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
麒麟街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北端、南京主城区东郊,在江宁区人民政府东北约十四公里处,东南与东山街道接壤,交通十分便捷,镇名独具古韵。
麒麟一名,源自附近有宋武帝刘裕初宁陵之石刻神兽麒麟。刘裕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小字寄奴,生于京口(今镇江)。南宋辛弃疾的著名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云:『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描绘的便是刘裕的英姿。刘宋永初三年(四二二)五月,刘裕驾崩。秋七月,葬于『丹阳建康县蒋山初宁陵』。初宁陵,即在今麒麟街道境内。陵前现存一对神道石兽,西为麒麟,东为天禄,残高约三米,目嗔口张,昂首卓立,造型凝重敦厚,风格古朴雄浑,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麒麟街道所属原西陵、东陵二村,也是以初宁陵为方位坐标而得名的。如今千载已过,南朝往事了无痕迹,唯有初宁陵前的『麒麟』,诉说着『金戈铁马』的荣光,沉淀在地名之中,久久为乡民故老所传诵。
宋武帝刘裕画像
南唐时,麒麟市已发展为固定集市,为都城外二十个固定市墟之一。据南宋《景定建康志》、元《至正金陵新志》等旧志记载,宋、元以降,麒麟市皆隶属上元县开宁乡。明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和弥补京城(内城)的防卫,于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下诏营建外郭城,麒麟市附近之城门名曰『麒麟门』,为外城十八门之一。此后麒麟之市镇也被称为麒麟门,附近还设有急送公文的铺所麒麟铺。
中华民国成立后,上元、江宁两县合并,麒麟门遂划属江宁。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正式定名为麒麟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为麒麟乡(一九五七年)、麒麟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乡政府驻地名曰麒麟门镇,乡下辖有麒麟门村、麒麟铺村。一九六五年,为求书写便利,改麒麟为谐音『其林』,如此虽便于群众读写,但千年地名之文化意蕴因此流失。一九八二年复置其林乡。一九九四年置麒麟镇,『麒麟』旧名得以恢复。二〇〇六年撤销麒麟镇,泉水、定林、建南、窦村四村划归东山街道管理,悦民、麒麟门、麒麟铺、晨光、锁石五个居委会和东流、青西、袁家边三村划归汤山街道管辖。二〇一〇年六月,恢复麒麟镇原有辖境,设立麒麟街道。
麒麟镇郊有山、有水、有平原,自古以来即以农、林、矿业等多种经济产业并存。明代修筑外郭城后,进出南京城东门的大路、驿道均从麒麟门通过。丰富的物产,便捷的交通,造就了麒麟镇自古以来的繁华。目前,麒麟农业主产品有稻米、麦类、蔬菜、棉花等,特种产品有茶叶、肉鸽、乌骨鸡等,矿产品有石灰石,林业则以杉树、毛竹为主。作为自古以来的军事防守紧要之地,麒麟历代又有驻军防守。在一九三七年的南京保卫战中,桂永清的教导总队即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线构筑阵地,以抗击日寇。
『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六朝的霸业空余麒麟残照,明清时期的外郭通衢也仅存土陇,但麒麟古镇的发展步伐却日日常新。近年来,随着南京生态科技城开发建设的不断加快,麒麟的区位优势愈显突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成片的绿地、加快推进中的重大产业项目,使得千年麒麟更显朝气蓬勃。
初宁陵石刻
《同治上江两县志》明应天府外郭门图
链接:南京外郭城麒麟门
明代南京外郭城,俗称土城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和弥补京城(内城)的防卫而营建的城垣,于洪武二十三年(一三九〇)开始筑造。南京外郭根据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控江湖之势,形成了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周长约六十公里,开有十八座城门。其中,麒麟门是外郭城中最东边的城门,建造于洪武二十三年四月,西南与沧波门相接,西北与仙鹤门呼应。城高约八—十米左右,城墙上宽六—八米,城垣本体以垒土为主,只在城门以及一些重要地段使用城砖包筑。明洪武二十四年(一三九一)曾于麒麟门置千户所。清末至民国时期,麒麟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则沿用至今。麒麟门至仙鹤门、沧波门之间,尚能看到当年的城垣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