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杨炯

杨炯(650—693?),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十岁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后以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为太子李显府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则天垂拱初,坐从父弟神让预徐敬业起兵事,出为梓州司法参军。迁盈川令,卒于任。炯为“初唐四杰”之一,诗文皆工。其文曾得张说称道,谓其“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杨炯传》。两《唐书》有传。原有集三十卷,已佚。明童珮业辑有《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今人有点校本,与卢照邻集合为一册,名《卢照邻集杨炯集》,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1]

若夫太华千仞[2],长河万里[3],则吾土之山泽,壮于域中;西汉十轮[4],东京四代[5],则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乃有浑金璞玉,凤戢龙蟠[6]。方圆作其舆盖,日月为其扃牖[7]。天光下烛,悬少微之一星[8];地气上腾,发大云之五色[9]。以不贪为宝,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于粪土[10]。诸侯不敢以交游相得,三府不敢以辟命相期[11]。与夫形在江海,心游魏阙[12],迹混朝市,名为大隐[13],可得同年而语哉?天子巡于下都[14],望于中岳[15]。轩皇驻跸,将寻大隗之居[16];尧帝省方,终全颍阳之节[17]。群贤以公私有暇,休沐多闲[18]。忽乎将行,指林壑而非远;莞尔而笑[19],览烟霞而在瞩。登坱轧[20],践莓苔。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21];卢敖之逢高士,讵识鸢肩[22]?忆桑海而无时[23],问桃源之易失[24]。寒山四绝,烟雾苍苍;古树千年,藤萝漠漠。诛茅作室,挂席为门。石隐磷而环阶[25],水潺湲而匝砌[26]。乃相与旁求胜境,遍窥灵迹。论其八洞,实惟明月之宫[27];相其五山,即是交风之地[28]。仙台可望[29],石室犹存[30]。极人生之胜践,得林野之奇趣。浮杯若圣[31],已蔑松乔[32];清论凝神,坐惊河汉[33]。游仙可致,无劳郭璞之言[34];招隐成文,敢嗣刘安之作[35]

《杨炯集》卷三


[1] 杨隐居,名字、事迹不详,据文中所叙,当是隐于中岳嵩山的杨姓隐士。按,文中云:“天子巡于下都,望于中岳。轩皇驻跸,将寻大隗之居;尧帝省方,终全颍阳之节。”据《旧唐书·高宗纪》载:“调露二年二月丁巳,至大室山,又幸田游岩所居。己未,幸嵩阳观。”则文或当作于高宗调露二年(680)。序,古代文体之一,有文集序、宴集序及赠序等之不同。本文属宴集序。

[2]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境内,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为太华。仞,古代度量单位,七尺(一说八尺)为一仞。

[3] 长河:此指黄河。

[4] 西汉十轮:《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云:“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李善注:“二千石皆得乘朱轮。”此处作者借以称道其杨氏家族声名之显赫。

[5] 东京:指东汉。四代:四世。东汉时杨震曾官太尉,后杨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均任太尉之职。所谓“东京四代”指此。事见《后汉书·杨震传》。

[6] 凤戢:凤凰收敛翅羽。龙蟠:龙盘曲隐伏。此以凤戢、龙蟠比喻隐逸不仕。

[7] “方圆”二句:谓以地为车、天为(车)盖,日月为门、窗。方圆,指天地。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扃牖,门窗。刘伶《酒德颂》:“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8] “天光”二句:意谓杨隐居与天上处士星相应。下烛,下照。少微,星座名,共四星。《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张守节正义:“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士大夫也。”此以少微第一星喻杨隐居。

[9] “地气”二句:《太平御览·天部八》引京房《易飞候》曰:“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其下贤人隐也。”此谓杨隐居以隐为高,天上已见相应的云象。

[10] 旂常:旂与常均为王侯的旗帜,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此以之代指王侯。

[11] 三府:汉代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之。相期,犹相待。

[12] “与夫”二句:谓身居于江湖,而心中却恋念富贵。《庄子·让王》:“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魏阙,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后亦代指朝廷。

[13] “迹混”二句:谓以大隐为名而混迹于朝市。晋王康琚《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14] 下都:古代以陪都为下都(相对于首都而言),此指唐东都洛阳。唐以长安为首都,又称西京,高宗显庆二年手诏改洛阳宫为东都。从文中看,作者是以长安为上都,指洛阳为下都。

[15] 望:祭名。祭日月、星辰、山川谓之望。中岳: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境内。

[16] “轩皇”二句:轩皇,即黄帝轩辕氏。此代指高宗。驻跸,帝王出行中途停留。大隗,即庄子所谓大道,一说为至人。《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成玄英疏:“大隗,大道广大而隗然空寂也。亦言:大隗,古之至人也。”此借其意,谓高宗于祭祀中岳途中停留寻访杨隐居这样的高士。

[17] “尧帝”二句:省方,巡视四方。《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孔颖达疏:“(先王)以省视万方,观看民之风俗以设于教。”终全颍阳之节,用尧让天下于许由事。《史记·伯夷列传》:“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张守节《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此谓高宗成全杨隐居隐逸山林的操守。

[18] 休沐:休假。《初学记》卷二〇:“休假亦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19] 莞尔:微笑貌。

[20] 坱轧(yǎnɡ yà养讶):高低不平貌。

[21] “阮籍”二句:《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22] “卢敖”二句:《淮南子·道应训》:“卢敖游乎北海,经乎太阴,入乎玄阙,至于蒙榖之上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顾见卢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高诱注:“卢敖,燕人。秦始皇召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也。”以上用阮籍、卢敖事,皆意在说明杨隐居乃遁隐遗俗之高士。

[23] “忆桑海”句:葛洪《神仙传·王远》:“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昔会时略半也,即将复还为陵陆乎?’”此谓时光变化很快。

[24] “问桃源”句:陶渊明《桃花源记》载武陵渔人尝入桃花源,被款待数日,“既出得其船,便扶向道,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此用桃花源事以喻杨隐居隐所之不易找到。

[25] 隐磷:险峻不平貌。

[26] “水潺湲”句:潺湲,水流貌。匝,环绕。

[27] “论其”二句:八洞,道教谓神仙所居住的洞府,有所谓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之说。上八洞为天仙所居,中八洞为神仙所居,下八洞为地仙所居。后世以八洞泛指神仙或修道者的居所。明月之宫,《艺文类聚·山部》引《仙经》曰:“太室高三十馀丈,自然明烛相见,如日月无异,中有十六仙人。”此用以比喻杨隐居所居如仙人的居处。

[28] “相其”二句:意谓杨隐居所隐的中岳嵩山,居于天地之中,又与帝都相近。五山,五岳,此指嵩山。《初学记·地部上》:“嵩高山者,五岳中中岳也。”张衡《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

[29] 仙台:《太平御览·地部四》引《嵩高山记》:“又有三台山,汉武东巡过此山,见三学仙女,遂以为名。”仙台或指此。

[30] 石室:神仙所居的洞府。此处特指嵩山石室。《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篇》引《嵩高山记》:“山下岩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经书,自然饮食。”

[31] 浮杯若圣:指饮酒。圣,此指酒。《三国志·魏书·徐邈传》:“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后世因以“中圣”为酒醉之隐语。

[32] 松乔:指仙人赤松子、王乔。

[33] “清论”二句:《庄子·逍遥游》:“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成玄英疏:“所闻接舆之言,(怖)[恢]弘而无的当,一往而陈梗概,曾无反覆可寻。吾窃闻之,惊疑怖恐,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此处乃称道杨隐居言谈之玄妙。

[34] “游仙”二句:谓杨隐居所居犹如仙境,无须郭璞《游仙诗》来赞美。郭璞(276—324),字景纯,两晋之际著名诗人,以《游仙诗》著称。

[35] “招隐”二句:谓自己此文,堪继刘安(门客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按,《招隐士》的作者,王逸《楚辞章句》以为是淮南小山,可能因淮南小山为刘安门客,作者这里遂以刘安代之。嗣,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