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动物百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甲虫

甲虫是地球上发展最鼎盛的物种,其种类之繁多,占了地球上所有已知物种种类的1/3,大概是所有昆虫种类的2/5。它们可以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其外形和颜色变化多样,体型小的不足0.25毫米长,大的却有约20厘米长。

甲虫的栖息地多种多样,从湖泊到河流再到干旱的沙漠,它们既能在温和的环境中繁衍,也能在严酷的条件下生存。正因为这一种群如此之丰富,以至于有人询问著名的生物学家霍尔丹先生通过对生物的研究,对造物者创造的这个大自然有何感受的时候,他回答说:“对甲虫过度宠爱!”

形态和功能

甲虫的身体构造多种多样。体长0.25毫米—20厘米;有的多毛,有的光滑;有的体型小巧而灵活,有的则是长角的披甲巨人。所有的甲虫都有一对坚韧、僵直的角质化前翅,即鞘翅。鞘翅在体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包裹着膜质的后翅。正是这一特征将甲虫与臭虫区分开来,后者的鞘翅像纸一样柔软。甲虫在飞行时会把鞘翅展开,静止时则优美地合拢。有些甲虫不会飞,因为其鞘翅愈合在一起了;有些则是因为没有成熟的翅膀和飞行肌。其他,像瓢虫,或更确切地说瓢甲虫,正因为是完完全全的鞘翅类昆虫,而不是半翅类昆虫,所以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家,能迁徙很远去寻找越冬的地点。

具有分节的附肢是昆虫的典型特征,不同的附肢衍生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以速度见长的甲虫,附肢是细长的(如虎甲虫和地甲虫);善于挖洞的甲虫,附肢较宽且有齿(如粪甲虫、金龟子);善于游泳的,附肢弯曲如浆(如水甲虫);善跳跃的,如跳甲,发达的后腿节里有大块的肌肉。

甲虫的口器由5个部分组成:上颚、下颚片、触须和上下唇瓣。上颚是用来切割、刺、碾磨的器官,其他几部分主要用来品尝并把食物准备好推挤进嘴里。虎甲虫又大又尖的颚骨是其高度肉食性的一种进化表现;象鼻虫(象鼻甲虫)在其长的口鼻部或喙部尖端有小而坚硬的上颚,用来咬碎植物组织。有些专吃花粉的种类,其下颚片部分向前延伸,形成管状的口器。

知识档案

甲虫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已知的种类约30万种,166科,4亚目

分布:世界各地,除了海洋。

体型:体长0.25毫米—20厘米。

特征:一对前翅特化为保护后翅的硬壳(鞘翅);口器前伸,为咬合式。

figure_0053_0050

生命周期:发育包括幼虫期和蛹期,属于完全变形(全变态发育)。

甲虫的感官系统集中在头部,但微小的振动感应纤毛遍布全身。有些种类能通过腿上的感应结构感知特殊频率的声音。大多数种类的甲虫(除了少数穴居甲虫和大多数的幼虫)都有能分辨色彩的复眼。那些靠视觉捕食(比如地甲虫)或交尾(比如萤火虫)的甲虫都生有大而发达的眼睛。有些地甲虫能看到15厘米开外的猎物。在池塘的水面上游泳的陀螺甲虫,眼睛是分开的,一半用来观察水下情况,一半用来观察空中情况。

甲虫们多种多样的触角上长有能感知湿度、振动和空气中的味道的感受器。有的种类幼虫时的触角结构较简单,成年后,触角会突然变得弯折起来(比如象鼻虫科的象鼻虫);有的触角如丝状(如天牛科的长角天牛);有的触角为齿状(如赤翅虫科的赤翅虫);有的是圆盘状或薄片形(如金龟子科的金龟子)。甲虫用触角寻找食物和交尾对象,雄性的触角通常比雌性的要复杂,因为它们肩负着寻找异性的任务,这种寻觅还常常是远距离的。

有些甲虫(通常是雄性)头上还长有突出的如鹿角般的角,是从上颚延伸出来的一块。长角天牛则有能发出声音的特殊结构,它们腹部下面有一排坚硬的脊突,用硬棱状或拨子状的东西去摩擦这排脊突,就能发出“嚓嚓”的声音。

甲虫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保护性“武装”,以应对各种捕食者。坚硬闪亮的鞘翅成为抗敌的第一道防线——当受到惊扰时,许多如穹顶形的叶甲虫和瓢虫会把附肢和触角收进盾甲般的鞘翅下面,同时紧紧扣住地面,一直到它认为安全的时候才会重新把附肢和触角放出来。因此,即使是肉食性的虎甲虫,其锋利的上下颚也很难紧紧地抓牢甲虫光滑的表面。许多甲虫,尤其是幼虫,体表生有很多刺和毛,使它们不易受到攻击。皮金龟幼虫的纤毛能刺透敌人的表皮,引起刺激性的疼痛。

有些瓢虫的幼虫,身上长的刺是中空的,断裂后会流出黏性的黄色血(血淋巴),里面含有味道极不好的化学物。成虫的“膝关节”处也能产生这种物质。这种现象叫反射性出血。比如,当一只蚂蚁用它的颚咬住瓢虫的附肢时,瓢虫的血淋巴会把它的触角和口器都粘在一起,于是遇到麻烦的蚂蚁会迅速跑开。

在甲虫中,这种排斥性的化学物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非常有效。例如,有些不会飞的地甲虫会喷出甲酸,这种物质会烧伤敌人皮肤,并引起严重的眼部损伤。

figure_0054_0051

受到压挤的隐翅虫喷出的毒液如果不小心被人抹到眼角膜上,会导致疼痛难忍的“内罗毕眼病”。叶甲虫属的一些幼虫,其毒性非常强,喀拉哈里沙漠的土著人就利用它们的毒液涂抹捕猎用的箭头。

叶甲虫的幼虫有叉状的尾部,使其能把蜕掉的表皮和粪便挂在上面,作为防御伞。当蚂蚁袭击它的时候,它会不停地摇晃自己的尾部,把粪便什么的抹得蚂蚁一身。这样一来蚂蚁只好赶紧撤退,并把自己彻底清洗一遍。同样地,榛树罐甲虫为了保卫自己的子女,会用自己的粪便做一个“罐”,然后把卵产在里面。当卵孵化后,幼虫会继续留在罐里,用自己的粪便再加做一层。活动的时候,幼虫的头和附肢从同一端伸出,把罐拖在身后。幼虫身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看起来像一小堆兔子粪。

味道不好的甲虫,通常体色鲜艳,如红黑色、黄色或白色。肉食性的脊椎动物会从自己不愉快的进食经历中逐渐领悟这一点。缺乏经验的食虫动物会尝试任何一种看起来可以吃的东西,但它们也能很快认识到这种联系。而有限的几种颜色也意味着敌人能很快弄清颜色和味道之间的联系——如果大家的颜色都不一样的话,敌人会逐个去尝试,个体被捕食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声音也同样被用于自身的防御。如果捕食者抓到这样一只以前没见到过的甲虫,突如其来的尖叫声会使不加防备的敌人吓得立刻丢掉猎物。如果这只甲虫本身的味道也不好,效果会进一步强化。许多地甲虫一旦被捕,会发出抗议的声音,同时还会从腹部末端邻近肛门(臀板)处的腺体中喷出丁酸。叩头虫受到惊扰时,会通过胸腹之间的某种弹射机制发出声音——胸部的一个小突起被压进腹部的凹槽中,可以通过肌肉的张力释放,随着听得见的“滴答”一响,这股力能把它弹很远。

figure_0055_0052
甲虫的代表种类:1.两只雄性锹甲在争夺雌性的打斗中绞住了自己的角(实际上是变大的上颚)。2.歌利亚甲虫是体型最大的甲虫种类。3.一只雄性斑花甲虫正用它特殊的前肢守护一只正在产卵的雌性。4.一只角花金龟正用自己的角从树干上取树液。5.这种雄性巨大犀金龟或独角仙足有16厘米长,是另一种世界上最大的昆虫种类。图中这两只正试图用头部和胸部延伸出来的多刺又多毛的角柄抓住它的对手并将其摔倒。6.飞行中的七星瓢虫是人们熟悉的瓢虫。7.蜣螂和地下巢穴中的幼虫。8.雄性绿色斑蝥和它洞穴中的肉食性幼虫(8a),一只无翅的寄生蜂将卵寄生在这只幼虫身上。
figure_0056_0053
甲虫有别于其他昆虫的特征是一对闪亮的前翅,或称为鞘翅,在背部的中线汇合。正如图中这只来自乌干达的雄性海王星甲虫,其武装的前翅用来保护膜质的后翅。

把自己藏起来大概是对付脊椎动物的最常用的方法,采用这个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使自己静止不动。因为它们一动,就有可能暴露自己。那些住在石头或树皮下面,以及土壤里的甲虫通常体表为不显眼的黑色或棕色,敌人很难发现它们。而栖息得比较暴露的甲虫,则会尽力使自己融进环境中(隐态)。拟步甲属的甲虫,把头部隐藏起来后,加上展开的胸部和鞘翅,就变得很像有翅种子,而不太像甲虫了。有些象鼻虫则更进一步,为了使自己更加隐蔽,会在鞘翅上培养真菌和藻类。

拟态——把自己伪装成有毒的或看起来比较恶心的动物——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很多住在蚁冢里的甲虫,会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像蚁巢的主人,那些不想自己被蚂蚁痛咬一口的捕食者就被它们给蒙混过去了。一种热带的天牛,腹部末端长有两个逼真的眼点,当它首尾颠倒的时候,乍一看很像一种有毒的青蛙。

食性

甲虫的食性多样,有的食肉,有的食粪便,或营寄生,但还没有发现在人体寄生的甲虫。大部分甲虫以植物为食,有的为单食性,一生只吃某一种食物,但多数为多食性,对食物不是很挑剔。

figure_0056_0054
甲虫的代表性物种:1.蓝地甲虫捕食蛞蝓、蠕虫,以及橡树林和山毛榉林中的其他昆虫。2.大黄粉虫的幼虫靠储存的谷物生存。3.龙虱能从鞘翅下面携带的气泡中吸取氧气。4.蜣螂将粪便滚成一个球后用来产卵。5.埋葬甲虫会把小型昆虫的尸体埋葬起来,然后在尸体上产卵。6.叩头虫的身体底部有个凹沟和一个相应的楔形突,利用这一弹跃构造,它们能跳得很远,以躲开敌人。7.遁甲虫住在腐烂的橡树和酸橙树里。8.芜菁科甲虫会产生一种油状液体,人的皮肤接触后会起水疱。9.坚果象甲虫会把自己的喙埋进一个坚果中。
figure_0057_0055
家族庞大的象甲科象鼻虫吃活的植物的所有部位。图中这只黄带象鼻虫正在吃哥斯达黎加雨林中的一棵蝎尾蕉的花。

事实上,如果想在某处找出一棵从没有受到过至少一种甲虫侵袭的植物是不太可能的,但基本上很少有植物会因为甲虫的啃吃而致死。相当数量的幼虫(如叩甲科和象甲科的幼虫)以植物的地下根为食。线虫,即叩头虫的幼虫吃草根,会抑制草的数量,但被大天蚕的巨型幼虫啃吃的棕榈树则有可能一命呜呼。

那些吃植物茎秆的甲虫会给植物带去比较严重的危害,它们会一直吃到植物传送食物和水分的脉管中去。由于花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很多甲虫也就不客气地以之为食。许多种类的成虫,比如天牛,专吃花粉和花蜜,而它们的幼虫却吃那些更粗糙的部分。玫瑰金龟子则直接吃玫瑰花的花瓣。

有些甲虫专门吃真菌,比如已死的或快要死的树木,在其生有檐状菌的部位,通常就能找到圆蕈甲。有的真正的美食家,几乎只吃那些广受欢迎的黑块菌。

大部分肉食性的甲虫会攻击其他昆虫,它们行动敏捷,具有敏锐的视觉。成年的虎甲虫(虎甲科)奔跑的速度能达到60厘米/秒。它们的幼虫则会把头楔入隧道在地面的开口处,静静地埋伏着守候猎物。尽管它只有单眼,但它很清楚什么时候有合适的猎物进入它的捕猎范围。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它会冲出去抓住虫子,把猎物拖进洞中吞吃掉。大型的水生甲虫由于需要更充足的食物,甚至会捕食小型的鱼类和蝌蚪。

许多步甲科的地甲虫吃蛞蝓或蜗牛,它们有狭长的头部,即便蜗牛缩进壳里,也不妨碍这种甲虫把头伸进去。为了预先分解蜗牛的身体组织,它会把酶分泌物涂抹在蜗牛的身体上,然后蜗牛就变成了液体被它吸食掉。

死去的动植物具有丰富多样的营养成分,极少有死去的动植物组织会不对甲虫构成吸引力的。死去的树木会吸引很多种蛀木虫和小蠹。新鲜的尸体则会吸引各种的甲虫,每一种都有它们最中意的饮食部位:埋葬甲专吃肌肉组织,而皮甲虫则吃羽毛那样的干燥部分,于是到最后,除了几根骨头,别的都被吃得一干二净了。甚至昆虫的残渣也很受欢迎。有些甲虫喜欢对蜘蛛网来个突然袭击,把网上的残羹冷炙一扫而光;有的甲虫,如丝菌甲,则专吃毛虫蜕掉的那层皮。

自相残杀也是甲虫们的生存策略之一,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也会把彼此当做食物来源。这种行为减少了同类间的竞争对手,使得幸存者的生存机会增多。在瓢虫中这种情况很普遍,不管是成虫还是幼虫,都可能把同类的卵和新孵化的幼虫当做食物。

figure_0058_0056
非洲的纳米布沙漠里有无数拟步甲(拟步甲科)以各种腐物为食。图中,数只拟步甲正在撕咬一只蚱蜢的尸体。

社会习性

像其他动物一样,甲虫们为了成功地繁衍后代,必须确保交尾的对象与自己属于同一种类,因此它们会在交尾或求偶前发出确保接收得到的特殊信号。这种信号可能包括视觉影像、声音、气味,或三者相结合。有的甲虫无法去找寻异性,只能通过气味把雄性吸引过来——雌性爬到矮小的植物上,然后释放出恶臭味。尖叫甲虫通过用鞘翅的底面摩擦腹部的尖端,能发出音调极高的吱吱声,据说也是一种求偶方式。报死窃蠹也是通过声音传递信号,幼虫会在老木头的深处度过多年的发育期,成虫在春季发出求偶的声音:它用两前肢撑在木头隧道的两边,然后用头顶快速地敲击隧道底部。这种甲虫的雌雄两性都通过敲打的方式来达到求偶和交配的目的。在寂静的夜晚,这种敲打的声音会很清晰,有些病床上的病人听到这种声音,会将其当成死神来临的警示。

萤火虫则用它们的大眼睛捕捉视觉信号。它们的腹部末端含有发光化学物,发出的光在夜晚清晰可见。而且这种光能像灯一样开和关,制造出有规律的同步闪光,而且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闪光模式。当雄性萤火虫发出光信号时,模样像幼虫的无翅雌性萤火虫如果看见了同类的闪光模式(闪光的时间长度和亮度非常重要),就会发出回应的信号,然后雄性会以惊人的准确度降落到雌性身边。肉食性的一些萤火虫会模拟另一种雌性的信号,属于后者的雄性萤火虫如果受到引诱的话,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后果。

figure_0058_0057
芜菁科斑蝥正在进行一场求偶的仪式。雄性(左)用自己的前肢轻拍雌性。

雌性双星瓢虫能百般变换自己的体色,似乎是用色彩寻找交尾的对象。在一大片红色的双星瓢虫群中,黑色的雌性显然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相反,在黑色的群体中,当然是稀有的红色雌性受益。推测起来,这种行为大概是为了在群体中提高遗传的可变性。

很多甲虫会制造独有的化学信号或信息素。雌性金龟子和叩头虫释放出来的信息素能吸引极大面积内的异性。这些雄性的触角很宽,有的像梳子或叶子,较大的表面积更适于接收雌性的信号。皮蠹和树皮甲虫释放聚合的信息素,能吸引雌雄同类的两性去合适的地点挖洞和产卵,这种行为会增加成功交尾的概率。一旦雌性树皮甲虫交尾后并开始挖洞,它们会释放出一种威慑的信号来阻止后到的异性。而与之交尾的雄性通常也会留下来帮助配偶挖洞和守护卵。

figure_0059_0058
两只龟甲虫正在试图交尾。它们的名字很称它们的外形——受到惊扰的时候,会把头和附肢缩进去,并把前胸背板和鞘翅放低。

许多种类的雄性甲虫为了能占有一名异性,彼此之间会竞争。这常常包括力量的角逐,结果是只有最健康的雄性甲虫才能传宗接代。雄性锹甲会把对手夹在两角之间,然后把它摔到地上。雄性角甲为了取代别的同性的位置,会或推或挤地、或将自己的角插到对手的身体下把对方弄走。

一旦两性间建立了联系,在雄性被接受前,通常会有一场求爱的仪式,比如雄性用附肢或触角轻轻拍打雌性。为使雌性接受自己,拟花萤科的雄性甲虫会制造某种能吸引雌性前来品尝的化学物。相似地,有些雄性甲虫会通过轻咬雌性鞘翅的方式去“品味”它。

双方确认身份后,而雌性也接受的话,二者就会交尾。雄性甲虫(体型通常比对方小)会爬到雌性背上,用自己的脚抓住它的鞘翅和胸部——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雄性的脚比较长。有些雄性还会用上自己特化的触角。然后它把交尾的器官(阴茎)插入对方的阴道中,注入精囊或精液,如果是精液,则会被储存在一个专门的囊中(受精囊),直到雌性准备好产卵才发挥作用。这以后,雌性会暂时或永久性地变得不再具有性吸引力。有些种类的雌性会多次交尾,大概是因为具有某些控制精液对卵受精的方法。

很多金龟子和黑蜣科的种类具有单配的习性,即一夫一妻制地繁衍下一代。这些种类的后代,两性的外形很相似。但更多的甲虫则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父亲根本不会去照顾自己的后代。具有这种习性的甲虫,其后代很大比例上呈现性别二态性,两性的体型、形态、颜色都不一样。

从卵到成虫,甲虫会经历完全变形,中间会有一个休眠的蛹期,换句话说,它们都属于全变态发育。翅膀在体内发育,直到成年的时候才会出现在体外。因为食性的改变,幼虫和成虫的口器差别很大。幼虫发育为成虫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它最终的体型大小、环境温度和食物的营养价值。大型蛀木虫由于其赖以为生的食物缺少蛋白质,发育的时间相当长,某些种类居然需要花上45年的时间。

figure_0060_0059
大部分甲虫,如这种来自欧洲的橘子瓢虫,两性的外形很相似。雄性瓢虫有时会将其他种类甚至其他科的雌性认为是同种的,还试图和它们交尾。

甲虫通常都把卵产在土壤里(隐翅虫科的隐翅虫),有的则产在植物组织内(象甲科的象鼻虫)。总之,它们会尽量把卵产在潮湿且不易被敌人发现的地方。有些甲虫比如金龟子产单粒的卵;有些比如芜菁科甲虫则会成批地产下数千粒卵。许多甲虫都会对自己的卵多加保护。大银龙虱会把卵产在丝茧内,并把茧结在水面漂浮的树叶上。有的水甲虫会用腹部下面的几束丝把卵缚住随身携带。

卷叶山毛榉甲虫会用一种很复杂的方法切割叶片边缘,然后把叶片卷成内外两层“漏斗”固定在某处,卵就产在内层漏斗里面,外层漏斗则起保护作用。因此幼虫可以在叶子里面藏着进食。象鼻虫和种子象(豆象科)常常会用植物的软组织制作育卵室(虫瘿),幼虫就在育卵室里面发育。有的在花的种荚上做育卵室,而有的则在菟丝子的茎秆上做育卵室。

母亲们并不总是在后面保护它们的卵,而是通常会把它们和食物放在一起。榛子象鼻虫会用它长长的象鼻状喙在生长中的果实上钻一个眼,然后把卵小心翼翼地产在这个小眼中。大型的蜣螂则是在作为食物的粪便上打一个垂直的轴形眼,然后在眼的顶端放一粒卵。

大部分种类的甲虫,父亲都不会协助母亲抚育后代,只有少数例外,有的金龟子,母亲会用自己强有力的多刺附肢挖一个育卵室,而父亲则忙活着做一个粪球,让母亲把卵产在粪球上。而粪便就是发育中的幼虫唯一的食物来源。父亲通过自己的协助确保了后代的生存。

孵化中的幼虫用自己的上颚和身体上的刺,或“破卵器”刺破卵壳出来。它们边进食边成长,经过数次以蜕皮或换皮为结果的龄期。幼虫的外形与成虫不同,但雌性萤火虫是例外,它们即使在成虫期也保留了幼虫的外形。而其他种类的甲虫,幼虫既有可能像无附肢的成虫(如家具甲虫),也有可能像锯蜂的幼虫(叶甲和跳甲),还有可能有长长的身体和附肢(隐翅虫),或者像金龟子那样,身体居然是“C”形的。大部分水栖甲虫的幼虫依靠空气生存,会时不时地露出水面通过气门补充氧气。但尖叫甲虫利用鳃直接在水中呼吸。有些种类的幼虫,尤其是粪金龟类,利用发声结构发出温和的唧唧声来互相交流。

有少数种类的甲虫,父母双方会一起照顾幼虫直到它们部分或完全发育成熟。如有的埋葬甲,交尾后双方一开始会相互合作照顾后代,但后续的哺育任务则由母亲单独完成。首先,它们会寻找某只小型哺乳动物的尸体,比如老鼠;其次,约定交尾的双方一起不停地挖尸体下面的土,使之自然下沉,最后被埋进地下;在尸体向下沉的过程中,两只埋葬甲会剥去它的皮。交尾后,父亲会离去,母亲则把卵分别产在尸体旁的一个个小洞中。孵化后,幼虫会自己设法来到尸体旁边,母亲会等在那里,把已经预先消化过的食物反刍出来喂给子女。这样的情形会一直持续到儿女们能独立进食为止,然后母亲就会离去。

figure_0061_0060
有少数甲虫属于胎生,直接产下活体幼虫。这只来自巴西的叶甲虫产下了一批小幼虫,而不是产下卵。

许多甲虫都有常常显得很古怪而又非常独特的生命历程,尤其是那些营寄生生活的甲虫。例如,火腿皮蠹一般寄生在死尸上,却偶尔会跑到新孵化的小鸡身上,钻进小家伙的肉里面。

人们发现,有8科的甲虫中,有部分寄生虫很专一(专性的),而有部分却很随意(兼性的),后一种主要攻击其他昆虫的卵或蛹。如有些芜菁科甲虫的幼虫会钻进土里吃蚱蜢的卵;而有些隐翅虫的一龄幼虫则会非常积极地四处寻找蝇类的蛹——它们会被这种蛹所散发出来的化学气味所吸引。一旦被它们找到这种蛹,它们会钻进蝇的身体中,度过没有眼睛和附肢的第二龄期,这期间,它们靠吃宿主的身体组织过活。到了第三龄期,这种隐翅虫会长出发育完全的附肢和眼睛,然后钻进土里化蛹。

大花蚤科所有成员的幼虫均营寄生生活,而成虫却以花朵为食。该科有些成员的幼虫曾被发现于某种比较常见的黄蜂的巢穴内。这种甲虫的雌性把卵产在花朵上,然后会孵化出体型微小、有刚毛的闯蚴,这种幼虫的外表皮上长有很粗的刺和吸管,但它们不进食,专等着找机会被成年的宿主运到其巢穴中去。当有黄蜂到来时,幼虫会钩住它,随之返回其巢穴。因为这种方法的成功率极低,所以父母们会产下大量的卵以增加成功的机会。有幸被带到黄蜂巢穴中的幼虫,会经过数次变形(复变态期)。首先,幼虫会刺入黄蜂幼虫的身体内,成为其体内寄生虫后,在里面进食。其次,它会蜕皮,成为无附肢的幼虫,用自己的身体缠绕在黄蜂幼虫的体外继续进食,成为体外寄生虫。经过蛹期后,幼虫就成长为翅膀发育完全的成虫。

有些种类的粪金龟是哺育型的寄生虫,它们并不自己收集食物(粪便),而是把卵产在大型粪金龟的巢穴中。一种小型树皮甲虫属的成员无法自己去刺穿树皮,只能钻进那些已经存在的小眼中,在其他树皮甲虫已挖好的隧道中开凿自己的窝。

有些种类的成年金龟子过着一种半寄生的生活,即把自己粘在哺乳动物肛门附近的毛皮上,这也是雌性为使自己的后代有现成的食物可吃的一种策略。有一种甲虫住在袋鼠的肠道内,靠吃袋鼠的粪便生活。还有的住在蜗牛的壳中,也是靠粪便为生。

此外,有1000多种甲虫喜欢与蚂蚁比邻而居,这其中有的吃蚂蚁,有的寄生在蚂蚁身上,有的则采取与蚂蚁共生的生活方式——这种甲虫从蚂蚁巢穴中获得食物,对蚂蚁没什么坏处,却也没什么益处。有些很受蚂蚁欢迎,有些却不得不模拟主人的化学气味和习性以免受到攻击。有大量的隐翅虫,其幼虫和成虫都会与蚂蚁共享其巢穴,这里面,有很多都会分泌一种对蚂蚁很具吸引力的分泌物,能吸引蚂蚁过来舔它们的分泌腺体。

有一种隐翅虫的幼虫非常受一种蚂蚁的欢迎,它们会被蚂蚁收养,安置在蚁巢的育卵室中。这大概是因为这种隐翅虫的幼虫能释放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激活蚂蚁的哺育习性。此外,这种幼虫还会模拟年幼蚂蚁的乞食行为,即跳动着轻拍蚂蚁“护士”的口器,作为回应,“护士”会反刍一滴已消化过的食物流质喂给幼虫。而这种幼虫也可能被周围的其他蚂蚁或其他甲虫幼虫吃掉。在秋天,还没有性成熟的成年隐翅虫,最后一次向它的宿主要求食物后,就会跑去另一种属于不同属(赤蚁属)的蚂蚁的巢穴中,这种蚂蚁能在冬天为它们哺育后代。为了预防任何可能的攻击行为,隐翅虫会把腹部末端的分泌物提供给这种蚂蚁,这种由它们鞘翅后面含有化学物的腺体分泌的物质会使蚂蚁自动把幼虫带进育卵室喂养,这些幼虫们就可以在育卵室中完成发育过程。在春天,长大的成虫又会在这种蚂蚁巢穴的附近交尾并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