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语言生态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本书框架

本书由八章组成,除第一章外,其他几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章为生态语言学理论讨论。首先介绍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再从纵向的学科历史出发,综述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历程。然后,以语言生态为切入点,讨论国内外语言生态问题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语言生态的三种评估类型。

第三章为研究方法。主要介绍本研究调查点和调查对象的选取,重点介绍如何通过实证的方法来获取相关语料。在调查方法上,本研究综合采用了多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具体而言有文献法、直接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和通解度测试法。

第四章为温岭话的语言本体研究。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弱势语言或者濒危语言,因而需要从语言描写的视角来描述语言的基本面貌。该章整理讨论了温岭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特色语言现象。在语音层面,讨论了音系特点、声韵拼合、变音和文白异读。在词汇层面,讨论了构词特点,并将其与普通话进行比较。在语法层面,讨论了受试前置句型、体范畴和貌范畴。然后,讨论了温岭话的词汇系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最后,测量了温岭话与普通话之间的语言通解度。

第五章为温岭话的社会环境研究。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对语言生态环境的讨论必然要涉及语言使用的社会环境。该章将温岭话的社会环境解构成语言使用和语言选择两个方面。前者从微观角度切入,探讨当地族群成员在温岭话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使用差异,后者从宏观角度切入,探讨当地族群成员在不同语域中选择温岭话作为交际语言的倾向性。性别、世代、城乡和方言能力等因素也被纳入考量进行主效应的检定。

第六章为温岭话的心理环境研究。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其作用在于帮助语言使用者完成和改造以语言为中介的认知活动,因而对语言生态环境的讨论必然涉及语言使用者的心理认知问题。研究者将温岭话的社会环境分为语言态度和文化认同两个方面,分别探讨当地族群成员对于温岭话的心理评价和语言规划评价、当地族群成员对当地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心理认同。性别、世代、城乡和方言能力等因素也被纳入考量进行主效应的检定。

第七章为温岭话的生态类型和语言规划研究。生态语言学强调对语言展开诊疗性研究,因而更关注对某一语言在实践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讨论。基于濒危语言专家组(2001),肖自辉和范俊军(2011)的语言活力视角以及Lewis和Simons(2011)的语言可持续视角,本研究尝试建构温岭话的语言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城乡语言生态差异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笔者考察了城乡语言生态状况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最后,笔者借鉴Haarmann的语言规划框架,从语言本体、语言地位和语言情感三个视角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温岭话语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第八章为结论。除了总结主要研究发现,还讨论了本研究的贡献以及研究未尽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