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sis pleuritis)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感染和(或)胸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产生高度变态反应而发生的炎症。结核性胸膜炎通常在临床上有以下几种表现;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该病在下节另述)。它是最常见的胸膜炎症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一、临床特点
(一)流行病学
随着结核病在全球疫情的升高,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率在近年来也日趋增加。据国内20世纪80年代报道结核性胸膜炎占同期住院病人的3.2%~7.0%;20世纪90年代呈上升趋势,占10.9%。国内228例胸膜腔积液病例报道,结核所致胸膜炎占54.8%;因结核病而死亡者尸检结果提示有92%发现有结核性胸膜炎改变。
(二)临床表现
结核性胸膜炎由于分型的不同,在临床上表现也不同。
1.干性胸膜炎
局限性针刺样胸痛是干性胸膜炎的主要症状,深呼吸及咳嗽时胸痛加重,由于胸痛引起呼吸急促而表浅,炎症刺激迷走神经时可以引起顽固性咳嗽。干性胸膜炎特征性体征是可闻及胸膜摩擦音。也可表现为呼吸运动受限、局部压痛、呼吸音减低等。只有部分患者可以有较明显的发热、全身乏力、夜间盗汗、消瘦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只有局部症状。
2.渗出性胸膜炎
发病较干性胸膜炎急。有发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发病初期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量少,多见刺激性的剧烈胸痛,随胸腔积液的出现和增多,胸痛减弱或消失。大量的胸腔积液迅速生成,可导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体征表现为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气管纵隔被推向对侧、肋间隙增宽,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积液吸收后若有胸膜粘连、肥厚,患侧胸廓塌陷,呼吸运动受限制,语颤增强。
(三)实验检查
1.一般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或偏高,血沉增快。
2.胸腔积液多为草黄色渗出液,也可以是血性胸腔积液。血性积液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约占10%。胸腔积液检查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细胞数增多,达(100~500)×106/L;蛋白质多大于40g/L。
3.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在诊断结核病所致的胸腔积液有较大的临床意义。ADA>45U/L,胸腔积液ADA与血清ADA比值>1,可考虑结核性胸腔积液。此项指标也是在渗出性积液时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
4.胸腔积液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低,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阳性率低,胸腔积液X-pert MTB/RIF、T-SPOT.TB可提高阳性率。
5.PPD强阳性、抗结核抗体、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四)X线检查 1.干性胸膜炎
可见肺野透亮度减低及少许纤维条索状影。少数患者病愈后留有胸膜粘连或胸膜肥厚。
2.渗出性胸膜炎 (1)胸腔内游离积液
1)少量积液:积液少于200ml时,患侧朝下的侧卧位进行水平投照,出现窄带状均匀致密阴影。
2)中量积液:积液积聚于胸腔下部肺的四周,密度增高的均匀致密阴影,肋膈角完全消失。典型者呈外高内低的弧形线,膈影界线比较清晰。
3)大量积液:液体最多时上缘可达第2肋间或一侧胸腔完全呈均匀致密阴影,纵隔被推向健侧,肋间隙明显增宽及膈肌下降等征象。
(2)胸腔内局限积液
1)包裹性积液:胸壁向肺野膨出,密度均匀,但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梭形致密影,边缘光整锐利。
2)叶间胸膜炎:水平裂或斜裂,右水平裂有积液时,见水平裂增宽,呈梭状或带状影。斜裂有积液,占据整斜裂或一部分。
3)膈肌胸膜炎:下肺野密度增高,与膈影相连,由于液体将肺下缘向上推移,可呈现向上突出的圆弧状影。
4)纵隔胸腔积液:上纵隔积液,呈带状三角形致密影;下纵隔积液,则呈尖端向上,基底向下的三角形致密影;前纵隔积液,鼓出于心影旁,似心脏扩大或心包积液;后纵隔积液,正位可显示一片密度较淡,边缘模糊阴影。侧后斜位呈现沿脊柱旁的三角形或带状阴影。
(五)其他检查 1.胸部CT检查
对少量的胸腔积液、叶间积液、纵隔积液、胸膜结核瘤及肺内隐蔽病灶显示更清楚。
2.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胸腔积液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X线,对胸膜肥厚部位、程度和胸腔积液鉴别,对囊性包块或实性包块鉴别均优于X线检查。
(六)病理学检查
胸膜活检可提示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Langhans巨细胞或类上皮细胞,干酪样坏死灶、或找到抗酸杆菌。
二、诊断
诊断要点 1.干性胸膜炎
依据病史、午后发热、盗汗、刺激性干咳、剧烈针刺样疼痛和胸膜摩擦音等特点可以做出诊断。
2.渗出性胸膜炎
符合以下第(1)(2)(3)(4)(5)(6)项可诊断,或仅第(5)项可诊断。
(1)该病患者多数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干咳、胸痛等症状,大量胸腔积液者有呼吸困难,部分有结核接触史或既往感染过结核。
(2)有胸腔积液的体征,X线、超声检查均显示胸腔积液的征象。
(3)结核性胸腔积液为炎性渗出液,多为草黄色液体,也可有脓性,个别呈现血性,pH值低于7.30,急性期表现为白细胞数增高,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4)生物化学检查: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是胸腔积液的腺苷脱氨酶。胸液生化检查ADA>45,胸液ADA与血清ADA比值>1,常为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X-pert MTB/RIF、结核分枝杆菌DNA、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5)胸膜活检结果提示为结核性肉芽肿、干酪性坏死或找到结核抗酸杆菌即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
(6)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有助于诊断。
(7)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
(8)抗结核治疗有效可以诊断。
三、鉴别诊断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诊断见附表1-3。
与癌性胸腔积液、化脓性胸膜炎、肺吸虫病引起的胸膜炎、结缔组织病及血管炎并发胸膜炎相鉴别。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适当增加营养,对症治疗。
2.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
与肺结核相同,依然贯彻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及全程的原则。
强化期2个月:异烟肼(H)0.3g、利福平(R)0.45~0.6g、吡嗪酰胺(Z)1.5~2.0g、乙胺丁醇(E)0.75~1.0g,顿服;链霉素(S)0.75~1.0g,1次/日,肌注。巩固期7~10个月:异烟肼(H)0.3g、利福平(R)0.45~0.6g顿服。方案缩写:2~3HRZE(S)/9~10HR方案,疗程为9~12个月。
3.胸腔穿刺抽液治疗
胸腔穿刺抽液量应根据积液量多少和患者耐受情况而定。患者胸腔积液量极少时,不宜穿刺抽液,或只做诊断性穿刺。中量或以上的积液应及早抽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体量不宜超过800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也可行胸腔置管缓慢引流,每天引流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每次抽液体不可过多过快,否则易发生急性肺水肿。当积液量较少而不易流出时应该转动体位,尽量将积液全部放出。当积液形成包裹时可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每次10万U,每周2~3次。
4.皮质激素的使用
结核性胸膜炎急性渗出期,结核中毒症状较明显,胸腔积液较多的患者,可在常规化疗和抽液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泼尼松治疗,每日30~40mg,顿服,待体温下降至正常,胸腔积液逐渐吸收,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后缓慢减量,一般疗程为4~8周。
五、预防
避免与开放性结核患者接触;饮食均衡、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结核性胸膜炎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胸膜肥厚粘连,形成顽固性胸腔积液。
六、随访
患者出院后每1~2个月复查一次胸部B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了解胸腔积液吸收情况及药物毒副作用。必要行胸片、胸部CT检查。
七、并发症
结核性胸膜炎的并发症有结核性脓胸、气胸、胸膜肥厚粘连等。
临床常见问题
1.内科胸腔镜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作用有哪些?
(1)使胸膜表面纤维素膜清除和剥脱,可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环,促进渗出吸收。
(2)可排出胸腔积液,消除对胸膜的刺激,避免胸膜增厚。
(3)冲洗掉胸腔蛋白质,从而降低胸腔的胶体渗透压,减轻胸膜积液渗出。
(4)排除胸腔积液、冲洗掉胸腔中的炎性介质,减轻胸膜的炎症反应,减少渗出。
2.结核性胸膜炎与化脓性胸膜炎如何鉴别?
化脓性胸膜炎起病比较急,寒战、高热等症状比较明显。外周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有中毒颗粒。胸腔积液为脓性,细胞数>10×109/L,积液ADA含量不高。积液涂片或培养可发现出致病菌。化脓性胸膜炎常继发于肺炎、肺脓肿、外伤感染、邻近器官出现化脓性感染。
3.穿刺时发生胸膜反应应如何处理?
在做胸腔穿刺抽液时,如患者突然出现心慌、胸闷,伴有烦躁不安、出汗、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不适表现,应该考虑到可能发生胸膜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体,让患者就地平卧,轻者休息片刻就可以恢复,严重者需要给予吸氧,使用地塞米松等。
(马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