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著名的邪马台国与后来的大和朝廷有什么关系?
(1)“谜之王国”邪马台国
说到日本的古代历史,大家多少受影视作品、游戏的影响,听说过邪马台国及其女王卑弥呼(或称“俾弥呼”)。
熟悉陈寿《三国志》的朋友也一定知道邪马台国和卑弥呼的存在,出自《魏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以下简称为《倭人传》)。另外,《汉书》《后汉书》以及后来的《宋书》《梁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有关于倭国和日本国的记载。
换言之,关于古代日本的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中国的王朝正史,其次是先后存在于朝鲜半岛的百济、高句丽、新罗等国的记载,以及日本本土考古出土的文物。如何解读《三国志》为主的中国史书,成为还原日本古代史的一大关键。正因如此,日本史学界便开始了将近100年的“邪马台国论战”,至今无法休止。详细的争论经过在此姑且不谈,总而言之,最大的争论焦点就是:邪马台国究竟在哪里?
目前为止,主流的两大说法是九州说和畿内说。支持前者的学者推断邪马台国位于九州中南部,今天的熊本县附近,后来邪马台国国王远征本州,成立大和国,即我们熟悉的“日本国”的雏形。支持畿内说的学者则认为,邪马台国一直在奈良盆地,与后来的大和国有深厚的关系。
但双方至今仍未握有足以否定对方的重要证据,我也无意在这里论断谁是谁非。
(2)邪马台国的记录突然中断
比起上述的位置争议,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邪马台国、卑弥呼女王,与后来的大和国有什么关系?
按照《倭人传》以及学者的分析,邪马台国与卑弥呼女王出现在公元3世纪,而大和国大约在5世纪初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换句话说,邪马台国与统一的大和国之间,大约有一个世纪的空白期。
《倭人传》里,邪马台国只是当时割据日本各地的诸多王国之一,在女王卑弥呼带领下强盛起来,成为诸部的盟主。然后,邪马台国通过由魏国控制、位于朝鲜半岛的带方郡(今天的开城—首尔一带),与曹魏以及后来的西晋建立朝贡关系。但是记录只到266年,即西晋建立后第二年。在这之前,卑弥呼去世后,邪马台国面临重大政治危机,最后由卑弥呼的宗女(同族女子)台与(又作“壹与”)继承王位。266年,成为倭女王的台与派人到西晋朝贡,在此之后,有关邪马台国的记录便消失无踪了。
专家学者认为,这与不久后西晋受到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国力衰退有关。西晋皇室南迁后,黄河流域陷入分裂内乱,波及作为中日交往桥梁的朝鲜半岛。乘势崛起的高句丽、百济以及后来的新罗,使朝鲜半岛陷入战乱。中国与朝鲜半岛局势的转变,被认为是邪马台国无法与中原王朝保持交流的主因。
进入4世纪,邪马台国的情况已无从稽考,但根据考古研究,当时的奈良盆地以及附近的大阪平原,陆续出现大小不一的古坟遗迹群。
目前学者们相信,即使邪马台国继续存在,也仍然是诸国之一,盟主地位很可能因为卑弥呼死去而旁落,由其他部落取代。
另一方面,在4世纪末期高句丽的“广开土王碑”上,记载高句丽与南方的百济以及背后的倭国时有交战。换句话说,与中原王朝交流中断的4世纪末期,日本列岛已出现一个足以率兵越过今日对马海峡的倭国。
(3)从邪马台国到倭国转移的推断
考虑到目前的考古成果,没有证据显示当时有强大的其他文明进入日本列岛,而散落在日本西部——奈良盆地至北九州各地的古坟,也没有出现特大差异。不过,考古学家认为,几个建于4—5世纪,分布在奈良、大阪区域的大型古坟遗迹,反映当时在该地区已经逐渐出现强大的权力体。
日本古代史的主流学者相信,在后邪马台国时代,今天的奈良县一带,数个王国通过联姻结成联盟。后来,联盟式统治慢慢发展成由拥有较强统治权的“大王”领导多个相对较弱的部族,即“盟主式”联邦政体。之后,“盟主式”联邦再演变成后来与南北朝的刘宋、萧梁和萧齐交流的大和国,也就是出现在上述“广开土王碑”上的倭国。
因此,根据目前考古挖掘成果以及文献资料综合推断,卑弥呼的邪马台国与后来形成的大和国——倭国,并没有直接关系,以“万世一系”的天皇为中心的国家,起码要到5世纪末才开始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