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学概观:从启蒙运动到当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启蒙运动和泛爱主义教育运动

18世纪是启蒙的世纪,同时又是教育的世纪。对公众进行启蒙,基本上意味着教育公众:改善他们的品位,训练他们的理性,把他们从传统、迷信和偏见的锁链中解放出来。鉴于教育对于启蒙的重要性,启蒙者自然要对当时的教育进行改革,因为其教育结构和教育目的仍停留于中世纪的状况。

在英国洛克和法国卢梭的影响下,德国启蒙教育者不再把教育过程与宗教的唤醒体验联系起来,而是把教育与生活规划和生活引导联系起来,通过制度化的学校教学,使未成年人对未来做好准备,成为国家公民甚至世界公民。18世纪下半叶,启蒙运动的不同倾向汇于由泛爱主义所引发的独立的教育运动,并在18世纪末代替了虔敬主义教育学。布兰卡茨认为,“这个运动(泛爱主义教育运动)代表了狭义上的德国启蒙教育学。”[1]

[1] Blankertz, H. :Die Geschichte der Pädagogik. Von der Aufklärung bis zur Gegenwart. Wetzlar, 1982, S.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