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悬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寻找吴哥艺术发展的轨迹

纵观吴哥的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发展过程,可谓漫长而曲折,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漫漫长路。它从公元1世纪开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繁荣,在公元9世纪以后达到了顶峰。人们在探索吴哥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沿着柬埔寨历史变迁的印迹,层层而上,描绘出整个吴哥艺术的发展轨迹。高棉的寺庙,以吴哥城为中心,向四面辐射,遍及全国各地。各个时期的寺庙代表了各个时期高棉人在建筑和艺术上所达到的水平,表现出各个时期的风貌和形成的风格。当人们将其贯穿起来,便会发现,它犹如一个艺术百花园,争奇斗艳,婀娜多姿,各展风采,使人们从一个艺术台阶步入另一个艺术台阶,直到艺术的高峰。

figure_0097_0069
â通往吴哥寺主要甬道两侧的多头毒蛇和狮子石雕。如图所示,由于树木生长茂盛、风雨的侵蚀及人为的破坏,吴哥遗址濒于危机状态。在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国际相关组织及政府对其进行了拯救。

最先让研究者们感叹的是众多的建筑及石雕艺术品。这个艺术平台是由阇耶跋摩二世建造的。这位国王不仅缔造了吴哥王朝,还奠定了吴哥艺术的基础。被爪哇人俘获的经历不但促使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抗外族统治的斗争中去,同时,也使他看到了异族宗教和文化的精华,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取了大量的营养。

802年,他正式宣布国家独立,从而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文化复兴时期的到来。他将政治与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坚硬的政治内核包装上绚丽的文化外衣,一时间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亮点。他先后在湄公河下游的因陀罗补罗、诃里诃罗洛耶、阿摩罗因陀罗补罗、摩诃因陀罗跋伐多建立都城,并在每个都城里展示艺术成就,成为留给今人的一笔文化遗产。

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以荔枝山上的摩诃因陀罗跋伐多最为有名,它们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代表的是为吴哥文明奠基的那个时代,它们处在同一个文化平台上。当然荔枝山上的建筑可称得上是它们中的代表,我们不妨称它为“荔枝山文化平台”。

“荔枝山文化平台”上的建筑包括荔枝山上的丹雷格拉、奥邦、卢阿列、克登斯拉、特莫达、果基、果罗霍姆和山外的桑波波雷古、波雷波罗萨等。该平台建筑以“山形建筑”为主要特色,建筑物高大,而且多层。它以砖石为建筑材料,且建在山上,这同宗教理念相一致。建筑上的雕刻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正面过梁浮雕图案呈现多样化,支撑建筑物的柱子也发生了变化,方柱或八角形主柱取代了以前的圆柱,柱面饰满花纹和人物雕像。三角楣的楣框呈猫爪印形。求变、追求多样性是这一时期雕刻艺术的潮流。

研究者们从荔枝山平台向上探寻,就来到了阇耶跋摩二世选定的都地——罗鲁豪斯。巴孔庙、波利科寺和洛利寺是当时都市中最恢宏的建筑。三座庙宇是早期吴哥文化的代表作,而且是早期吴哥时代建筑物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在三座建筑中仍然体现了对多样性的追求。三座寺庙建筑并非完全一样:一类是多层的山形建筑,如巴孔庙;另一类则是把多个建筑共建在一个台层上,便于祭祀先人,波利科寺和洛利寺即是如此。但它们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每座庙内都供奉着象征人神合一的湿婆林伽。这些供人们崇拜的偶像实则是当政国王的形象,每一个湿婆林伽都具体有所指。

这一时期建筑物的雕刻,在艺术上更显成熟。罗鲁豪斯建筑群标志着高棉建筑和雕刻艺术经过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的交融后,诞生了本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人说这是高棉古典艺术的开端。

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当政,他把首都从罗鲁豪斯迁到吴哥通王城,在吴哥地区建立了第一个都城。耶输跋摩一世是一位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十分渊博的学者。他既热衷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学习,也乐于接受外来的优秀文化。耶输跋摩一世也是一位乐于在建筑上下功夫的国王,特别是对于寺庙,他更是情有独钟。新都是围绕着巴肯山建筑的,整个布局以它为中心展开,寺庙也是以巴肯山为中心建造。在他建造的众多寺庙中,以巴肯寺最为有名,它是吴哥文明形成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寺的核心部分是5座用砂岩砌成的塔,呈梅花状分布在一座名叫“耶输跋摩山”的山上。中间的一座内供奉着湿婆林伽——国王自己的形象。巴肯寺有大小塔100多座,分层排列,高低相间,布局完整而协调。巴肯寺仍是以砖为主的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早期吴哥建筑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普侬巴肯、普侬格罗姆和普侬博,它们建于同一时代,具有共同的文化和特性,构成了巴肯风格。

10世纪中叶,吴哥王朝又出现了一位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国王,这就是因陀罗跋摩二世,他建筑的“空中宫殿”和班迭斯雷庙把吴哥艺术水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谓“宫殿”,并非王宫,而是国王和王公们祭祀的神殿。宫殿构筑于高台之上,远远望去,就像悬在空中。在设计上,它独具匠心,增加了前代所没有的回廊。“空中宫殿”回廊建筑是后来有名的吴哥寺回廊的雏形,后者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趋于成熟的。

figure_0099_0070
吴哥城出土的女子立像

创新的另一项标志性建筑则是班迭斯雷庙。这是一座以精美著称的珍珠般的小型庙宇,无论是造型,还是雕刻,它都堪称是吴哥建筑中的一颗明珠。这是一座供奉婆罗门教主神的圣寺。寺门上的浮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显示出高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雕刻的题材广泛,有神像,也有图案花纹,还有神话故事,细致精美,是高棉古代艺术的杰作。同前代相比,班迭斯雷庙在布局上跳出了把建筑物建在高台的各阶层的固有格局,而将塔寺建在平地上,只将中心部分建在一个较低的平台上。这样,建筑群的布局显得分散、匀称和疏朗,给人以爽朗的感觉。在用材上,班迭斯雷庙用以石为主的砖石结构代替了以砖为主的砖石结构建造。石结构的重要性被大大突出,高棉人在此基础上,将后来的建筑完全采用石结构。

总之,耶输跋摩一世和因陀罗跋摩二世创造了吴哥艺术史上的空前时代。吴哥艺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勤劳智慧的高棉人,在此基础上把吴哥艺术推向了顶峰,吴哥寺是这一辉煌时代最耀眼的建筑,在建筑技巧和雕刻艺术上都成为空前的奇观。

还有在阇耶跋摩七世时建造的巴扬庙,是吴哥时代最成熟的艺术作品,是吴哥艺术的最高峰。而且吴哥文化以此为代表,形成了巴扬风格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