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 包装产业属性新定位
1.5.2.1 服务型制造业的概念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制造业服务化”在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如IBM 的咨询业务,GE 的财务公司业务,XEROX 的文档管理业务等都属于制造业服务化的范畴,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是其显著特点,并逐步地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服务化的概念即是从制造业单纯提供物品到提供物品的同时增加服务所构成的“产品”转变。
1.5.2.2 包装产业的属性
包装产业具有鲜明的“制造+服务”属性。
(1)从包装的定义看 中国国家标准GB/T 4122.1—2008《包装术语 第1部分:基础》中对包装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尽管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包装学术界对包装的含义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都以包装功能和作用为其核心内容,均包括两层意思:①关于盛装产品的材料、容器及辅助物品,即包装物;②关于实施盛装和封缄、包扎等的技术活动。
包装 = 包 + 装
Packaging=Packing+Loading
包装物设计 包装件盛装工艺
显然,“包装物”是由包装制造装备加工而来的一种产品;“技术活动”则是由人或人与包装工艺装备共同对商品(内装物)实施包裹与装填活动所达成的一种服务。
因此,包装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商品或其组件提供包装制品和/或包装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业。
(2)从包装的功能看 包装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共同作用于商品时,将直接影响该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保护商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需借助包装装备通过一定的加工过程制造出来;同样的,促进商品销售所采用的装潢设计(包括平面的和立体的),需借助包装印刷设备和成型装置以一定的实体形态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包装制造业属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包装促销的实际效果(关注度、购买率等),反映的正是包装服务的质量好坏。包装强大的社会功能(商品促销服务),往往导致人们对其自然功能的忽视,比如彩色纸盒包装,在其装潢设计营造的效果或气氛下,消费者很少关注纸盒结构究竟提供了怎样的保护功能。这种忽视,可能导致一种误解,即误认为包装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3)从包装的种类看 包装产品的品种繁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这三类产品均为工业制造过程的产物,其产品的职能和生产目的均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商品包装服务。包装产业的产品构成体系及其社会化服务职能,客观上决定了包装产业“制造+服务”的属性。
(4)从包装的发展趋势看 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伴随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场产业供应链重组的变革也将随之而来。由于供应链天然的社会化协作属性,生产商将与供应商、物流商、零售商等一起,以无缝协作的服务型网络化生产模式,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分销和售后服务。这种新形态供应链体系中,包装的社会功能属性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包装的作用和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包装将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开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全程参与产品设计、加工、储藏、分销、维护和回收过程。在为产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包装自身也成为产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未来的包装产业将以深度集成制造模式,为生产商提供商品包装定制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包装产业的服务型制造属性既是其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整个制造业体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包装产业的必然要求。随着包装信息传达功能的不断增强,包装将成为制造业延伸服务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