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已经先后进行了8次行政体制改革。1980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了一篇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分析了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指明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务。

1982年启动了第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减少机构、编制及领导职位。这次改革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退休制和任期制,消除了当时实际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1988年启动的第二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能,逐步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体制。这次改革的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明确了转变职能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二是提出了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改革方略,定职能就是确定政府管什么事,定机构就是确定由谁来管、哪个部门管,定编制就是确定有多少人去管。从此,历次改革都离不开“三定”这个改革路径。

1993年启动的第三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对宏观管理体制进行的改革。此次改革对宏观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进行了调整,撤并了100多个管理部门。

1998年启动的第四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在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投资、金融、外贸体制进行的改革,同时撤并了一些部门,大幅度压缩了编制。

2003年启动的第五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历史任务,下放了超过60%的各种审批权。

2008年启动的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实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将原来分工比较细的部门,合并为大部委。

2013年启动了第七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这次改革主要包括:第一,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比如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合并起来成立了一个大的部门,统管相关事项。第二,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的意义和职能,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此,要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政放权,精简的是束缚着市场主体的“无形枷锁”和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有形之手”,放活的则是企业的活力、发展的动力和全社会的创造力。“放”是中央政府下放行政权,减少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厘清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行政权。“管”是政府部门要创新和加强监管职能,利用新技术新体制加强监管体制创新。“服”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市场的事推给市场来决定,减少对市场主体过多的行政审批等行为,降低市场主体的市场运行的行政成本,促进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管得过死,重审批、轻监管,不仅抑制经济发展活力,而且行政成本高,也容易滋生腐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就是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一招,也紧紧抓住了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握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建设的要害。

2018年启动了第八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做出了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总的考虑是,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通过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

着眼未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下一步的重点是向建设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方向推进。这就是到2020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1]


注释

[1]陈宝生.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五个特点.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