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唐、五代词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唐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五岁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天宝元年(742)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安史之乱期间,应邀为永王李璘幕僚,后受牵累入狱,长流夜郎(今属贵州),中途遇赦,不久病殁于当涂(今属安徽)。有《李太白集》。作词不多,《尊前集》著录12首,《全唐诗·附词》收14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1],寒山一带伤心碧[2]。暝色入高楼[3],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4],宿鸟归飞急[5]。何处是归程[6],长亭更短亭[7]

说明

此词不见于古本《太白集》及唐人载集。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今湖南常德)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曾布字)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杨绘《时贤本事曲子前集》亦云:“近传一阕云李白制,即今《菩萨蛮》,其词非白不能及。”成书年代当不晚于北宋。宋神宗朝之《尊前集》已予选录。全篇主旨在望远怀人。上片由远而近,写景、写楼、写人,逼出“愁”字绾结。下片缘“人”立象,情中有景,为“愁”字敷色。苍茫高浑,意兴悠远。

集评

黄昇曰:(《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

沈际飞曰:古词妙处,只是天然无雕饰。又曰:云如髻,方可烟如织。

——《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徐士俊曰:词林以此为鼻祖,其古致遥情,自然压卷。

——《古今词统》卷五

李调元曰:词用“织”字最妙。始于太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孙光宪亦有句云“野棠如织”,晏殊亦有“心似织”句,此后遂千变万化矣。

——《雨村词话》卷一

周珽曰:“有人”,白自谓也。暝色入楼,归程莫计,不无飞鸟之羡,正愁之不能自已处。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〇

许昂霄曰:玩末二句,乃是远客思归口气。或注作闺情,恐误。又按李益《鹧鸪词》云:“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此词末二句,似亦可作此解,故旧人以为闺思耳。楼上凝愁,阶前伫立,皆属遥想之词。或以“玉阶”句为指自己,于义亦通。

——《词综偶评》

黄苏曰:按入首二句,意兴苍凉壮阔,第三第四句说到“楼”、到“人”,又自静细孤寂,真化工之笔。第二阕“栏干”(按《蓼园词选》本作“干空伫立”)字跟上“楼”字来,“伫立”字跟上“愁”字来,末联始点出“归”字来,是题目归宿。所以“愁”者此也。所以“寒山”伤心者亦此也。更觉前阕凌空结撰,意兴高远。至结句仍含蓄不说尽,雄浑无匹。

——《蓼园词选》

刘熙载曰: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足抵少陵《秋兴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

又曰:太白《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渔歌子》,两家一忧一乐,归趣难名,或灵均《思美人》、《哀郢》,庄叟濠上近之耳。

——《艺概》卷四

陈廷焯曰:唐人之词如六朝之诗,惟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实千古词坛纲领。

——《云韶集》卷一

又曰: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足为词中鼻祖。

——《词则·大雅集》卷一

又曰:寻词之祖,断自太白可也,不必高语六朝。

——《白雨斋词话》卷五

俞陛云曰:太白仙才旷世,即小令亦高挹群言。以字句论,首二句写登高晚眺,极目平林,林外更寒山一碧,乃高楼所见也。林霭浓织及山光入暮逾青,乃薄暝之时也。故三句以“暝色入高楼”承接之。四句言楼上愁人,叙入本意。下阕“玉阶”、“宿鸟”二句承高楼及暝色而言,且有鸟归而人未归、空劳伫立之意。故接以何处归程。结句“长亭连短亭”,则归程愈盼愈远,见离愁之无尽也。以词格论,苍茫高浑,一气回旋。

——《唐词选释》

唐圭璋曰: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

——《唐宋词简释》

又曰:“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唐宋词简释》

忆秦娥

箫声咽[8],秦娥梦断秦楼月[9]。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10]。乐游原上清秋节[11],咸阳古道音尘绝[12]。音尘绝,西风残照[13],汉家陵阙[14]

说明

古本《太白集》及唐人载集亦均未著录。此词最早见于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曰:“李太白词也。予尝秋日饯客咸阳宝钗楼上,汉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词者,一坐凄然而罢。”南宋淳祐间黄昇编集《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收录了这首词,也题李白作。全词以离情别思、秦娥闺怨之怀,寓繁华消歇、山河兴废之慨。声情悲壮,气象阔大。

集评

沈际飞曰:太白此词,有林下风气。《忆秦娥》词,故是闺房之秀。

——《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徐士俊曰:悲凉跌荡,虽短词,中具长篇古风之意气。

——《古今词统》卷五

潘游龙曰:白词妙处,只是天然无雕饰。

——《古今诗余醉》卷一〇

周珽曰:由伤别寄情吊古,风神淡宕,更多慷慨沉雄。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〇

顾起纶曰: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惋流丽,颇臻其妙。

——《花庵词选跋》

孙麟趾曰:何谓浑?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

——《词迳》

黄苏曰:此乃太白于君臣之际,难以显言,因托兴以抒幽思耳。……叹古道之不复,或亦为天宝之乱而言乎?然思深而托兴远矣。

——《蓼园词选》

刘熙载曰: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后世论词者,或转以东坡为变调,不知晚唐、五代乃变调也。

——《艺概》卷四

陈廷焯曰:音调凄断,对此茫茫,百端交集,如读《黍离》之诗。后世名作虽多,无出此右者。

——《云韶集》卷一

王国维曰: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惟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人间词话》

俞陛云曰:此词自抒积感,借闺怨以写之,因身在秦地,即以秦女箫声为喻。起笔有飘飘凌云之气。以下接写离情,灞桥折柳,为迁客征人伤怀之处,犹劳劳亭为自古送行之地,太白题亭上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同此感也。下阕仍就秦地而言,乐游原上,当清秋游赏之时,而古道咸阳,乃音尘断绝,悲愉之不同如是。古道徘徊,即所思不见,而所见者,惟汉代之遗陵废阙,留残状于西风夕照中。一代帝王,结局不过如是,则一身之伤离感旧,洵命之衰耳。结二句俯仰今古,如闻变徵之音。

——《唐词选释》

吴梅曰:太白此词,实冠古今,决非后人可以伪托。

——《词学通论》

唐圭璋曰: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又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慨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

——《唐宋词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