政训练,还包括仪表、礼仪、法学及英语的学习,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训练,对于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富裕地区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艰难的考验。两名中山籍战士不仅接受了考验,还数次获得部队公开表扬。

渡头村,回顾抗英第一壮举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反抗英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从不间断。中山渡头村的抗英事迹,谱写了一曲中山人的英雄颂歌。

香港回归前夕,《中山日报》记者来到渡头村,再一次聆听鸦片战争时期这里的村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动人故事。时年五十岁的村治保会成员雷西来被誉为渡头村的活档案,谈起先辈抗英史料,他如数家珍。

1841年,即鸦片战争的第二年,清政府昏庸无能,林则徐苦心经营多年、有一定防御能力的南中国海防设施被卖国贼琦善拆除,水勇被解散,水师制兵也仅留下1/3,炮台也被禁止放炮,英国侵略者得以在珠江口长驱直入。2月13日,英军一艘火船从神湾磨刀门闯入香山县内河,他们先袭击湖州炮台,继而又从岐江渡头登岸,侵袭渡头村沙涌炮台。英军进村后到处烧杀抢劫,连村口神庙的神像头也被砍去。英军侵袭渡头村时,许多村民正在田间劳作,看到英国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愤填膺。村民在雷兆成的率领下,抄起锄头扁担奋起反击。村民勇猛冲向英军,英军用火枪远距离射击,结果雷兆成、雷刘氏等14人壮烈牺牲。在越来越多村民的顽强抵抗下,英军逃窜。雷天规等五人身负重伤,仍奋勇追击,最后气力不支。据传英军船只进入岐江河后,因慌不择路在张溪口搁浅,后遇潮水上涨才得以走脱。渡头村民奋勇抗英的事迹发生在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和同年10月黑水党抗英之前,可以说是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自发抗英的第一次壮举。

岐江河畔渡头村最早的渡口早已湮没了往日的踪迹,穿过村头几条小巷,在两栋青砖瓦房相隔的狭小空间,记者拍下了当年沙涌炮台留下的唯一一处遗址——一段由成排巨石砌成的墙角。在村里的一段开阔处,雷西来还与记者一起辨认当年侵略者入侵时经过的那座小石桥,以及小石桥后村口神庙的遗址。

置身渡头村,除了能读到近代史上悲壮的一页,更能目睹改革开放之后,村民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的辉煌篇章。在今天渡头村的领导班子中,还有一位当年英烈雷氏的后代,即现任渡头管理区主任雷文日。

面对先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渡头村人倍加珍惜,1993年3月村党支部请来中山市一中的历史教师蔡致华为全村师生讲述先辈的光荣历史。近几年,学校老师们也一直把讲述这段历史作为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重要一课。

执手看回归,思绪万千话当年

盼回归,执手相看喜泪涟。对于革命老人李斌、梁坚而言,香港回归盛典具有特殊意义。

他们是一对革命伴侣。李斌1942年参加革命,任抗日民主政府的白企乡乡长,同时又活跃在五桂山地区,与五桂山义勇大队珠江纵队一道与日伪周旋。日本投降后,组织上派遣他到凤凰山地区(今属珠海市)搞地下工作,1949年解放时他已是粤赣湘边军区所属两广中队的一名虎将。梁坚1943年参加革命,一直在五桂山地区从事地下活动。1947年她受组织派遣到香港学习护理知识,四个月后返回,为迎接解放做了大量工作。这对在革命战争年代结下深情厚谊的夫妻,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分别担任地方党的领导职务。虽然历经各次政治运动,但他们始终坚守信念,对革命充满热情,对党忠诚无比。

香港回归盛典前,76岁的李斌感慨万千地说:“一百多年前香港为英帝国主义所侵占,中华同胞备受凌辱。那时因为我们落后,所以处处挨打受欺,任人宰割。今天香港回归,说明我们国家强大了,在国际上说话有分量,同时也说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政策非常英明正确。”

74岁的梁坚也激动万分。她说:“香港被英帝国主义强占一百多年,现在不发一枪一弹收回来,很不简单!”她谈了自己两次去香港的感受。第一次是1947年,由地下党秘密派遣,白天偷偷摸摸行动,晚上不敢出门,更不能与香港居民随便接触。当时英帝国主义对香港实行殖民统治,处处歧视华人,对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更是疯狂打击,血腥镇压。第二次在20世纪80年代又去了一次香港,这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者的身份,可以到处走到处看,与当地同乡会和中下层群众接触较多。她接收到这样一个信息:香港同胞对主权回归也感到扬眉吐气。两次赴港,境遇截然不同,这说明:背后有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撑,做人才有尊严。

李斌也曾于1979年代表政府到香港考察过。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他有了接触国际社会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他对香港的了解。中山在市老干局举办的迎回归书画展上,李斌满怀激情地书写山歌一首——

小平同志设计好,香港回归人欢笑。

中华大地添光彩,洗清耻辱在今朝。

这首山歌,反映了李斌和梁坚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