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给你真正的机会
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第二点的。他们也有一些“合情合理”的疑虑:
(1)我如何防止被利用——潜意识中只相信已经建立互信的强关系。
(2)我怎么判断这是不是无效投资——仍然从投机的角度看待关系,将它视为简单的投机学。
具体来说,我们在工作中的客户关系,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要不要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有时候,正是某个你连电话号码都没记住的人在不经意间透露了一些关键的信息。这条信息解决了你正在面临的问题,甚至会改变你的命运。
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
在格拉诺维特看来,与强关系相比,弱关系更加社会化和商业化。前者在本质上是基于情感联系的:宗族的、近亲的、友情的、爱情的等以情感为基础的关系组成了我们的熟人社会,这些强关系天生具有封闭的特点,它对一个人的社会化和拓展商业信息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弱关系则是完全社会化和商业化的,它源于你的固有关系网之外,可能是任何一个人,可能是任何一种身份。
从传统上看,中国社会显然仍是一个强关系社会。虽然互联网社交已风行十几年,但在现实中你仍然能够强烈地感觉到,足够强的“强关系”——老同学、朋友、亲友关系等,这些仍是过硬的武器,至少在观念上是如此。中国人不停地建设强关系,虽然它让一个人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封闭。
可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你要掌握足够多的“信息”。熟人关系网提供不了无限的信息,很难帮你搞到一些关键的电话号码。比如最简单的求职,你和你的亲友绞尽脑汁,也找不到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主管的私人电话,对吗?你所有强关系的通讯录中都没有这个号码,网上也没有公开的信息。你有几个月的时间都在思考,这是一个难比登天的目标,因为你的熟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和阿里巴巴扯上关系。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某个微博好友——你们每年的联系都不超过五次——发了一张照片,是他和那位主管的私人合影。
于是,问题解决了。
有很多事情最后都会发展到“从强联系跳向弱联系”并最终得以解决的局面——苦心经营的熟人关系网爱莫能助,但平时未用心关注的陌生人或者很一般的关系解决了你的问题。类似的事情每个人都经历过,并且每天都在发生。比如你在新浪微博的好友,就是典型的弱关系,这个平台上的人,你认识多少?有多少进行过深度交流?几乎99%的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怎么交流过!”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他们提供了熟人无法提供的机会,甚至包括一个重要的电话。
从这一点来看,强关系的本质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情感联系,再加上生活内容的分享;而弱关系则更多的是一种价值与信息的输出平台。弱关系的平台越广,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