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超人”力撼吴光正,抢夺卫视
1990年12月,李嘉诚的卫星电视正式获得营业执照,同时附带着两个苛刻的条件:一是不可播放粤语节目,二是不得向用户收取费用。这两个条件在当时火热的电视大战中正充分体现了局面紧张的僵持状态。
当年的香港人还完全听不懂国语,不放粤语节目,无疑是置卫视于死地。加之不能收取费用,一个企业就有如一副空皮囊。
一场围绕第二电讯网络经营权的“电视大战”,正在酝酿之中。
和黄的“卫视”成立时,香港已存在两家电视台,即“无线台”和“亚视台”。随着西方有线电视的发展,香港政府1988年正式批准设立第二电讯网络的计划,即提供有线电视和移动电话等非专利电讯服务。和黄早已拥有专利电讯业务的服务,李嘉诚又很是看好有线电视的广阔前景,因而未等其他集团开始行动,和黄便迅速与英国大东电报局、香港中信公司等集团组成新财团,为争夺第二电讯网经营权做好十足的准备。有线电视向用户收费的制度,以及免于与免费无线台冲突的特性,着实对企业有极大的吸引力。
于是,1988年2月24日,和黄、中信、大东合组的新财团正式成立为亚洲卫星公司,并宣布将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资发射的第一枚人造卫星送入东南亚上空同步轨道。这也是第一枚专为亚洲提供电讯服务的人造卫星。
可见,李嘉诚两面准备一同发展,一边雄心勃勃欲夺第二电讯网,一边送上卫星覆盖亚洲,可谓用心良苦,志在必得。
此番努力众目可睹,到1989年初,和黄不出意料地被香港有关当局初步选定为第二电讯网的经营者。但是同时,另一个由包玉刚的九龙仓与郭得胜的新鸿基地产合组的新财团,也在虎视眈眈地注视这次的经营权。当时,香港有关当局决定,取得经营牌照,投资最低额为55亿港元,而和黄集团的首脑,恰对于是否在港重点投资这一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错失了时机。趁这空档,九龙仓有线传播公司得到了有线电视的牌照。李嘉诚万万没有料想到,香港政府会转手卖得如此迅速,这个项目的落空,让他倍感挫败。但是,李嘉诚对于他想要得到的东西,绝不会轻易服输。
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亚洲卫星投资发射的“亚洲卫星一号”于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上天之后,根据与中国航天部的原有协议,其原用途应主要涉及由和记通讯负责经营的电话服务。它有24个转发器,但目前的使用率却还很低。由此李嘉诚想到,既然物不能尽其用,何不取一部分,改用到刚刚起步的电视发展计划上呢?说干便干,李氏家族与和记黄埔各持一半股权,成立了“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开拓了卫星电视的新领域。李嘉诚的声名,在电视领域雄起了。而后来在电讯业同样声名显赫的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因对卫星电视颇有兴趣,被和黄主席马世民任命为卫视董事兼行政负责人之一。父子俩开始并肩作战。
1990年8月,香港有关当局有关条例规定:若使用碟型天线收看卫星电视讯号,只要不涉及商业用途(指向用户收费等)或再行转播(指向无线台、有线台有偿提供服务),便无须申请批准及领取牌照。条例又规定,只接一部电视机的独立卫星碟型天线可豁免领牌;若一座大厦共有卫星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则需持牌公司安装及操作。
符合安装卫星天线标准的大厦,全港至少有15万座,对九龙仓的有线电视直接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事情发生变化,九龙仓有线董事局主席吴光正立即跳出来,阻止安装卫星天线的持牌公司进入其家族所控大厦安装碟型天线及室内系统。为此,李泽楷便以牙还牙,禁止九龙仓进入“长实系”兴建管理的屋村楼宇安装有线电视。剑拔弩张,针锋相对,局面立即进入僵持状态。
因而有了卫视正式拿到营业执照时的两个苛刻条件,正是无线、亚视、有线三家电视台向香港有关当局施压的结果,其手段简直是要将卫视“赶尽杀绝”,丝毫不留余地。
对此,李嘉诚、李泽楷必然不服,父子联手,两人频频出入香港有关当局,要求收回禁播粤语节目的规定。李嘉诚一改平常以和为贵的态度,与儿子并肩作战,借助传媒,直接指责香港有关当局条例的不合理。同时他兼具理智,委托某公关公司在民间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赞成粤语节目播放的用户比例几乎百分之百。以民心压倒非正义条例,很是聪明。李泽楷将民意调查的结果呈交至香港有关当局广播事务管理所,要求“作为参考”,实际上已给香港有关当局强加了压力,使其不得不考虑条例的修改。
同时,李泽楷对九龙仓采取穷追猛打策略,颇有当年李嘉诚逼迫置地的威严。九龙仓越是以放弃有线电视计划威胁香港有关当局,李泽楷就越是继续强硬,既要香港有关当局解除禁播粤语节目的条例,还要求准许向用户收取费用。
而香港有关当局实在叫苦不迭,这“电视大战”对立的两方,后台都是香港顶尖华资财团,投资皆高达几十亿港元。香港有关当局两边都不能得罪,为能尽可能和平解决,只得遵循中庸之道,放宽对粤语节目的限制,只维持一家收费电视。
这样一来,李泽楷预期的初步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对此,有评论家说道:“李泽楷采取的是进尺得寸的战术,欲借五百,则开口一千,否则借五百都要打折扣。”
对于香港有关当局荒谬的禁播粤语节目的规定条例,李嘉诚知道,以民心所至来应对。父亲的策略结合儿子的魄力,终于,1991年3月,卫星电视公司成立。李嘉诚任主席,马世民、李泽楷任副主席,大权由李泽楷主揽。
李泽楷主管经营卫视后,以少量的现金加一份比例分红的方式,向国际著名的广播电视公司BBC和MTV等买片,尽量购进廉价节目、大量可看性强的过时剧集。结果看来,播映情况良好,虽收视率不及无线、亚视,但论收视面,卫视则可24小时不间断地向4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送节目。自1991年底全面开播到1993年转让,不到20个月的时间,李泽楷就为卫视赢得广告收入3.6亿美元。而维持5个频道的年费用仅为0.8亿美元,利润颇丰。
与此同时,他仍未放弃为敦促香港有关当局打破条例限制而努力。直到1992年7月2日,香港有关当局宣布:卫视自1993年10月底起,可开播粤语节目,并可透过收费电视,即九龙仓有线电视的频道,经营收费的卫视节目。李泽楷这才开始真正地大展拳脚,使得卫视的经营愈具腾飞之势,被人称作“小超人”。
然而此时,李泽楷又做出了让众人震惊的新决定:出售来之不易经营有序的卫视股份。
1993年5月,仅在一名私人顾问的陪同下,李泽楷在加拿大的一艘游艇上,结束一场谈判,售出64%卫视股份予新闻集团主席默多克,坐收4亿港元的出价。全港为之轰动。
仔细分析李泽楷这一行为,他见好就收,默多克是对中国市场颇有兴趣的传媒大王,既能出得起高价,何必不售?更何况,卖给一个传媒的行家,兴许能为和黄谋得更大利益,一方求购,一方求售,正好两方达成和谐一致。
交易成功后,李氏家族仍拥有36.4%的股权,也就是说,李氏财团仍旧源源不断获得新创造的更大利益。
小超人力撼吴光正,一转手又卖给默多克,坐获大利。这两役,已然显现出李泽楷超强的商业头脑和精当的策略定位,借钱生钱,倒是颇具父亲李嘉诚之风范。而李家的超人传奇似乎也在传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