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呼吸病的基本知识
呼吸病相当于中医肺系病的范畴,为了解中医对呼吸病的认识,必须先清楚中医对肺的有关论述。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动形式。在脏腑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对抗外部力差,易受外邪之侵,故又有“娇脏”之称。肺在体合皮毛,在五行中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适应。
一、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为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作用,不断吸进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一身之气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构成。宗气属后天之气,是由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水谷之精所生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生成,气在肺中生成,积存于胸中,上走息道以促进肺的呼吸,并贯注心脉助心推动血液的运行,沿三焦下行丹田以资先天元气,故宗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二、肺的生理特性
肺主宣发与肃降。肺宣发肃降的功能是由肺气的升降运动来实现的。肺主宣发是指肺有向上升宣、向外布散气与津液的作用,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呼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由脾所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上输于头面清窍;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肺气的肃降是指肺有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的作用,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将吸入的清气与谷气相融而成的宗气向下布散于脐下以资元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以濡润之;三是将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及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若肺失宣发则呼吸不畅、胸闷喘咳,卫气郁遏,腠理闭塞可恶寒发热、津液内停化为痰饮,阻塞气道则呼吸困难不得平卧,若肺失肃降则呼吸表浅或短促、咳喘气逆。
三、气的基本概念与气的生成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过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即元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后两者又合称为后天之气(即宗气),三者结合而成一身之气。来源于自然界的清气是靠肺的呼吸功能和肾的纳气功能才吸入体内。
肾为生气之根。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先天之精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因而肾藏精的功能对气的生成至关重要。
脾为生气之源。脾胃共同完成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脾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生血与津液,水谷之精与血及津液皆可化气,称为水谷之气,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故称脾为生气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肺主司宗气的生成,一者宗气的生成关系着人体一身之气的盛衰,另外宗气积于胸中资心脉行血气,下蓄丹田资元气。
总之,人体之气的盛衰与肺、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
四、气的生理功能
其生理功能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推动与调控作用
激发和调控着脏腑经络进行正常的生理运动,也推动精血津液的正常代谢。此外精的生成与疏泄,血的生成与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等生理运动也都依赖于气的激发与推动功能得以正常运行。气又分阴、阳,气发挥推动、兴奋、升发是阳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阴气还发挥着宁静、抑制、肃静的作用。阴、阳二气的功能协调、相辅相成才能促使气发挥推动与调控的作用,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则会出现精的化生不足,输泄障碍,血液津液的生成不足及运行迟缓等病理变化;若阳气的推动激发过亢则可出现精血津液代谢加快,消耗过多,可见遗精、多汗、出血、失眠等疾病。
2.温煦与凉润作用
人体通过阳气的作用可以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有助于精血津液正常输泄、循行输布,即所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若阳气不足则可见虚寒性病变,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体温低下,脏腑生理运动减弱,精血津液代谢减弱,运行迟缓等。若阴气的凉润作用减弱则出现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脉细数等精血津液代谢加快,脏腑机能亢奋的病变。
3.防御作用
气既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又可以驱除侵入人体的外邪。若气的防御功能过低势必不能抗邪,邪气易于入侵而发生疾病。当邪气侵入人体某一部位时,机体正气就会聚集该处驱邪外出,故气的防御功能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4.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体内精血、津液等液体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的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若气的固摄作用弱,则有可能导致体内液体物质大量流失,如各种出血、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呕吐清水、滑脱泄泻、遗精、滑精、早泄等症。
5.中介作用
主要是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系机体的整体联系,气是感应和传导的载体,人体内各种生命信息都可通过在体内升降出入运行的气来感应和传递,从而构建人体各个部位间的密切联系。再如针灸、按摩或其他外治方法等刺激和信息也是通过气的感应运载而传导于内脏,达到调节机体生理运动的目的。因此,气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是脏腑官窍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
五、气的运动及气化
气的运动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这种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广泛存在于机体内部,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协调平衡才有人体之气的正常运动,各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一方面气必须有通畅无阻的运行,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平衡协调,气的运动才是正常的,称之为“气机调畅”。气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气机失调”,如气的运行受限而不通畅称为“气机不畅”;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称为“气滞”;气的上升太过又下降不及时,称为“气逆”;气的运动能力不足或减弱为“气虚”;气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称为“气脱”;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称为“气闭”。这些气机失调可以导致诸多病变,将在病机中介绍。
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气化实际上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六、气的分类
1.人身之气
即一身之气,简称“气”,是构成人体各脏腑组织,并运行于全身的极细精微物质,是由先天之精化生之气、水谷之精化生之气及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三者相融合而成。人身之气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推动和调控着血、津液、精的运行、输布、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人身之气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具有防御、抗邪、调节、康复等作用。
2.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元气:
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运动的原动力,其生理功能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2)宗气:
是由谷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相结合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围。宗气的生成关系到一身之气的盛衰。
(3)营气:
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其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4)卫气:
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具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的功能。
3.脏腑之气、经络之气
脏腑、经络之气是全身之气的一部分,一身之气分布到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即成为某一脏腑或某一经络之气。这些气是构成各脏腑经络的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各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七、呼吸病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学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中医认为病人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是在某种病因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异常反应,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疾病的防治和诊断。导致呼吸病发生的病因除常见的饮食失宜、七情内伤、过度劳倦外,多见以下几种。
(一)病因
1.六淫
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这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一般不会致病,但在气候异常变化,超越了人体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此时使人致病的六气被称之为六淫。
(1)风邪:
风邪有形无定处、变幻无常的特征,以风为先导的外感病一般都发病急、传变快。风邪入侵多现面部肌肉抽搐、颈项强直,风邪终岁常在,表里内外均可遍及,并常兼他邪合而伤人,故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
(2)寒邪:
寒邪入侵,易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如寒袭肌表,则头身肢节疼痛。寒邪易伤阳气,为外感。寒邪令卫阳被遏则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令脾阳受损,可见脘腹痞满冷痛、呕吐腹泻。寒邪可使气机收敛、筋脉挛急。
(3)湿邪:
湿邪具有重浊、黏腻趋下的特性,湿邪侵袭会出现头身困重、口黏、舌苔黏腻、下肢水肿、湿疹浸淫、小便浑浊、大便不畅,起病隐匿而且缠绵难愈。
(4)燥邪:
多发于秋季,损伤人体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皮肤干涩皲裂等;另外,燥易伤肺及咽喉,出现干咳少痰、痰黏不利、咽喉干痒。
(5)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伤人后可产生高热、心烦、面赤、多汗、头晕目眩、口渴喜饮,如夹湿邪则身热不畅、四肢困倦、胸闷呕恶、腹泻不爽。
(6)火邪:
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火邪伤人,多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及耳肿痛、流脓、身热汗出、口干口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火热之邪易生风动血,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或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并易导致痈肿疮疡。
2.痰饮
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与肺、脾、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痰饮的形成还与某些外感内伤直接相关,如外感湿邪留滞体内,火邪伤人煎灼津液,恣食肥甘厚味、七情内伤、气郁水停等凡与津液代谢功能失调有关的致病因素均可导致痰饮的形成。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为有形之痰,一般呼吸病中所谓之痰即指此类,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中的痰即无形之痰。
痰饮形成后往往阻滞气血的运行,如痰饮阻滞,使肺失宣降则胸闷气喘、咳嗽、咳痰等,痰饮形成后还影响肺、脾、肾及三焦的功能,进一步影响体内的水液代谢使体内水湿痰饮增多,病证繁多,症状复杂且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3.疠气
指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一类外感病邪。疠气可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入致病,也可随饮食、蚊虫叮咬、皮肤接触而发病。实际上包括了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疠气的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险恶,常出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
(2)处在疠气流行地域时,无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凡接触之者多可发病。
(3)疠气发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其临床表现基本相同,每一种疠气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即所谓“一气致一病”。
4.吸烟
吸烟人吸入体内的浊气是一种具有温热干燥特性的外邪,直接侵袭吸烟人的鼻、咽喉及肺,当时没有异常表现,但这种伤害持续不断,已成隐患,会与日俱增,逐渐加深加重。
这种烟浊之气,实为阳邪,其性温燥有毒,致病特征可表现为:损伤肺气,使肺卫功能降低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外感疾患。使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易生痰饮。脾主运化即脾将饮食物生成的精微输送至相关脏腑化为精气血津液,并转输至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的功能失常,使人体脏腑组织得不到充盛的营养,而且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受损,必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经常吸烟的人,一般都有吐痰多的表现,临床所见患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等以咳痰为主症之一的病人,大部分都有大量吸烟的既往史。吸烟可伤津耗气,吸烟量多的人多口干咽燥、痰液黏稠咯吐不利,吸烟日久者多气短,动则加重。而且吸烟的时间越长、吸烟的量越大,以上的表现也越明显。
5.特异之邪
是指只能导致特禀质人发病的外邪,相当于当前所谓的过敏原,特禀质的人即过敏体质者,所发生的病即过敏性疾病。特异之邪种类多,有使特禀质者有冷热突变感觉而发病者,有使特禀质者闻到刚油漆过的家具及炒菜的味道就发病者,有使特禀质者食入某种食物或药物就发病者,是否是特异之邪当前经过敏原试验就可检查出来。特异之邪致病的特点:
(1)阻滞气机:影响气的升降出入,使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气不摄津,水液骤停而生痰化饮(如支气管哮喘),津液外溢,鼻流清涕不止(如过敏性鼻炎);血行不畅瘀于皮下为过敏性紫癜。
(2)发病突然,消失迅速,呈阵发性发作。
(3)发病与季节、地域环境密切相关。特异之邪有比六淫致病季节性、地域性更强的特点。如过敏性鼻炎多在每年的8、9月份发病或加重,10月份前后即缓解;荨麻疹多在春秋发病;支气管哮喘病人虽发病季节不尽相同,但每个病人都有比较固定的发病时间,有的每到冬季发病或加重,有的每到夏季发病或加重,而且这类疾患都有地域相关性,如在此处发作急剧、到彼处症状自然消失。
(4)特异之邪发病多有发痒的兼症。如过敏性鼻炎多有鼻痒、眼耳发痒的表现;咳嗽变异性哮喘却由咽部干痒而致夜间咳嗽为主症;支气管哮喘也多有咽痒的兼症。由特异之邪所导致的皮肤病,荨麻疹、过敏性紫癜更是以瘙痒难忍为特点。
(5)特异之邪发病多为阵发性咳嗽、气喘。肺气宣发肃降以维持人的呼吸,特异之邪使特禀质者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宣降不利则咳嗽、气喘。
(6)夜晚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阴气盛,特异之邪为阴邪,同气相求,所以多在夜晚发病。
6.瘀血
是指体内血液瘀滞停积而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及血液运行不畅、停滞于经脉和脏腑组织内的血液,既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瘀血致病的特点:
(1)阻滞气机:
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加重气机郁滞,所谓“血瘀必气滞”而导致局部青紫、肿胀、疼痛等症。
(2)影响血脉运行:
瘀血的形成可影响心、肝的功能而见口唇、爪甲青紫、皮肤瘀斑、瘀点,脉涩不畅。
(3)影响新血的生成:
瘀血的产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脏腑失养,功能失常。
(4)病位固定、病症繁多,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
①疼痛:刺痛,痛处不移,拒按,夜间尤甚。②肿块:积于皮下或体内,质硬,坚固难移。③出血:量少而不畅,血色紫暗又夹有血块。④可出现肌肤甲错;脉结代或脉涩。⑤色紫暗:一是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二是舌质紫暗或舌瘀斑瘀点。
7.其他病因
(1)七情内伤:
如过度悲忧伤肺,导致肺宣降功能失常或肺气耗伤,则胸闷、气短、乏力懒言,也可造成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恼怒气逆往往会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或加重。
(2)饮食失宜:
也可导致呼吸病的发生或加重,如人在内热炽盛之时,骤然进食凉性水果或饮料,即可导致咳嗽频作,甚至会诱发支气管哮喘;脾气不健,运化不良者,嗜食甜甘油腻之物或过敏体质者进食海鲜等致敏食物易引起咳喘发作。
(3)过度劳倦:
可损伤人体正气,正气虚尤其是肺气虚也是造成感冒、咳嗽发作的先决条件,而过度劳倦使病人正气耗损,是导致病情加重的条件。
(二)病机
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并揭示其演变规律的中医致病机制的基础理论,是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的现象,从而得出对疾病内在、本质、规律性的认识,是防治疾病的依据,所以一定要予以重视。
现代所说的呼吸病相当于中医的肺系病,所以若要认清呼吸病的病机,掌握对呼吸病有卓著疗效的治疗方法就必须认清肺系病的病机。如前所述,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实际这是肺宣发肃降功能有节律的调节作用,其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人身呼吸功能的盛衰。所以呼吸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与气虚、气机失调密切相关,也与津液代谢失常有关。
1.气虚
根据中医的观点,咳嗽是肺气上逆的表现,由肺气虚,肺的宣发肃降失调所致。而且咳嗽会耗伤肺气,咳嗽日久不愈形成慢性支气管炎,一般都会表现为倦怠无力、消化不良、精神不振,但因虚象尚轻,往往不会引起医者和患者的重视,所以治疗时一般仅化痰止咳,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难取得长效。医者也不晓缓解后扶正巩固的必要性,患者往往来年天冷时依然咳嗽,甚至逐年加重,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病情逐渐加重,会导致阵发性胸闷气喘,或进一步导致肾不纳气,气短,动则加重,呼多吸少,呼吸困难,形成慢阻肺;迁延于心,发生心悸,下肢水肿或神志昏迷形成肺心病;或气阴两虚,经常低热,受结核杆菌的侵袭导致肺结核病;或气血俱虚,肺间质失于濡养而形成肺间质纤维化。总之,当气血充盛,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正常,一般就不会产生呼吸系统的病变;而气虚就会影响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进而导致呼吸病的发生,气虚越重呼吸病也越重。
如何改变呼吸病的进程?益气补虚能使呼吸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慢性气管炎在化痰止咳的同时加上补肺气的药(如党参、太子参),就能让反复咳嗽得以控制,取得长效,甚至到天冷的冬季也不再易患咳嗽;支气管哮喘病人加上补肺气的党参就会起到停药后也不再发作哮喘的效果;多年屡治不愈的过敏性鼻炎加用益气强卫的黄芪也可以使鼻涕逐渐减少,喷嚏得以控制,咽、眼、耳痒得以缓解;慢阻肺、肺间质病变,气短,动则加重,老年衰弱的重证,服用补气首选的人参和补肾纳气的沉香、五味子、补骨脂,可使衰弱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力增强,气短缓解;肺结核病人也需要补肺气益肺阴配合抗痨杀虫药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其他如支气管扩张、急性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日久不愈反复发作者,都与气虚密切相关,只有补气才能杜绝和降低这类疾病复发的概率。
2.气机失调
是由于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气的运动、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精、气血津液的贮藏、运行、输布和代谢失常。气机失调诸如气机不畅,严重时会形成气滞或气逆、气闭。由于气为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推动力,“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水液、血液代谢失去动力则会导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形成,进而加重肺气宣降失常,发生各种呼吸病;气陷、气脱则是气虚至极而发生的气机失调重症、危候,表现为气短难以自续、脱肛、喘脱等。
3.津液代谢失常
肺主气,可通过肺气宣发肃降的作用通调水道,若肺宣发肃降的作用失常,不能推动和调节由脾转输来的津液和部分水谷精微,而致津液内停,生痰化饮;不能将代谢后的浊液下输于肾与膀胱,排出体外,可使体内水液停聚或肢体水肿,所以多种呼吸病都有寒饮内停和痰浊阻肺的机制。而且肺朝百脉,人体血液的运行也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若肺气虚或不畅,不能助心行血,可致血运不畅,甚至血脉瘀滞,心悸胸闷,唇青舌紫。也会导致咳嗽气喘的加重。
所以说呼吸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虚与气机失调,这些又与津液代谢失常、痰饮与瘀血的产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