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公营工业政策
一、关于陕甘宁边区工业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边区手工业研究、边区军事工业研究方面。本文主要对公营工业做重点研究。
(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手工业研究
学者们关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手工业的研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作用有:满足了抗战时期边区军民对手工业产品的需要,解决了战时手工业品的供给困难;打破了国民党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基本实现了边区手工业日用品的半自给甚至完全自给;壮大了边区的经济实力;适应了中国国情的工业建设实践,合作社经济成为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新民主主义政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手工业经营方式研究
抗战时期,边区的手工业根据其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经营方式:即个体经营、合作社经营和公营手工业。手工业的个体经营包括两种形式:作坊经营和家庭副业经营。边区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群众集资加工生产的合作社、社员既出资本又出劳动力的合作社及前两种形式相组合的合作社三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边区的公营手工业主要有合作社和作坊两种形式。
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个体手工业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个体手工业的发展,有五个显著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色;具有展现原料产地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所生产的产品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具有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工人流动性大的特点;具有一般流动资金较少的特点。
(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研究
1.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发展的历史因素研究
促使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工业相对发展的历史因素有四个:一是边区政府对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的发展极为重视,并为了促进边区军事工业发展制定与实施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二是抗日战争中对枪械弹药的消耗量极大,需要及时补充,再加上国民政府对抗日根据地停止军事后勤的供给,迫使边区不得不自力更生加紧发展自身的军事工业,以满足战争的需要;三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技工作者将科研工作与战争需要及军事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潜心研究科学技术,解决了军事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四是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在边区开展了一项以“赵占魁”命名的劳动竞赛活动,调动了边区工业工作者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
2.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发展特点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工业的发展呈现军事兵工厂规模非常小,机器设备数量少,原料获取难度大,技术水平较低,军事工业的生产具有极大的艰苦性及一定的创造性;军事工业从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生产子弹、手榴弹和地雷,其生产密切与敌后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需要相配合的特点。
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军事工业发展作用研究
边区军事工业的发展,对促进陕甘宁边区工业的规模化经营管理、促使边区企业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刺激和拉动一系列边区产业的发展、支援边区的经济建设及带动边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