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与组网实战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ISO/IEC 11801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颁布了ISO/IEC 11801国际标准,名为“普通建筑的基本布线”。目前该标准有3个版本:ISO/IEC 11801—1995、ISO/IEC 11801—2000和ISO/EEC11801—2002。

与ANSI/TIA/EIA568-A标准一样,ISO/IEC 11801—1995标准也把信道(Channel)定义为包括跳线(除了少数设备跳线外)在内的所有水平布线。此外,ISO还定义了链路(Link),即从配线架到工作区信息插座的所有部件,而墙内的设备也应考虑在内。链路包括两个连接块之间的跳线,但不包括设备线缆。链路模式通常被定义为性能最低的模式,4种链路的性能级别被定义为A、B、C和D。其中,D级具有最高的性能并且规定带宽要达到100MHz。ISO/IEC 11801标准与ANSI/TIA/EIA568-A标准的差别在于,此标准包括120Ω UTP和100Ω、120ΩFTP(有一个金属屏蔽层的双绞线)及SFTP(每对线均独立屏蔽的双绞线),另外,链路和信道在配置和组件的数目上有所不同。

ISO/IEC 11801-2000把D级链路(五类铜缆)系统按照超五类(Cat.5e)重新定义,以确保所有的五类系统均可运行千兆位以太网。更为重要的是,该版本还定义了E级链路(六类)和F级链路(七类),并考虑了布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

尽管ISO/IEC 11801国际标准不是首先被颁布的,但它提供了一个全球统一的基准和所有国家或地区在修改标准时应着重参考的标准,包括ANSI/TIA/EIA568-A美国国家标准、CELENEC EN 50173欧洲标准、CSA T529加拿大标准和AS/NZS3080—1996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

ISO/IEC 11801—2002是2002年9月正式公布的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六类、七类线缆的标准:而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将六类、七类布线标准命名为ANSI/TIA/EIA568B.2-1—2002。这两个标准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两个标准越来越趋于一致。

在以后的几次补充和勘误中,ISO/IEC 11801-A修正并加入了对E级和F级布线电缆及连接硬件的规范,也定义了宽带多模光纤(OM3和OM4)的标准化,支持最长550m的10Gbit/s串行传输,以及100m以上的40/100Gbit/s传输。

ISO/IEC 11801标准是根据ANSI/TIA/EIA568标准制定的,因此两个标准非常类似,但是ISO/IEC 11801标准主要针对欧洲使用的电缆,因此包含一些欧洲特定应用的规范。另外,这两个标准的一些术语也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