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医理明晰
《苏沈良方》中对医理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们求诊疾病的指导;二是对人们养生益寿的指导;三是摘录他人论述治疗眼、齿的医理。作者虽非医者,但从自身求诊经验、对前人养生理论的分析及对他人医学理论的摘录,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将道理论述得有理有据,值得后人参考、借鉴。
(一)脉说
《脉说》以脉为题,却非言如何诊脉。《苏沈良方》中先说诊脉之难:“脉之难,古今之所病也。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差之毫厘疑似之间,便有死生祸福之异,此古今所病也。病不可不谒医,而医之明脉者,天下盖一二数。骐骥不时有,天下未尝徒行;和扁不世出,病者终不徒死,亦因其长而护其短耳。士大夫多秘所患而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医不幸而失,终不肯自谓失也,则巧饰遂非以全其名。至于不救,则曰是固难治也。间有谨愿者,虽或因主人之言,亦复参以所见,两存而杂治,以故药不效。此世之通患而莫之悟也。”脉诊作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一部分,在诊断疾病上有其优势亦有其局限性,不能仅以脉诊为诊断疾病的唯一方法。如果患者不与医生配合,就等于给医生诊疗疾病增加了难度。苏轼以自身就诊经验为例,意图向大家说明患者与医生配合的重要性。“吾平生求医,盖于平时默验其工拙,至于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使医了然知患之所在也。然后求之诊,虚实冷热先定于中,则脉之疑似不惑也。故虽中医,治吾病常愈。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二)续养生论
在《续养生论》中,作者根据郑子产与翼奉之理论提出:“火烈而水弱。烈生正,弱生邪。火为心,水为肾。故五脏之性,心正而肾邪。”以此推导出“铅汞龙虎之说”。并以此说阐释“内丹”的修炼方法为“汞龙之出于火,流于脑,溢于玄英,必归于根。心火不炎上,必从其妃,是火常在根也。故壬癸之英,得火而日坚,达于四肢,浃于肌肤而日壮。究其极,则金刚之体也,此铅虎之自水出者也,龙虎生而内丹成矣。故曰:顺行则为人,逆行则为道,道则末也,亦可为长生不死之术矣。”文中有内丹是长之生药,修炼好内丹则可长生不死之说,这虽有夸大之嫌,但通过五脏调理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文中还有对于脐的论述:“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鼻皆闭而以脐达,故脐者生之根也。”胎儿在母体中依靠脐带吸收营养,所以脐带是人生之根本。
(三)治眼齿法
《苏沈良方》认为治眼、齿的方法不同,引张文潜之言“目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并举例“治目当如治民,治齿当如治军。治民当如曹参之治齐,治军当如商鞅之治秦”加以解析。苏轼自少年时期便常患眼疾,因此十分注重对眼、齿的治疗及保健方法,而《苏沈良方》中对眼、齿的治疗及保健方法亦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