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红利与经济转型:印度的经验、教训与启示](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50/31189550/b_31189550.jpg)
第二节 经济改革时期(1980年迄今)
一、改革初期(1980—1991)
1980年,国大党领导人英·甘地重新上台。在否定人民党“六五”计划的同时,新一届政府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期望回到通过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传统道路。政府在农业、基础工业、能源、通讯运输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投资,以期使经济尽快走出困境。同时,新政府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开始对旧有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不断放宽对私营部门的限制,给予其更大的发展空间。并通过成立国有企业管理局、实行定价改革和选派专家担任企业要职等措施整顿公营部门。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印度成功抵御了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对印度的影响,使印度重新回到经济增长的道路。新“六五”计划实施期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5%,高于此前任意一届的五年计划。
1985年,印度进入了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新政府继续上届政府的经济调整思路,把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目标,计划通过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等措施来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政府还加大了对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科技占公营部门计划支出比重从上个五年计划的0.9%上升至1.4%。“七五”计划期间,除农业因为干旱等自然原因在1986年至1988年两年产量大幅下降外,印度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好转(见表2-7),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都有所提高(见表2-8)。其中1988年至1989年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增长率分别达到15.4%、8.6%和11.4%(见图2-9)。但由于政府奉行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宏观管理失控,造成了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双失衡。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8%,增至1989年至1990年度的10.4%(见图2-10)。
表2-7 印度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增长(按1999-2000年价格)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0_0001.jpg?sign=1738885811-rZdNGFV6BwX5HxxdRhkDyPFnZfPHrwFB-0-3bd8c144b807ee932265fe2fef18423e)
资料来源:据印度统计局资料整理计算而成。
表2-8 印度不同时期各要素贡献表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0_0002.jpg?sign=1738885811-Wjj7sRovXHkReNEaMMAHtVsU2ypmghb6-0-5fc9058c21dfa4dcb96aed2ceedccc1c)
资料来源:转引自张力群《印度经济增长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47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1_0001.jpg?sign=1738885811-0is62oYW7ZrGijug1sdhcRoHfoHvfI3S-0-8a2b931c1d55d01b56a0f5c60e444a17)
图2-9 1985—1990年印度三次产业的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印度——昂首阔步的巨象》,2010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1_0002.jpg?sign=1738885811-4Pozg9BM3fv5EVtuMPCymZEMEaliz6gn-0-0216a4ca89f74eb4c075c9ce696c006b)
图2-10 1980—1991年度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印度——昂首阔步的巨象》,2010年。
二、改革加速(1991年迄今)
1990年,在海湾战争的冲击下,印度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外汇危机。1991年6月,印度外汇储备降至10亿美元左右,只够维持两周的进口,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2_0001.jpg?sign=1738885811-R0nBbpF5bNyZEvXTmDBJcZ6bWbv5QvQG-0-9ad3b98a43ad0fe86fb7b191f9488ff8)
图2-11 1991年印度外汇危机前后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印度——昂首阔步的巨象》,2010年。
1991年6月,被誉为“改革之父”的国大党主席拉奥(Narasimha Rao)临危受命,出任印度新一届政府总理。拉奥一方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寻求援助,强行贬值卢比,以解外汇危机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着手扩大税基、降低税率,实行现代税收管理体制,并通过减少中央财政补贴和精简政府官员等方式改善政府财政收支状况。到1993年年初,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降至7%,外汇储备充足,印度度过危机。
在化解危机的同时,拉奥借机对陷入沉疴的印度经济进行改革,他大胆起用经济学家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任财政部长,由此拉开了市场经济改革的序幕。由拉奥和辛格组成的印度政府提出了“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私有化”的改革目标。通过修改国家银行法允许私有资本进入,给予银行以一定存款利率决定权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除军用飞机、船舶、原子核能和铁路运输等少数行业,政府废除了公营部门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垄断地位,对国企进行私有化改革,改变小型企业的长期保护政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融入全球经济,印度政府不断降低关税保护,其加权平均进口税率已从1991年的72.5%降至2002年的29%。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通过各种措施努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自1992年实施市场经济改革的前五年期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5%,为独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好成绩。尽管在“八五”计划后期,印度政府几经更迭,但私人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例及私企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等市场化指标不断上升,改革开放的形势已不可逆转。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3_0001.jpg?sign=1738885811-r8sITv9SZHkjEtz8je58Qv5RUGctSC4k-0-efbe10defc2aa9069955115894adc8b2)
图2-12 印度转轨时期相关市场化指标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印度——昂首阔步的巨象》,2010年。
“九五”计划以来,除延续开放政策外,为消除贫困、缩小两极分化,印度政府增强了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扶持,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政府大幅减少公营部门投资计划中对工矿行业的投资比重,增加了服务部门的投资份额。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逐渐上升,并在2000年第一次突破了50%(见图2-13)。到2012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3.9%,27%和59%(见表2-9,图2-14)。
表2-9 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1950—1951,2011—201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4_0002.jpg?sign=1738885811-mJWnE1NihQLvp18OZq8IT0hqV1XHLxaq-0-27aa89b3a94789a961dfe4747398a80f)
资料来源:Government of India:Economic survey(2011—201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5_0001.jpg?sign=1738885811-nefCq6yzEpbLKX5JhwKFyO5rG38oQyUy-0-55f90b3996b1d224e92a0bd07c5fe528)
图2-14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及各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2003—2004,2012—2013)
资料来源:Government of India:Economic survey(2011—2012).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4_0001.jpg?sign=1738885811-2OZArByAZex5uD6qL0hwopBK6imhVicB-0-80d4b2df854df68e0ff216f7c112f5f0)
图2-13 1981—2002年印度三次产业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印度——昂首阔步的巨象》,2010年。
三、经济改革的绩效
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印度经济增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见表2-10,表2-11)。
表2-10 印度经济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990—1991,2012—2013)(按要素成本价格)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5_0002.jpg?sign=1738885811-gWAm8LfbNEteWz0RPnmb3JSVRQl85Zag-0-a9f7bf652ab7add5648502c2904b2e48)
资料来源:Government of India.Economic Survey(1990—1991, 2012—2013).
表2-11 近五年及未来两年印度的主要经济指标(2008—2009,2014—2015)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6_0002.jpg?sign=1738885811-BfJtCvMTggI2sm0btvB9bDHBDJXhIm1x-0-5fbf2d1e9fcb9d9607ac07b58ad7e3e2)
续表2-1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7_0001.jpg?sign=1738885811-CeWd0bUgf0EDE2t7DkftIfxjdAuvXXII-0-2d3a48d732a095814467c26fb0b6f20f)
续表2-1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8_0001.jpg?sign=1738885811-nddX6L5x4JesIT26TRe4331rxfswHNhd-0-eb01aab3ff81db22955ac6aaf28b7aa6)
备注:1.消费等于最终消费支出加贵重物品
2.投资指固定资本形成总值
3.外汇储备不含黄金,特别提款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4.财政收入包括3G频谱拍卖收入和投资回收
5.总债务包括邦政府持有的短期中央政府证券
资料来源:World Bank.India Development Update, October,2013.
印度的经济增长,即使在金砖国家中,也十分抢眼(见图2-15)。到201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2万亿美元,全球排名第九位(见表2-12)。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从1980年的2.5%增加到2010年的5.5%(见表2-13,图2-16)。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9_0001.jpg?sign=1738885811-OxIOAniUq7VjhVekQlz9k06duWcOEtDC-0-915ab6ce71c248ba112a8dffd17802f4)
图2-15 金砖国家真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980—2013)
备注:阴影部分表示增长减缓的年份。
资料来源: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 Octocher,2013.
表2-12 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前十名(2010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0_0001.jpg?sign=1738885811-PFmBSs4DB3A4nOL0UKRkV7VEXuDR7XTo-0-b0300c4a82eeefd2539614bad4e32306)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14)。
备注:截至2014年2月24日,世界银行网站上最新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排名就是2010年的排名。
表2-13 各经济体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0_0002.jpg?sign=1738885811-AtPGAqWR5bcyIUzjXRyTFJ3CWNk05Zfu-0-6a8b1cccb9680d6a41d156c360857562)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orld Economic Outlook”数据库。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1_0002.jpg?sign=1738885811-HJvZNfuOIHqJwXS052ux24mbEXAgUz76-0-068bd5d043945d8be83f1881e8665fc9)
图2-16 印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2005年购买力平价国际元,不变价格)
资料来源:Government of India.Economic Survey(2011—2012)。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印度的经济社会指标也在不断改善(见表2-14,表2-15)。
表2-14 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的经济社会指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2_0001.jpg?sign=1738885811-RG2PA3DYWAJY1sF0GKzTJchXenQjlwAd-0-9779fc5f344d30f028ed04b77737961c)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13)。
表2-15 金砖国家经济社会指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761D94/1689653390464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53_0001.jpg?sign=1738885811-drg3uYFTJqKhnao8s6Kb8xtJ64qehpBQ-0-bf7a2852fa12e2926b340a279e5b1426)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