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建设空间在迅速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在轨道交通的影响下经历了由“步行城市”到“轨道城市”的发展,而轨道交通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有利于多中心结构的形成,为中心城区和周边县市区之间形成良好的经济互补起到积极的作用。宁波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港口枢纽城市,根据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轨道交通已经逐步向奉化、余姚、慈溪、宁海、象山等县市(区)延伸。
工程勘察行业发展至今已历经六十余载,在国内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持续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推动的城镇化进程等因素的带动下,勘察行业有了长足发展。近十年来快速崛起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给勘察行业带来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的发布和实施,给轨道交通勘察指明了方向,2013年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宁波市城市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由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主编,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参编的《宁波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细则》(2013甬SS-02),对宁波市轨道交通勘察技术和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的《浙江省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又提升了轨道交通勘察的技术水平。然而,无论是国家规范、浙江省规范还是宁波市地方标准,对轨道交通山岭隧道勘察的技术和指导还远远不能满足山岭隧道勘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在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中,承担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第一座山岭隧道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育王岭穿山隧道及其对比线的勘察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该线路的勘察实践验证和总结以往公路隧道的勘察经验,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规程、规定,以及编者的经验和认知,编制了本书,目的是为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山岭隧道勘察提供技术指导,本书也可作为其他山岭隧道勘察、设计和施工的技术参考书。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轨道交通山岭隧道的特点,山岭隧道主要岩土工程问题,山岭隧道主要施工方法,山岭隧道的主要勘察程序、方法,山岭隧道勘察报告的编写,山岭隧道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以及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育王岭隧道勘察案例和山岭隧道勘察的主要经验总结等。
在本书的编制中,也吸纳了大量的其他山岭隧道勘察的经验并引用参考了大量的著作、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向文献的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