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德修业 缘于读书
训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又实能学而不厌,此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千古圣贤与我同类,人何为甘于自弃而不学?苟志于学,希贤希圣,孰能御之?是故志学乃作圣之第一义也。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澹①,嗜欲澹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②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③,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注释】
①澹:本义为水波摇动貌,通“淡”,意思是淡薄。
②营求:寻求,谋求。
③深邃:精深。这里指经学功夫深厚。
【译文】
训言说: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问。”圣人一生的追求只在于志学一说,又确实能够做到废寝忘食地学习,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也就是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的原因。千古圣贤与我一样都是人类,作为人我为什么要甘愿自暴自弃而不能像圣人那样学习呢?倘若立志钻研学问,希望达到圣贤的境界,谁又能够抵挡得住呢!因此,立志向学是成为圣人的第一要义。
训言说:任何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学识修养,都要从读书开始。书读多了,其嗜好和欲望就会淡薄;嗜好与欲望淡薄了,就会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费用;费用少了,则自己的谋求也会随之减少;谋求少了而自己的品格也会相应提高。读书的方法,多以经书为主。假如对经书的理解已经很深透,接下来就可以阅读史书。阅读史书能够了解人的贤能与愚昧,遇到事情,就会明白其中的利弊得失。故而凡事都可以论及贵贱老少,只有读书可以不论贵贱老少。读一卷书,就会有一卷书的收获;读一天书,就会有一天的功效。这就是孔夫子之所以发愤忘食,学习好像总怕赶不上的原因。
【解读】
无论是道德品行的提升,还是知识水平的积累,都离不开读书。立志向学,发奋读书学习是达到圣贤境界的唯一途径。荀子说:“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唐代大诗人杜甫也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古人对读书学习的重视。然而,在经济改革大潮冲击下的今天,人们所重视的往往是如何发展经济,至于读书学习,反而不被重视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调滋生蔓延,深深地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进取之心。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好多孩子十几岁就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还有一些人,虽然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却感叹时过境迁,自己年已老大,空自把读书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殊不知,读书是公平的,诚如康熙所说,唯有它不分贵贱老少,只要用心去读,就会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今天的人应当从康熙对学习的重视中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