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增补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哲学的终结——当代西方哲学中的“非哲学”

人民最精致的、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

——〔德〕卡尔·马克思

不是所有人都存在于同样的现在,他们凭借他们在今天可以被看到这一事实而仅仅外在地存在于现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与别人正生活在同样的时代。

——〔德〕恩斯特·布洛赫

“非哲学”(non-philosophy)崛起于当代欧洲大陆,其知音则遍布今天的西方世界。“非哲学家们”大都是货真价实的哲学家。不言而喻,“非哲学”并非某种游离于哲学运思之外的东西,它也是一种哲学。梅洛-庞蒂《黑格尔以来的哲学与非哲学》中的一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他说:“真正的哲学嘲弄哲学,因为它是非哲学。”[1]

“非哲学”也并非是一种哲学流派,它是一种思潮,一种思维取向,一种态度,一种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非难的态度。尽管“非哲学家们”各有各的研究领域,思维观点往往相去甚远,但在拒斥作为阿基米德点的哲学这一点上彼此是一致的。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摧毁”、列维纳的“超验的毁灭”到德里达对“在场形而上学的解构”、罗蒂的“哲学的终结”,无不贯穿着这种非难态度。在这一思潮的冲击下,“哲学”经历了一种明显的贬值,“即使没被根除,也被降低了威望”。[2]

“非哲学”与20世纪逻辑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拒斥”不能说没有一点联系,但差异还是很大的,后者由于囿于实证主义的樊篱,疏离人类复杂的现实生活,这使得它的批判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非哲学”由于来自本体论哲学的内部,这使得它的批判无论是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还是从所具有的历史内容来看,都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所望尘莫及的。

本章试图初步考察一下这一批判。在此基础上,再谈谈我们对“非哲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