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明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 文明城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文明城市特质回答的是文明城市自身的特点与功能问题,文明城市又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城市。因此,对文明城市本质的认识还必须研究文明城市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三者关系。

1 文明城市与物质文明

文明城市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的物质文明;不然该城市就不能进入文明城市的行列。

文明城市的物质文明,标志着该城市在物质生产领域、物质生活领域以及改变城市生存与发展环境过程中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该城市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值得强调的是:城市的物质生产是文明城市物质文明的重要方面,因此每个城市都要大力发展生产,促进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城市物质文明所包含的物质生活的改善或提高却容易忽视。实际上,物质生活的提高也是城市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方面。固然,城市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特别是人对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创造是城市物质文明的基本方面和决定意义的标志,但城市发展物质生产,花大力气去改进生产工具,对城市居民来说并不是目的。城市发展物质生产,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其目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和改善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并在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证和提高的同时去扩展自身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城市物质生产是城市物质生活的“根”和“源”,城市物质生活是城市物质生产发展的现实的外在表现,没有物质生产的城市发展,当然谈不上城市物质生活的提高;而没有城市物质生活的提高,事实上也很难全面说明城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试想一个自称物质生产很发达的城市,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却很成问题,那如何使人相信它的物质生产在发展呢?城市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需要通过市民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表现出来。只有在城市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市场上的商品充裕,能满足市民不同的消费要求,住房不断改善、交通方便,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一定的质量,这才是城市的物质文明的发展或进步。

城市在改善市民的物质生活时,还应当高度重视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人类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史以来,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活环境的改善紧紧相联。从人类改造洞穴、驯养野生动物、培植野生植物、建造房屋,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的居室、办公楼、具有文化内涵的工厂厂房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工环境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噪声治理系统等等,都是人们生活改善不可缺少的方面。如果一个城市到处是森林般的水泥结构的高楼,而没有(或很少有)树木和花草;如果人们穿着讲究,但城市却遍地尘土、空中飘浮着有害气体;如果人们住宅宽敞,但整天噪音不断,又如何谈得上城市物质文明的发展或进步呢?

2 文明城市与精神文明

文明城市的精神文明,更是文明城市题中之意,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

城市的精神文明是指城市社会精神生活的进步开化状态,是城市社会精神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它不仅包括城市市民改造主观世界的积极成果,也包括客观世界的文明成果。思想成果具体包括市民的世界观、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等社会总体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方面;文化成果具体包括科学、教育、卫生、体育、文艺等知识形态,以及与此相关的外化物或载体,如学校、科学院、报纸、刊物、图书、音像制品、图书馆、博物馆、剧院、医院、体育馆、电影院、电视台等属于有形的、硬件性的方面。《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是对城市社会精神文明的内涵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可分为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两个方面。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城市“四有”新人,其自身特点是内化市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知识结构。理所当然,其检验的根本尺度应当是市民的素质提高的现实状况。市民的素质提高的现实状况,不单是指一个个作为个体的市民,而主要是以市民为主体的城市社会整体的现实状况。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理想为支柱的市民的精神状态。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素质的根本所在。它最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思想水平和进取精神,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前进动力的源泉。

第二,以市民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为基础城市社会风貌。道德是市民的行为规范,市民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表现为城市社会风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努力提高每一个市民的精神境界,并且要在城市中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第三,以市民的法制和纪律观念为准绳的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的素质。从城市社会秩序角度可以窥见城市社会成员素质的高低。法律是维持城市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提高市民的法制观念,也是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重要问题。良好的城市社会秩序要由各种纪律作保证。广大市民自觉的纪律观念和守纪行为,是城市顺利进行经济建设、推进城市发展的保证。

第四,以文化为基础的市民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市民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市民的实际能力因素,即以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在强调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市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尤其在现时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教育和宣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素质的提高,是检验城市文明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

在城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中,城市的物质文明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城市物质文明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是城市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精神文明对城市物质文明、城市社会变迁都具有先导的作用,作为精神文明重要内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开拓和引导城市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思想道德等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革,都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它是先进思维方式和进步的政治思想的产生和新的城市制度建立的开路先锋;城市精神文明中的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直接和具体地表现为对城市物质文明建设的智力支持作用,城市精神文明的发展,意味着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在城市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