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训格言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好问好察 耳聪目明

训曰:人君以天下之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为心思,何患闻见之不广?舜惟好问好察,故能明四目、达四聪,所以称大智也。

训曰: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不自用而好问,固美矣;然不可不察其是否也。故又继之以好察。孟子论用人、用刑则曰:“询之左右及诸大夫及国人,可谓不自用、不偏听,而谋之广矣。然终必继之以察,而实见其可否,然后信之。”至若舜又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箕子亦曰:“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此则又先断之以己意,然后参之于人与鬼神。可见古之圣人或先参众论,而后审之以独断;或先定己见,而后稽之于鬼神。其慎重不苟如此。盖众谋独断,不容偏废,但先后异用,而随事因时可耳。

帝舜

【注释】

①舜:传说中上古的贤明君主之一,与尧和禹齐名。

②四聪:能远闻四方的听觉。《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

③迩言:浅近之言,平常之语。

④蔽志:古人占卜时用的一种方法。见于《左传·哀公十八年》:君子曰:“惠王知志。《夏书》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龟。’其是之调乎!”杜预注:“官占,卜噬之官。蔽,断也。昆,后也。言先断意,后用龟也。”

⑤询谋佥同:指向人征询的意见与自己一致。

⑥庶人:泛指没有官爵的平民百姓。

【译文】

训言说:为人之君,应当以天下的耳目为自己的耳目,以天下人的心思为自己的心思,何必担心自己闻见不广?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舜喜欢问询于人和观察,因而眼睛明亮,耳朵灵敏,所以称这种智为大智。

训言说:舜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同时也注意访察身边人说的话。不自以为是,而是喜欢向他人请教,这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难以分辨别人所说的话是否正确。因此,必须继续进行考察。孟子在论及用人、用刑时说:“能够向身边的人以及诸大夫与国人询问,可以称得上不自以为是、不偏听偏信,并且他的考虑也周全广泛了。然而,最终还必须对听到的意见继续深入考察,实际验证是否可行,然后才能相信它。”至于舜又说:“卜官占卜唯有先作出决定,然后再向用以卜噬的龟问命,我的心志已经先行决定,征求大家的意见也都与我相同,连鬼神都依从我的意志,卜噬的结果与我的心志相合。”箕子也说:“你如果有大的疑虑,先自己在心里谋划清楚,然后认真倾听卿士以及普通百姓的意见,最后再进行卜噬。”这种方法就是自己先通过认真思考作出决定,然后再参考他人的意见,并且问及于鬼神。由此可见,古代的圣人或者事先参考众人的言论,对众人的言论详加审查,然后自己再作出决定;或者是自己先作出决定,然后再据众人的意见以及鬼神的指示进行核实。可见其谨慎小心,丝毫不苟且马虎。这大概是因为众人的意见和个人作出主观的判断和决定,不容许有丝毫的偏废,只不过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已,因此,只要做到因事因时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可以了。

【解读】

康熙在训教子孙的过程中,一再强调广听博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执政者,只有“以天下人耳目为耳目,以天下人心思为心思”,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人民心意的政策,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听天下人所言,想天下人所想,以免闭塞言路,从而使自己心明眼亮,有为而治。历史上的夏桀、商纣王等昏庸暴虐的君王,都是由于不听天下人之言,从而招致亡国身死的。正如召公所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即溃,伤人必多。”是否听得进天下人的言论,是否想天下人所想,不仅是衡量一国之君是否贤明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期发展的关键。我们当今也是这样,作为领导者,应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听多看,多了解广大民众的心声,多关心人民的疾苦,制定出一系列有益于民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民心归附,国本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