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依赖症”:你是否“中枪”了
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种经历:铃声不响左顾右盼,铃声一响条件反射,来电一少就坐立不安;没电脑无法工作、不上网没法安心睡觉;只有工作才能让你感到充实,没有工作就疲劳抑郁、空虚寂寞;不吃零食就烦躁焦虑,一吃东西马上心情舒畅……这些都是依赖症的表现,你“中枪”了吗?
25岁的张璇是一家对外贸易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因为工作关系,她有时半夜也要为客户接机或随时安排应酬,手机24小时开着,使用频率非常高。“手机电池本来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换一次,我把全身心都奉献给了工作,不断打进打出的电话让我感觉生活很充实。”她说。
忙了一段时间后,最近公司业务量骤减,张璇的电话寥寥,原来暗自庆幸能睡个安稳觉的她却感到极不适应,反倒开始失眠、坐立不安。在别人的手机铃声响起时,她会条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机。有时候半夜也好像听到手机铃声,反反复复,睡不好觉。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忍受,只好去找心理诊所的李医生。李医生在了解了她的情况后,认为张璇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心理解读
“依赖症”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心理学家称:“依赖症”是指带有强制性的渴求,追求与不间断地使用某种或某些药物或物质,或从事某种活动,以取得特定的心理效应的一种行为障碍。
“依赖症”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问题,如焦虑、抑郁、不自信、人际关系的压力、过去遭受的精神创伤等。他们并不是把所依赖的事情当作是适度释放压力的手段或是一种消遣,而是依托它来逃避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于是就陷入了“依赖症”这个无边的沼泽里。
由于所依赖的事物不同,所以依据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以下就常见的几种“依赖症”提出3点建议:
1.手机依赖症
因为工作性质的转变而对手机产生依赖的人,实际上是由于部分固定交际对象的突然消失而带来的交流欲望的中断。这类人可以在生活中重建自己的交际圈,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固定好友小聚谈天来排解抑郁的情绪,使自己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工作。
如果是对手机习惯性依赖的人,则应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听音乐、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如果对手机依赖过于严重,就要去看心理医生,以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工作依赖症
工作依赖症是职场中压力大、过度精神紧张而导致的病症。只要能够正视它,通过一些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生活是可避免和缓解的。
对工作产生依赖的人,认为只有工作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很充实。因此,可以利用其他一些活动来分散或改变依赖工作的心理状况。如闲暇时间参加一些联谊活动,定时和几个好友小聚谈天等,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工作上转移。
3.食物依赖症
一些人对食物会经常性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依赖,受到食物香味的暗示,就告诉自己不能不吃。或者心灵空虚、情场失意、压力过大都要用食物来填补这些空缺和转移注意力。一旦习以为常,就会陷入食物“依赖症”的怪圈。
想要打消食物依赖症,首先就要建立浅尝辄止的原则。什么都可以吃一点儿,但不要放纵太多。可以通过一些蕴含心理暗示的训练,试着使自己成为一个能自控的,真正享受食物的健康人。
用水果代替零食。随时把水果放在手边,想吃零食就用它们代替,减少加工食品对人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