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
——以南溪区为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反映社会进步与时代精神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多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击旧观念,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如果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不能得到正确引导,国家就不能顺利发展。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思想文化建设,这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思想根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相随的农村文化建设却难以并驾齐驱。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其中既有农民自身素质原因,也有外部不良文化的侵蚀,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不足。致使先进文化不能占领农村阵地,这不仅会导致农村失去精神支柱,失去智力支持,经济也难以发展,社会稳定也存在隐患,久而久之,农村这个弱势文化区域,就可能会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前进中瞬间飘散,从而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冲击旧观念,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重建农民精神世界,重塑农民这个新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南溪区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宜宾市南溪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全区辖7镇6乡2街道,214个行政村。全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除罗龙街道外)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建成8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30个社区书屋、136处健身场地及阅报栏,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市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1个。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省、市有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在农村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神指导农村新文化建设,丰富农村地区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
(一)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依托,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阵地
一是以村整治,全面新建所有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拓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目前,已建成207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34个社区书屋、241处健身场地及阅报栏,行政村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二是全区每年实施包括文化设施在内的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和村布局,按照配套服务设施作用最大化的原则,科学设立休闲广场、篮球场、健身路径、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投入逐年增多。2013年已全面新建了所有乡、镇、街道的综合文化站,基本解决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阵地问题。并根据中央、省、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在整治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阵地建设。
(二)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为目的,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公益宣传
一是把弘扬雷锋精神、加强诚信教育、传承孝道家风、宣传保护生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作为公益广告宣传的重点内容,用足用好户外宣传载体,在广场、主要街道、社区、学校、车站等公共场所制作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户外公益广告,用LED显示屏、户外大屏等滚动宣传播出;充分利用社区黑板报、壁报栏、宣传栏等载体,张贴宣传标语,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声势。二是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元旦健身跑比赛、南溪古街灯会展、春节游园灯谜竞猜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龙腾狮跃闹元宵——迎春舞龙大赛等。三是区艺术团定时开展各类公益性演出、送文化下乡演出,并成立创作室,每月定期召开创作会,现已创作节目50个,其中包括歌伴舞《劳动者之歌》、小品《我是城管队员》、舞蹈《马背旋风自行车赛主题曲》、开场舞蹈《盛世鼓舞》等。
(三)以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为着力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围绕立德树人的目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二是成立“经典诵读”活动进校园教材编撰领导小组,按照“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原则,精编一套中华传统文化蒙学经典小学生诵读选本《国学启蒙》丛书;在全区中小学每周安排一节国学课,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一日三餐”30分钟活动、“周学一语,周行一善”等活动;创新编排《三字经》校园舞、《弟子规》经典操、《百家姓》广播操等。三是在全区开展“资源循环利用行动”“人人节水行动”“节约一粒粮行动”“闲置物品共享行动”“节能利民行动”等活动,集聚“俭以养德”正能量。南溪门户网、南溪通信开设专栏,宣传阐释相关政策规定,宣传历史上俭以养德的著名人物和动人故事,宣传推广厉行节约的先进人物、示范单位和经验做法。
(四)以评选表彰、宣传先进为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
一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干事创业、老有所为、勤劳致富、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爱岗敬业、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南溪模范公民”评选活动,发掘和宣传群众身边人、身边事,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的文明道德风尚。二是深入开展铁军标兵、杰出青年、十佳干警、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南溪名师、创新人才、天使之星和优秀社工“十大典型”评选活动。以群众身边的鲜活典型来生动阐述和引领人们的价值追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具体化、人格化和生动化。三是南溪区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南溪区农村文化建设在中央政策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宣传核心价值观手段单一,创新不足,群众参与度不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需要一个更通俗易懂的解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在农村则需要更实际的行动,不应仅仅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式,如通过开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共同学习、传达上级精神,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一些下乡宣传活动流于形式,只是采用派发传单等手段,而没有与群众面对面谈话,交流思想,并未真正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效果。方式上单纯依靠说教,侧重于“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造成教授者滔滔不绝,听课者一头雾水的结果。农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中深刻内涵,指导效果和宣传效果当然不佳。
2.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建设尚存空白
南溪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按照中央、省、市的有关要求,所开展的工作多是以“活动”“运动”的形式开展。这种方式短期内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缺少制度建设做保证必将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艰巨的任务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由制度空白引发的问题已经初露端倪,据调查,南溪区个别农村存在把用于本村文化发展的经费转移到其他事业发展的问题,这种现象如任其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发展,也将成为今后新农村全面发展的瓶颈。
3.文化队伍人才匮乏、农民素质偏低
村中文化生活主要靠区、乡镇一级领导,派遣艺术团进行宣传和演出,形式比较单一,村民往往是被动接受。村中缺乏搞文艺活动的专业骨干力量,导致文化气氛不浓厚,村民对自发开展文化生活积极性不高。参与文化活动主要以老、弱、妇、幼为主,青壮年较少,村民的受教育情况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民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甚至还有文盲和半文盲。除了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方式,举办贴近生活实际、真实反映农民群众生活的文化活动的村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南溪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强化引导、立足长远,完善农村文化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石与保障。第一,区委、区政府应利用自身公权力,结合南溪区情,深入调研,着手研究,并制定相关的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制度,使农村文化发展有章可循,切实保障农村文化发展所需经费及相关配套设施落到实处,拒绝地方擅自挪用经费、盲目建设文化设施等乱象。注重对基层干部文化素质的培养,整合优势资源,发挥宣传部、党校、科协等机构的思想宣传、科普教育作用,把深入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常态化。进一步完善区级部门对农村的一对一帮扶机制,为广大农村带去最近的文化大餐,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第二,农村文化活动归根结底是农民自己的活动,要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长久发展下去就要依靠群众自发的力量。区委、区政府应该大力培养民间文化团体,制定促进民间文化团体发展的政策,培育本土文艺骨干和明星,鼓励民间创造更多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购买文化产品,促成民间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使农民真正参与其中,享受成果。
(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要深入群众中间了解群众所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村布局特点,按照配套服务设施作用最大化的原则,科学建设休闲广场、篮球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努力做到建前不盲目、建设不花哨、建后不浪费。设施建设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图书资料要与当地产业相配套。大力发展信息基础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网,通过播放科普、法制教育等短片,阅读文摘等形式提升村民素质教育。改善优化农村环境,引导和培育良好的村容村貌、村风民风,通过宣传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生态意识,逐步摒弃陈规陋习,逐步培养村民文明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三)培育特色、贴近生活,深入挖掘农村文化精髓
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农民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农民生活和其内心世界,在农民群众中自觉获得价值认同,才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在农村生存的根基和土壤。深入挖掘南溪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对南溪农村节庆中的耍龙灯、千人吃“龙肉”、龙舟比赛等传统项目大力推广与宣传,在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引导群众珍惜优秀文化、促进邻里和谐。制定村规民约,对本村的人文典故进行着重的挖掘,增强农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促使农民群众深刻理解历史和传统,增强其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力扶植“豆腐干节”“金竹西瓜节”等新兴旅游产业活动,做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增收致富、提高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一举两得。
(四)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形式
以区为领导,以镇为主体,制定各项创新方法并逐步向下推行。结合农村实际工作,建立以镇为中心点,全方位辐射性扩散,以镇—村—社—组—家为主要模式,逐步推进,增大受教育范围,加强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普及力度,保证教育宣传落实到位。每项关节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善于整合现有的惠民设施如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资源,多方利用通信设施如手机信息平台、报刊网络,创新培育模式。针对一些特殊情况,在普遍推广镇—村—社—组—家模式同时,采取“组团式”培育辅助,鼓励镇干部扶助1~2个家庭,拉近与帮扶对象之间的距离,切实将培育工作落实到位。罗龙街道成功举办了“争当铁军标兵”的演讲比赛,并多次组织干部群众开展收看电影、举办小型文艺活动、重游朱德故里等活动,寓教于乐,深化思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值得推广。为让群众有更多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平台,还需创新宣传交流平台,借助“数字南溪”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块,把最新新闻动态第一时间推动到基层村(社区),借助QQ、微信、手机短信平台等,实现多渠道、多载体、多场景的交流沟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对推动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坚守文化自信,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现实的需要、客观的需要、实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