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与生俱来的叛逆者
秘密乐园——墓地
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不是红酒、钢铁,而是萨冈的小说、皮雅芙的歌曲和香奈儿的香水。
如今,皮雅芙的歌曲已经很少有人听了,萨冈的小说大部分都陈列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而香奈儿的名字却至今依然站在时尚界的前沿,激荡着一代又一代年轻女人的青春梦想。
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纽约,在里约热内卢还是开普敦,抑或是我们的北京、上海,香奈儿的名字都位居时尚大牌之列,经久不衰,被誉为时尚界的传奇。
然而,时尚传奇的开始,注定要充满悲伤的色彩。
与后天塑造出的典雅气质不同,香奈儿有一个噩梦般的童年,那是她一生都不愿触及的时光。香奈儿童年一切的不幸都根源于她那不负责任的父亲和懦弱的母亲。
香奈儿的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出生在一个地道的法国家庭,家族的历代祖先都是依靠种植业生活的普通农民。1875年,一场自然灾害突然降临,打破了香奈儿祖父亨利·阿德里安一家的宁静生活。
旱灾导致亨利·阿德里安的农田颗粒无收,使得亨利一家人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亨利选择与兄弟一起离开家乡,到一个新鲜而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勤劳的亨利·阿德里安很快在一家农场找到了一份工作,并且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农场主的女儿被亨利自强不息和乐观冒险的精神所吸引,两个年轻人坠入了爱河中,之后就生下了香奈儿的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
阿尔伯特·香奈儿没有继承香奈儿祖父追求安稳和甘于平凡的基因,他不愿意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总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他生性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年轻的时候四处流浪,处处留情,他用一张花言巧语的嘴哄骗了很多无知少女,这其中就包括香奈儿的母亲——让娜·德沃勒。
1880年,香奈儿的母亲和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相遇,不谙世事的让娜·德沃勒很快就被阿尔伯特·香奈儿的花言巧语所俘获。没过多久,让娜·德沃勒怀孕了。这段玩笑一般的爱情让这个年轻的女孩儿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时,阿尔伯特·香奈儿早就已经离开让娜·德沃勒去另寻新欢了,但在相对保守的法国农村,女孩儿日渐圆润的肚子无论如何是无法掩盖的。让娜·德沃勒只好拖着怀孕的身体,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寻找心中思念已久的男人,希望和他建立家庭。
在找到阿尔伯特之后,这个没有责任心的花花公子承认让娜·德沃勒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但他并不打算给让娜·德沃勒一段婚姻。
面对这种局面,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让娜·德沃勒只能卑微地做出退让:暂时不结婚,但要和阿尔伯特·香奈儿住在一起,并且生下肚子里的孩子。
就这样,17岁的让娜·德沃勒忍受着旁人异样的眼光和家里的巨大压力,死心塌地追随着阿尔伯特·香奈儿四处漂泊。即便如此,阿尔伯特的心依然没有被打动。很快让娜·德沃勒的预产期就到了,毫无责任心的阿尔伯特把她一个人丢在了专门收治穷人的医院里,自己又去浪迹天涯了。
1883年8月,在一个炎热的午后,让娜·德沃勒在这家破败的医院里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我们的主角——可可·香奈儿。
香奈儿一出生就被打上了贫穷的烙印,也预示着悲剧的开始。
香奈儿的原名是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但由于香奈儿出生的时候,阿尔伯特·香奈儿并不在身边,虚弱的母亲不能及时到市政厅给刚刚坠地的婴儿登记,便将香奈儿的名字写在一个纸条上让医院的护士帮忙登记。粗心的工作人员错误地将可可·香奈儿的姓氏“Chanel”拼写成了“Chasnel”,即便这样她的母亲也没发现。
香奈儿成长的地方是法国卢瓦尔河地区曼恩-卢瓦尔省的一个小镇——索米尔。在这座小镇上坐落着全法国乃至全欧洲最著名的马术学校——索米尔马术学校,因此索米尔也被称为“马术之城”。
索米尔马术学校成立于1766年,每年学校都会举行一场马术表演,吸引了法国和其他邻国的目光。这个时候,社会名流都会来到这个小镇,给这座小镇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然而,在这里生长的香奈儿却和这欢乐的气氛格格不入。
香奈儿对马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家庭贫困,她无法进入马术学校学习,只能站在学校门口观望。看着那些衣着华服的富家子弟骑在马上做出一套又一套优美的动作时,香奈儿的眼中充满了羡慕。但她知道这只是自己一个美丽的梦,想到自己痴情的母亲和四处流浪的父亲,香奈儿一次次地默默走开。
香奈儿出生后,阿尔伯特总算是尽了一点做父亲的义务。他在医院的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暂时安定了下来。这段时间是让娜·德沃勒最开心的日子,但阿尔伯特并不想过安稳的日子。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以各种理由出去流浪。
在香奈儿的记忆中,父亲总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回家,好不容易回来了,待了几天之后就又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之后的几年里,香奈儿又迎来了自己的弟弟和妹妹。母亲一个人照顾这个家庭,微薄的收入让一家人生活得十分拮据。
这么长时间,阿尔伯特的无情始终没有让让娜·德沃勒清醒,她仍然一如既往地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在心中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个体贴、温柔又深情的男人,因此无论丈夫做什么,她始终没有一点儿抱怨,仍然对他充满希望。
一次,在阿尔伯特离去很久没有回来之后,痴情的让娜·德沃勒决定寻找自己的丈夫。她将香奈儿与兄弟姐妹托付给奥弗涅村的亲戚照顾,从此,香奈儿便过上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寄人篱下的日子总是很艰辛的。年幼的香奈儿十分渴望父母的爱,渴望与父母快快乐乐地玩耍,但这一切都只能在梦里出现,梦醒之后仍然是孤独的孩子。孤独的人总是不愿意在人前流下自己的泪水,所以,小时候的香奈儿总是独自一人到村后的墓地,对着一座座墓碑发呆。
墓地总是给人凄凉、恐怖的感觉,很少有人踏足,香奈儿却喜欢待在这里。香奈儿之所以喜欢墓地,是因为墓地的安静、祥和可以让她暂时忘掉忧伤和孤独。香奈儿经常对那些长眠地下的人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幸和欢乐,她从来不会感到恐惧。
慢慢地,香奈儿和这些“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小年纪她便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只要还有人怀念着他们,那么死者就没有真正地死去。
香奈儿非常喜欢墓地中的两座无名墓碑。在这两座墓碑前,香奈儿经常将花岗岩和玄武岩当成自己的休息室、小型客厅以及秘密居所。
香奈儿带着鲜花到这里,用这些鲜花竭尽所能地装饰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除此之外,香奈儿还会带着自己最喜欢的碎布娃娃到自己的房间里做客。在这里,香奈儿总是将自己想象成女王,那些长眠地下的“居民”就成为自己的子民,她可以自由地发号命令,享受女王般的待遇。
慢慢地,香奈儿成了附近村民眼中的异类、坏孩子,没人愿意和她接触,也没有人敢让自己的孩子和她一起玩耍。香奈儿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是这样,香奈儿就越痴迷于墓地,在这里享受来之不易的欢愉。
很多年之后,当香奈儿拥有了自己的香奈儿王国,她终于实现了在墓地中的愿望。在她创造的以双C为标志的香奈儿王国中,她是主宰一切的女王。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香奈儿创造的王国依然光芒四射,那些忠于她的“臣民”,遍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苦修的青春
后来的香奈儿用一抹无边的黑色引领了时尚界新的风潮。黑色代表着庄严肃穆,总是给人漫无边际的孤寂和失落的痛苦。但香奈儿却赋予了它新的灵魂,让它成为众多色彩中最绚丽的一个。
香奈儿的童年是黑色的。她看不到前方光亮的坦途,摸不到希望之门;她的心中充满了痛苦,想找一个释放的出口,但是眼前的一切却一直打压着她幼小的心灵,让她毫无喘息的机会。
虽然香奈儿有了墓地这个秘密乐园,但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想拥有一个没有痛苦、可以自由发泄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她可以感受到父亲的关爱,母亲的关怀,可以有一个安稳的生活,可以每天都和父母拥抱。这只是她一个美好的愿望,现实中,她只有依靠自己的强大来支撑自己走下去。
日子没有任何改变,父亲阿尔伯特依然进行着“世界巡回”,母亲让娜依然痴情地苦苦追寻,几年如一日地为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荒废着青春。痴情的让娜不知道,这个她苦苦追寻,想要和他拥有一个温暖家的男人,正将她一步步推向死亡的深渊。
经过很长时间的寻找,让娜没有找到她的丈夫。她停下了脚步,但是她没有放弃,她相信自己的丈夫一定会回来的,一定会给她一个家。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阿尔伯特仍然没有回家,这时让娜坚定的心开始动摇。她坐立不安,开始胡思乱想:他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那个女人是不是比自己长得漂亮?他是不是已经忘了这个家?
各种不安的想法不停地折磨着让娜。她就如同秋日的花朵一样憔悴不堪,日渐衰老,她的心中却仍然思念着那个滥情的男人。她不顾家人的劝说和年幼的孩子,再次踏上了寻找丈夫的路。
这时,亲戚已经不愿再帮让娜照顾年幼的孩子了,因为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家里面多一张嘴吃饭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让娜只好带着年幼的孩子,和她一起去寻找阿尔伯特·香奈儿。
是什么支撑让娜苦苦地追寻那个风一样的男子呢?原来是阿尔伯特在写给让娜·德沃勒的信中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巴黎的一条街道上开着一个小酒馆,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生活足够安稳。
让娜从阿尔伯特的描述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看到了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场景,才会毅然决然地踏上寻夫之路。但现实给了让娜重重一击,让她的梦想变得支离破碎。
让娜好不容易找到了丈夫口中说的小酒馆,心中满是欣喜。但当她见到丈夫时,心情瞬间跌到了谷底。这个小酒馆根本就不是阿尔伯特的,他不过是一个跑堂的伙计而已。
眼前的事实令让娜·德沃勒心灰意冷。曾经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和他厮守。她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他,一次又一次地追寻他,对他付出了全部的爱。
此刻,让娜终于意识到她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可笑。然而既然是自己选择的路,无论多么艰辛,都要咬着牙走下去,这时的让娜已经没有颜面再回到家乡投靠亲戚,只好继续和阿尔伯特在一起。
让娜的苦苦追寻,并没有让阿尔伯特有一丝的感动,反而是满满的厌恶和嫌弃。
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阿尔伯特安排让娜在酒馆中做起了洗碗工。长时间的劳动和心中的伤疤令让娜比同龄人苍老了很多,皱纹开始爬上她的眼角,双手变得粗糙不已,头发变得干枯没有光泽,眼中满是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无奈。
一段时间之后,让娜已经完全没有了少女的清纯和简单,变成了一个被生活折磨的蓬头垢面的女人。
此时的让娜令阿尔伯特无比厌倦。他开始变得无比冷漠,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回到家里就开始对让娜拳脚相加,完全不顾及往日的情分,也不念及让娜为香奈儿家族生了一群儿女。
阿尔伯特的冷漠加上不堪的生活,终于令让娜承受不住了。她的身体被各种疾病折磨,甚至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只能卧床休息。
1894的一个寒冬,让娜患上了严重的肺炎,连续高烧了几天没钱医治,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临。这时陪在让娜身边的只有香奈儿姐弟这几个年幼的孩子,负心的阿尔伯特早已不见了踪影。
看着躺在病床的母亲,香奈儿十分心痛,她不停地为母亲祈祷,希望她的病可以好起来。但是,祷告毕竟无法代替医生的治疗,让娜终于在1895年2月的一天永远地离开了她。这一年香奈儿只有12岁。
让娜的死对自身而言是一种解脱,却让香奈儿走入了另一段悲惨的生活。
母亲的死给香奈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并没有给父亲阿尔伯特·香奈儿带来任何影响,几个孩子期盼的眼神并没有让他承担起责任。这时的他竟然幻想着去美国寻找新的乐土,就将香奈儿遗弃在了巴黎中部地区的奥巴辛修女院学校,两个幼小的弟弟被送到了乡下的陌生人家里抚养。
在父亲离开之时,香奈儿扑倒在父亲的怀里,乞求说:“父亲,请您带我一起走吧,不要将我丢在这里。”
父亲安慰香奈儿说:“可怜的孩子,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只是将你暂时留在这里。不久的将来我就接你回去,到时候我们重新建立一个新家。”
实际上,这些话不过是父亲编出来骗人的,在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来过修女院,也没有给香奈儿一个家。
父亲离开后,香奈儿穿上了修女院的制服——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黑色的袜子,纪律和祷告成了生活的全部。从此,香奈儿的生活中充满了惨淡和乏味。
修女院的四周被坚固的石墙围绕着。石墙阻断了和外界的一切来往,也阻断了一切的希望,剩下的只有冰冷和无尽的绝望。在这里,香奈儿和其他孩子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睡觉,一起祷告。
修女院禁锢和乏味的生活,让香奈儿感到无比压抑。在这里没有人关注她,没有人疼爱她。为了引起关注,香奈儿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她认为自杀可以引起轰动,从而获得其他人关注的目光。
但是她看着冰冷的围墙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她不过是众多孩子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就如沙海中的一粒沙子。即便她死了,也不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于是,香奈儿就放弃了这个愚蠢的想法。
之后的日子仍然是枯燥乏味的。每天准时准点地祷告,无声无息地吃饭,无声无息地祷告,无声无息地做着该做的事情,不能有任何的越格之事。
慢慢地,香奈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她将这看作一场苦涩的修行。这场苦涩的修行让她认清了现实,让她变得清醒,培养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坚强、勇敢、独立、自尊心强、不轻易放弃的性格。这种独一无二的个性特质注定让她将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先锋。
这段修行,让黑色在香奈儿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她并没有将其埋没在记忆中,而是赋予它新的意义,让它独树一帜,成为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时尚。
灵感的诞生地
生活对于香奈儿来说是残酷的,她的母亲坚持将她带到这个世界上,却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家,没有给她长久的陪伴,没有让她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带给她的只是破碎的家庭和无尽的绝望。
母亲的离世,父亲的抛弃,让香奈儿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兄弟姐妹。这让独自一人在修女院生活的香奈儿感到十分寂寥,寂寥中又充满了悲凉的味道。
人是群居动物,是需要陪伴的。如果长时间孤独地活着,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和世界隔离。就在香奈儿对亲情几乎绝望的时候,艾德里安的出现,给香奈儿带来了一丝温暖,让香奈儿感受到了真实存在的亲情。
艾德里安是香奈儿最小的姑姑。香奈儿的祖父有18个孩子,艾德里安是最小的一个。她只比香奈儿大两岁。年龄相仿的两个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密友,和姑侄相比,他们更像是感情深厚的姐妹。
虽然两个人是挚友,但两个人有着截然相反的性格。
倔强的香奈儿总是有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让人产生距离感而难以接近,甚至给人敌对的感觉。这或许是品尝过生活无尽心酸的香奈儿对自己的一种保护,让人不会轻易地察觉到自己的脆弱。
艾德里安姑姑则恰好相反,她是一个大方亲切的姑娘,脸上总是露出阳光般的笑容,让人感觉无比的温暖。
对于香奈儿来说,艾德里安姑姑的陪伴,让她在修女院里不再那么的形单影只,不再那么的孤独无助。香奈儿从内心深处将这位年幼的姑姑当作唯一喜欢和在乎的人。
艾德里安可以说是上天对香奈儿最好的赏赐。童年的遭遇让香奈儿认清了现实社会的人情冷暖,让她意识到了世界上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自己,她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她发誓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怜悯和同情。
即便是内心再强大的人,内心深处也会有一个脆弱的地方,一旦有人触碰,所有的坚强和伪装都会瞬间瓦解,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艾德里安的出现,击破了香奈儿坚硬的保护壳,让她将真实的自己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
香奈儿和艾德里安的第一次相见是在另外一个姑姑路易斯·科斯捷的家里。
奥巴辛修女院虽然与世隔绝,每逢节假日也会放假。这时,香奈儿就会被姑姑路易斯·科斯捷接到家里做客。
香奈儿第一次到路易斯姑姑家做客时,遇到了来探望姐姐的艾德里安。艾德里安见到香奈儿后十分热情,带着香奈儿到处参观,给香奈儿讲各种有趣的事情……艾德里安的热情让香奈儿感受到了温暖。
在这之后,香奈儿非常期待节假日的到来。这时,她就可以和艾德里安姑姑见面了。慢慢地,香奈儿和艾德里安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艾德里安经常带着香奈儿到路易斯家中的储藏室里。储藏室里有很多色彩艳丽的画报和各种各样的书籍。香奈儿非常喜欢这里。她们经常一起在这里读书,一起分享读书的心得,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度过了很多欢乐的时光。
在这里,香奈儿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很多知识。从花花绿绿的画报和各种各样的书籍中,香奈儿领略了五彩斑斓的世界。当她看到画报上那些穿着美丽衣服的姑娘,总是幻想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穿上这些漂亮的衣服。
可以说,这间不起眼的储藏室是香奈儿灵感的诞生地。这里激发了香奈儿的想象力,开启了她的理想之门。
五彩斑斓的世界和修女院的黑暗是不同的,充满了童话色彩,香奈儿内心的狂躁和愤怒在这里得到了解脱。渐渐地,阅读丰富多彩的书籍成为香奈儿的精神寄托。
在姑妈家的日子总是短暂的,香奈儿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被困在奥巴辛修女院中。为了打发没有书和画报的无聊日子,香奈儿在姑妈家时会把刊登在报纸上的连载小说裁剪下来,按照出版的顺序装订成册,带回修女院。
书和画报,让香奈儿度过了一段安宁祥和的日子,她不用再为生活发愁,无须过多地烦忧,尽情地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
悠闲的午后,香奈儿总是会安静地坐在阁楼里,全神贯注地阅读自己整理的小说。此时此刻,香奈儿就像是一个孩童,尽情地在童话世界里遨游。她被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爱情所感动,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的心随着故事中的人物飘向了远方,飞入了美好的梦中。
在梦里,没有现实的烦恼,充满了激情和梦想。
香奈儿总是对美好的梦境意犹未尽,当她醒来时,会将自己在梦中的所见所闻讲给自己最好的朋友艾德里安听,也会讲给在奥巴辛的同学们听。
香奈儿绘声绘色的演讲,再加上独特的见解,让艾德里安和同学们感到无比惊讶。这时的香奈儿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梦想的演说家,再也不是孤僻冷漠的样子。
沉浸在书中的香奈儿,在情感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香奈儿后来说:“我现在的文化意识和智慧都不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得来的……我从这些小说中知道了我们该如何生活,它们造就了我的多愁善感和傲气。我独自领悟出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生活使我接触到一些在我的时代最为优雅和最有天分的人物时,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毕加索等,我并没有自觉愚蠢,也没有感到拘束。”
生活中的经历给予我们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的循循善诱更加让人刻骨铭心。
正值花季年龄的香奈儿总是无数次地幻想自己的爱情是什么样的,自己的王子是什么样的,是风度翩翩,还是风趣幽默或者是高大威猛的。他会穿着笔挺的西装,就像绅士一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伸出温柔的双手,带着自己离开这灰暗压抑的生活,去到遥远的童话世界里,过上幸福的生活。那里没有痛苦,没有分离,彼此相依相伴,白头到老。
年少时的香奈儿怀着一颗渴望不被束缚的心,想要到那悬崖下去看一看,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多彩的世界,这般奇妙地吸引着人。
或许,无论是怎样的世界,怎样一番景象,都好过现在所处的环境吧。香奈儿不愿再过那种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日子,不愿意再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尽管这些修女院都能够给予,但是过分的压制和教条,没有爱的日子,再加上遗传了父亲的那种不安分因子,都让此时的可可·香奈儿无比地渴望自由自在,渴望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初春三月,雨淅淅沥沥,连绵不停,那是上天对草木花朵的恩泽,似有似无的嫩绿覆盖了严冬的荒芜。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香奈儿越发想要离开这里,离开这个束缚自己的奥巴辛,勇敢地去寻找自己的希望与童话。
而岁月这个无情的东西,总是将人的希望慢慢磨灭,只留下一具残破的躯体垂死挣扎着。有的人忍受不了这种煎熬,慢慢地放弃当初纯真的梦想,成为曾经自己最厌恶的那类人。当然他们保全了自己,走着平稳的路途。在别人看来仿佛是风光无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心中的苦闷,不得已而为之,那也是一种痛苦。
世间太多的身不由己,太多的悲欢离合,而生命却只匆匆数十载,稍纵即逝。或许在弥留的那一刻,人才能清楚自己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可是,时尚女王香奈儿在小说的童话世界里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能够有梦想去追寻,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现在时过境迁,幼年的孤僻渐渐消失了,香奈儿已经成为一个拥有梦想并敢于去尝试、去拼搏的少女。
她就像是一个另类,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初衷。那个不幸的生命出场,已经是她最不愿回忆的过去,不幸的童年足以成为可可·香奈儿生命中无法触及的痛。未来,她要深埋那些不愉快的过往,成为真正的女王,主宰她的国度。
丝线编织的倔强梦醒
18岁,多么美好的字眼,提起它,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时候,我们渴望快快长大,那样就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将幼稚掩藏,肆意潇洒地支配自己的人生。
然而,长大以后才会明白,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童年已然成了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时光。
在香奈儿的身上似乎没有这样的惆怅,她太渴望长大,太渴望逃离那些忧伤。
在奥巴辛修女院,香奈儿终于熬到了18岁。
像一只羽翼渐丰的小鸟,香奈儿早已探出了好奇的小脑袋,来回张望。
无论生活多么无情,她始终相信一个人熬过了黑暗,终将会迎来黎明的微弱亮光。
这一年,香奈儿面临着依靠自己做决定的人生选择:当见习修女从而得以继续留在修女院,又或者另择出路。
香奈儿自然是不愿意继续留在修女院的,那样的日子她早已厌倦了。
于是在祖母与修女的帮助下,香奈儿离开了奥巴辛,来到了位于穆兰小镇的寄宿学校。
本来兴致勃勃地要开始新生活的香奈儿,又一次被现实打回了原形。
这所寄宿学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实际是一所专门为军官和绅士培养妻子的机构。他们有着当时最受欢迎的女子教育思想,主要培养女子如何管理家务,如何迎合丈夫。
学校在专业课之余还开设了钢琴课、舞蹈课、形体课等,在培养女性传统意识的同时注重才艺的塑造。
初到这里,香奈儿仍旧穿着穷人标配的衣服和鞋子,而那些有意思的课程她也没有资格去参加,同时她不得不定期参加义务劳动来保住自己的学生资格。
香奈儿被救济的学生身份,让她倍感屈辱。这是第一次,她深深感受到了贫富之差、阶级之差带来的不快。
这也是她第一次怀念在奥巴辛的岁月。那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家境贫寒,每一个人都是相似的身份和地位,没有高低贵贱、优劣等级之分。
而在这里,香奈儿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地位悬殊,身份迥异,就连饭菜衣物都比别人差得多。就算她不想,不看,这里的一切,规矩、眼光……都在时刻提醒着她,自己是多么的贫贱,多么的低微!
幸而,她无比坚强。
这亦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倔强,一种骨子里透出的骄傲。
即使在别人眼中多么的卑微,香奈儿也不会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去求得别人的怜悯。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使得她在这里的生活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有艾德里安的陪伴,这种艰难和不幸得以有效缓解。
尼采曾说,你生命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命中注定。香奈儿与艾德里安便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以至于在香奈儿的事业中,艾德里安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也因为艾德里安,香奈儿得以名正言顺地接触另一种生活。
当时,香奈儿的祖父母尚在人世,他们对这个小女儿很是疼爱。每到回家探望的日子,艾德里安就会带上香奈儿一同前往。
这段时间里,香奈儿最期盼的就是路易斯姑姑的到来。
路易斯是艾德里安的姐姐,早早就嫁作人妻,但是她常常会回家看望父母。
也许,可可·香奈儿的天赋遗传于香奈儿家族。姑妈路易斯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颇有设计天分,而且她的手工活也做得极其出色,尤其是缝制帽子。路易斯对于帽子非常喜爱。每隔一小段时间,路易斯就会去维希大肆采购一次。维希是一个以水疗和度假而闻名的城市,也是一个时尚之都。每一次来到维希,路易斯都会在敞亮的落地橱窗前流连忘返,然后到材料店买一些材料回去,按照橱窗里的样品,做一些款式新颖的时尚帽子。
有时候,她会邀请香奈儿和艾德里安一同装饰帽子,设计服装。香奈儿对这些十分着迷,她可以从这样简单的手工设计中找到无限的灵感和乐趣。
有时候,艾德里安和可可·香奈儿也会随同路易斯一同去维希采购。每一次的出行对可可·香奈儿而言,都是激动而兴奋的。都市里热闹的景象,大街上的人来人往,橱窗店里的琳琅满目,都让可可·香奈儿的脑海中充满了无限遐想。她渴望自己也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跻身上流社会,衣食无忧,可以随心所欲地逛街,买下那些自己喜欢的物件。
短暂的欢愉过后,现实总会狠心地将香奈儿拉回。在寄宿学校的她仿佛就是一个悲哀的小丑,永远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频繁的义务劳动,无休止的缝补工作,吱吱呀呀的缝纫机声,一切的一切,都让香奈儿倍感压抑。
与外面的花花世界相比,这里阴暗且无趣,烦琐且枯燥。
香奈儿巴不得马上离开这里,她与艾德里安想方设法要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
终于,在寄宿学校的帮助和推荐下,她们得以在毕业前一年去格朗配尔时装公司实习。
格朗配尔时装公司坐落在繁华的街区,经营这家公司的德斯波特恩夫妇是有地位的人物,十分受人尊敬。德斯波特恩夫妇对待香奈儿和艾德里安很友善,允许她们住在公司的阁楼上,使她们免受奔波之苦。
从压抑拘束的寄宿学校来到繁华的城市中心,并有幸接触到上流社会的人,这一切都使得香奈儿兴奋不已,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每一种看似美好的生活之中都掩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悲哀。远远看着它时,平静且安逸,而当你真正融入其中时,却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香奈儿与艾德里安到底是从小地方而来,又是刚刚步入社会,她们穿着简单甚至有些破旧,浑身充斥着满满的乡土气息。
而她们所做的售货员的工作无疑是要好好地服务客人,尽量满足他们所有的要求。繁华的市中心,她们所接触的大多是上流社会的贵夫人和小姐。
可想而知,那些所谓的贵族对香奈儿和艾德里安两个“村姑”模样的小丫头是多么的鄙视和不屑,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故意刁难她们。
可怕的不是身体上的劳累,心灵上的煎熬更让人生不如死。
受尽了嘲讽和白眼的香奈儿对这样的日子已然不再抱有希望,内心深处的不羁又一次强烈地骚动起来。香奈儿决定离开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地方,重新做回自己。
她是典型的狮子座女人,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就果断放弃,喜欢就去坚持,丝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
香奈儿的这种性格在她的每段人生经历中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她的特别之处常人却无法企及:她可以将自己的个人风格影响身边的人,乃至全世界。
香奈儿毅然背上行囊,决绝地告别了她的第一份工作,只留下了越来越模糊的瘦弱背影。
到底应该过怎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毕竟,人的一生是个谜。
虽然,香奈儿依旧心存迷茫和疑虑,并没有完全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她不想要忙忙碌碌却毫无希望的生活,也不想再忍受无端的白眼和嘲笑,更不要像奴隶一般被人监视。
在没有踏出修女院之前,香奈儿对修女院以外的生活无比憧憬;在没有进入社会前,她对一份工作是那么的渴望,然而,现实让香奈儿认清了生活,也慢慢看清了自己。
那些不切实际的梦,那些自以为的美好,在那一瞬间静悄悄地破碎了,香奈儿也从梦中睁开了明亮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