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事半功倍
大主题活动可以将我们的工作有效整合在一起,大主题活动的整合性给老师、给孩子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它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节省时间,让孩子学会思维,能通过拉网络的扩散、分类,用科学化的方式想问题,培养其社会性、科学化的思维,保存孩子的多种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一天、一周、一月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延伸,就会积累坚实的成果。到了学期末,孩子们能得到全方位的、螺旋式的学习经验。
不光是这本书说道的大主题活动,还是以往我们开展的小主题活动、领域活动、三大游戏、亲子活动、区域活动、环境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实施教育的手段,是我们开展教育、培养幼儿成长与发展的教育工具。试想一下,我们需要打开一个箱子,可是这个箱子的锁非常奇特,它需要很多工序才能打开,这个时候,我们面前有两盒工具,一盒里面有螺丝刀、剪刀、手钳、刀片、电钻等几样工具,还有一个孩子只有一个多用途工具,我们会选择很多虽然我们知道,但是耗时耗力的工具来打开箱子呢?还是会选择这把多用途工具,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使用说明便可以打开箱子?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后者,因为它节省了我的操作时间,节约了我的体力,同时,还能帮助我完成更多,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主题活动就好像这把多用途工具,它将以往单一的教育工具有效地整合起来,我们只要掌握了它的方法,有效运用这一教育手段,就能达到原本需要多个教育工具才能达到的教育目标。
一、工作的整合可以让老师在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老师,能运用好大主题活动,将自己的工作整合其中,就能让我们轻松、有条不紊地应对自己的工作。
在没有开展大主题活动之前,我就是一个常常被多种教育工具束缚的老师,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我都要用完成式的状态面对教育。我总是需要思考:我有没有将五大领域的活动都完成;我的区角活动有没有开展,里面的材料准备是否丰富,我下一次要提供什么材料投放到区角里,投放进去的材料,孩子们会不会玩?能不能理解;三大游戏的内容我要怎么选择,每个游戏的经验铺垫怎么做,什么时候做;班级的环境该怎么丰富,怎么体现环境不光美观,重要的是还要有教育价值,孩子们做个什么作品来丰富环境更合适;亲子活动,我要如何选择内容,家长们怎么能清楚知道我的用意,家长能配合我吗;学校的表演活动,我需要准备什么内容,排练选择什么时间,怎么让孩子们对此感兴趣,表演的道具、服装什么时候准备,准备什么,如果让家长帮忙的话,他们怎么能短时间了解我的用意;现阶段的小主题活动怎么开展,经验铺垫不够怎么办……诸多的问题都涌上头来。
于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不得不把一个一个的任务性工作写下来一一完成。即便是这样,还总是做得不到位,做了这个就忘记了那个。再有分身术技能的老师,即使面面俱到,也会觉得非常累,我们用去的不光是上班的时间,还需要用很多下班的时间。
( 以往教学模式背后教师)
开展大主题活动数年后,我从一个被动的教育机器,变得有了自己的灵魂,游戏、领域、环境、区角等的教育工具不再领导着我实施教育。我开始把它们整合起来,装载到大主题活动里面,作为我实施大主题活动的工具。在每学期初,我只要综合考量这个班级孩子的情况与班级计划设定一个大的主题内容,然后,将班级的环境按照大主题活动思考网络图内划分的几个小主题活动划分开来,也就是计划好主题环境展示的位置,并根据主题活动预设,做出简单的环境设计方案。在完成三大游戏计划的时候,也参考主题内容来设定,之后,就可以开展这一学期的大主题活动了。
开展主题活动,我分为几大块完成,首先,就是引出这一主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这一点跟我们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一样,对于我们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并不是难事。我们可以话题引入、调查表引入,然后通过各个领域的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主题,并一步一步把孩子带入主题当中。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主题现状,利用主题活动中的各种资源,调查表、照片、作品等丰富我们的环境,在主题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发展等来丰富原有环境,让孩子在不断地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区角活动也是根据主题的进展,来投放相应的材料。这些材料一开始投放,我们是结合主题开展而提供的,在主题的延伸过程中,我们只要增加原有投放材料的趣味性、难度即可,我们还可以将孩子们的作品、主题活动材料投放到区角当中。我们不需要专门花很多时间让孩子知道区角里的材料要怎么使用,怎么玩,一些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原有经验了解其玩法,有的我们只要稍加介绍,孩子们就能理解,因为这些东西和他们每天做的事情是一回事,是一条路上的。
家长工作也会变得简单很多,我们只要以大主题活动为主线,在学期初的家长会将大主题活动背景、如何实施,家长需要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告知家长,然后每周周计划的家长工作内容中告知家长这一周需要辅助完成的工作即可。面对学校的表演、娱乐任务,我们也可以架构到大主题活动当中,利用一周、两周、一个月的时间,在主题中生成一个要表演的节目,然后跟孩子们一起准备相关事务,也可以整合家长工作、亲子活动、假日小队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其中。比如我们学校学期末都有一个闭园式活动,每个班级所有的孩子都要上台表演。就小班下学期为例,我们班开展的大主题活动是“食物真好吃”,希望通过这个主题,孩子们从感性上对食物的喜欢,觉得好吃到理性上的因为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原意吃。那么,我们在六月份主题进展到“我们的营养餐单”,孩子们对身边食物到了新的认识阶段。我们就计划在学期末的闭园式展示舞蹈《果蔬进行曲》,每天我们将欣赏内容安排的就是各种食物的道具、服装图片、相关内容的舞蹈欣赏,以及《果蔬进行曲》的音乐欣赏。然后跟孩子们一起制作果蔬头饰,利用家长和亲子活动完成服装的制作与加工,再利用领域活动中的音乐活动、区角中的表演区,帮助孩子们掌握这一舞蹈表演。到学期末的时候,孩子们就戴着自己做的头饰、服装,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节目。
只要是教育工作,我都会尽可能整合到大主题活动当中。我不禁又想到一个画面,就是一个穿着打扮整洁安静的自己,手里拿着一个指令牌,上面写着“教育”,当这个指令拍对着一个长着三头六臂的、命名为“大主题活动者”的机器人,它的构成是小主题、表演活动、区角活动、环境布置、领域活动、游戏活动、家长工作等等。当我的令牌指向它的时候,它就开始为我工作,我呢!只要指挥它如何做即可,偶尔喝杯咖啡,偶尔看看窗外的花。当然,在“大主题活动者”机器人工作前,我还要给它充上电,也就是做好大主题活动的选择与实施计划。对于自己当自己人和给机器人充电两件事比较,我太愿意后者,我会选择事半功倍地去工作。
二、工作的整合可以让孩子得到科学、合理、公平的学习环境
大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有着很深的教育价值。原来的教育模式下,孩子们也能在各个活动当中获得各种经验,也能得到发展。可是,这些经验都是一块一块的,比如领域活动中,孩子们分别在五大领域中获得了各种经验,这些经验需要整合、提升运用到生活当中,除非我们老师的引导下做整合,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自我整合、提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孩子们扩散性思维也是在某一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孩子们可以在区角活动、教学活动等活动中学会分类、扩散,但是,如何运用到生活当中,也不是每一个孩子能自然过渡运用起来的。孩子每一个经验的积累都是为他能够更自如的生活而存在的,不能自然而然运用到生活中的经验,只是自己知道的,而不能成为自己拥有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能拥有自己的经验,能自如掌控,并使用自己的经验。
一个班级里,肯定会出现一些孩子接受起来比较慢,一些孩子接受起来比较快;一些孩子因为身体、心理等因素,近期学习状态不佳;一些孩子干脆请假……这些情况下,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没有办法保证在大班额中每一个孩子都能相对平等地发展。
大主题活动因为时间长、覆盖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目标性强,就能做到在一个大班额的班级中,每一个孩子到了学期末都能得到相对平等的教育。
大主题活动还在原有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孩子最好的就是能通过主题网络的扩散、分类,帮助孩子学会用科学化的方式想问题,培养孩子社会性、科学化思维的同时,保存孩子与生俱来的多种思维模式,并得以升华。大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切入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将所有活动整合在其中,孩子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可以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我们往往从孩子们的兴趣点切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得孩子们在主题活动的进行中不断积累经验,运用经验,获得成功,得到启发,然后帮助孩子们建立新的兴趣点,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探索、观察、参与、实践,老师帮助整合、扩散,成为新的经验积累,就这样一层一层盘旋上升,将我们的教育最大化体现和运用。
因为我们从孩子入园到毕业的三年,每学期寻找一个主题内容为扩散点,孩子们完全在不同内容、不同方向,但相同思维模式的活动中生活与发展。有了大主题活动的经验,我们的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习惯,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将一个内容、一种能力进行扩散、分类、整合到再扩散、再分类、再整合。孩子们可以将任何一件事情摸索透彻,可以科学性地、社会性地思维。
(大主题活动下的幼儿思维模式图解)
三、思考大主题活动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每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大主题活动已然如此。客观来说,大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这个最长出现的问题,我们来分享一下大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如何选择一个孩子觉得有趣的主题,是我们在实施主题活动上遇到的首要问题,如果我们在起初的内容选择上出现了偏差,那么在漫长的几个月内,做一个孩子们没有兴趣却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是有难度的。我们之所以选择大主题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整合工作,让我们工作得轻松一些,万一选择内容不适宜,就会给我们工作带来一些难题;主题内容选择是否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也是内容选择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孩子们的原有生活经验和感受基础上开展活动,也是为我们能轻松在大主题活动中整合诸多工作的一个基础。
还有就是这一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其中的材料是否容易收集,如果选择了孩子们喜欢的,却不易于材料收集的,对于我们执教者来说,也是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用心,所有的教育难题都不是难题,我们都可以顶着压力不断冲刺。可是,我个人呢,更喜欢选择在轻松的工作状态下,获得教育最大化。我想,很多跟我一样战斗在一线的老师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轻松一点,自然一点。毕竟,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的时间太长,考验我们抗压能力的机会很多,所以,在平日的工作中,还是轻松一点得好。
对于有了多年执教经验的老师来说,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获知孩子们已有经验水平可能并不难,但是,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年轻老师来说,出现偏差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对于初次开始使用大主题活动工具实施教育的老师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我们已经具备的能力,对游戏活动、环境布置、领域活动等,来帮助我们启动大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