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讲《黄帝内经》 素问(下)](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11/27360311/b_27360311.jpg)
第一节 刺禁要害是五脏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禁数。岐伯对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提要】提出五脏为人体的最大要害部位。
【讲解】“禁数”是指有多少禁刺的部位,“数”是“多少”之意。五脏是人体最大的要害之处,不能不留意,故曰“脏有要害,不可不察”。下面具体讲解了五脏要害之处,针刺这些要害部位“从之有福,逆之有咎”。
“肝生于左”,为什么这么说?中国传统方位认为,以人坐北向南为正位,那么“左”即东方,是日出的方向,风从东方来是阳风、阳气、生发之气,肝主生发之气,即肝气的疏泄与自然界一样,生发于左,针刺时不能妄动肝的生发之气。“肺藏于右”,右为西方,西方主秋气,即主收敛、下降,所以肺气从右而降,针刺时也不能妄刺而影响了肺的肃降功能。“心部于表”,心为阳中之阳,心位于南,南位于上,阳主上、主外,故言之。“肾治于里”,肾主水位北,北方在下,故言之。“脾为之使”,“使”是“运输”之意,脾寄旺于四季,把水谷精微分运至四脏,故言之。“胃为之市”,胃是容纳水谷的器官,有出有入,好比市场一样有聚有散,故言之。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膈”是指胸膈,“肓”是膈之上心之下的间隙,“膈肓之上”实际上就是指胸膈之上,有一个阴脏一个阳脏,分别是肺脏和心脏,阴脏主血阳脏主气。
“七节之傍,中有小心”,人的脊骨一共有二十一节,“七节”是指从下向上的第七椎,即从上往下数是第十四椎,“小心”是指命门。为什么称“命门”做“小心”呢?因为心属火,命门也是属火,心属阳,命门也属阳,心阳在外,命门之阳在内,心阳是阳中之大阳,故曰命门之阳为“小心”。
上述这些地方都是人体的要害部位,针刺时顺其生理特性之趋势则“有福”,与之相逆则“有咎”,“咎”为“有害”之意。
在这段文字中的“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往往受到反对者的质疑,认为这是明显的错误。实际上,正如我刚才讲的,这里是用自然现象来寓解肝、肺的功能特性,如果按照这些质疑者的逻辑,那“心部于表”岂不是更大的谬误了吗?难道古人真的认为心脏是在人的体表吗?显然事实不是这样。很多人不了解古人语言文字的特点,不能理解古人的抽象思维,这里涉及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