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世纪80年代,我出生在北京,这么说假装自己很有故事。
我从小偏爱画画,偏爱到考入美术中学,还不够,继续考入艺校,还不够,接着又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接下来的人生几乎都与画画相关,带着对画画的执念,上学期间成立了个人工作室,涉及儿童美术、艺考培训、成人美术,从线下到线上,将艺术全方位传播。出版多本彩铅绘画书籍,参与编写油画棒临摹大师绘画丛书,担任绘画比赛评委,举办各种类型的绘画讲座。
与学员们接触中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学员喜欢临摹大师作品,同时大师的神秘色彩为学员带来无限遐想,究竟一个人渡过怎样的一生,才能创造出如此令人着迷的作品?试问谁不好奇呢?
像狂热的集邮爱好者一样,我开始变得爱搜集艺术家的信息,也曾买过不少画家传记,但是几乎都没有读完,只是支离破碎地看了感兴趣的片段。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很想了解大师,但是面对真正的传记或者艺术史,拜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的。
花了很长时间,我在想怎样可以便于大家接受这些内容?我发现有个规律,首先要有故事性,我们从孩子时期开始,就喜欢听故事了。还要有幽默感,我希望大家是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文字上,言简意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我要快速地讲明白。篇幅短,信息多。
孕期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借此闲暇时光开始整理大师传记,并脑洞大开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自述的形式似乎深得大家喜爱,人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局中人,多刺激啊!
起初称“听齐晓晶聊艺术界的扛把子”,后来觉得不够过瘾改为“发现艺术家的私生活”,又觉得不够正式。经过反复的头脑风暴后,终于与编辑达成共识,称之为《原来你是这样的艺术家》。
这个过程还是别有滋味的,每讲述一位大师我都要努地让自己的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去还原那个人。现在我特别理解演员入戏的滋味,根据人物原型的需要,调动自己的七情六欲,让自己变成自己想象中的那个人。
我总幻想,如果我是达·芬奇,我是凡·高,我是莫奈,我是米勒……不知道长期下去会不会精神分裂。
所以我得时不时清醒地告诉自己,
我只是一个闲不住的北京姑娘!
我是齐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