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分成六个阶段:一是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分析;二是风险评估;三是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和实施方案的设计;四是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五是风险报告;六是风险管理的评估;七是风险确认和审计。

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一)金融风险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是指辨别或识别金融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战略方面的风险、经营方面的风险、财务方面的风险、财产方面的风险、声誉方面的风险及法律方面的风险等。它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同时也是关键的一步。

金融风险的识别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它要求人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必须既及时又准确。必须在金融风险发生之前或在金融风险很小时就发现,而不是等到金融风险已经很大甚至已经发生了很大损失后才被发现。因为当风险很严重时不但防范和化解它们很困难,而且管理成本也很高。所以,只有及时识别风险,将风险扼杀在摇篮里,才能审时度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同时又避免了高昂的管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第二,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必须既全面又深入。因为风险涉及各种业务的方方面面,同一业务也有可能面临多种不同的风险。这就要求风险管理人在风险识别的时候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行,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或疏忽,都有可能酿成大错,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损失。而且,由于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多边性,只有对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准确把握风险。第三,对风险的识别既要连续又要系统。金融风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或增大,或缩小,或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其业务的具体情况,随时关注各种金融风险及其变化。同时,由于各项业务具有紧密联系,金融风险又具有扩散性,金融机构必须对风险加以系统的识别。

金融风险的识别方法多种多样,因公司性质不同而不同。我们认为金融风险的识别要结合具体的业务特征,而金融风险分析是在对识别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

1.从资产负债的性质来识别风险

在金融风险的识别中,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用资产负债的性质来识别,对每个会计科目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各种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和风险特征。下面我们以我国的典型银行——商业银行为例来阐述资产和负债的风险识别。

商业银行的资产项目可以归为五类:现金资产、各种贷款、证券投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不同的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同业存款、托收未达款等。现金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被看作银行的一线准备金。一线准备金过少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一线准备金过多会增加持有成本,造成资源浪费。贷款资产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也是最大的盈利来源,具有信用风险大和流动性低的特点。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期限又具有不同的风险,例如,信用贷款的风险比保证贷款的风险大,长期贷款风险大于短期贷款的风险。由于采用不同的利息支付方式和币种选择的问题,又会导致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证券投资包括国库券、债券、股票等,它们一般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视为二级准备金,但是证券投资也会面临证券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负债项目包括存款负债、借入负债和结算中负债。它们主要面临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是为了保持和吸引资金所必须支付的利率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是指存款人提取资金的不确定性导致的挤兑现象。

在进入风险的识别过程中还要关注表外业务。表外业务包括承诺(贷款承诺、循环贷款承诺等)、保证(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以及与金融衍生品有关的业务(期权、远期等)。这些业务往往有很大的信用风险,与衍生品有关的业务还面临着巨大的价格风险。分析这类信用和价格风险往往是考察其授信额度、交易额度及承受能力。

2.从资产负债的结构来识别金融风险

我们在金融风险的识别过程中,还要关注资产与负债的合理搭配程度,因为资产与负债的多样化和合理搭配能有效转嫁、分散或冲销金融风险。如果银行的长期资产过多,将会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如果对高风险行业的贷款较多,也会面临较大风险。总之,各种资产的正相关性较高,往往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这样会增大风险。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资产与负债的到期时间、数量不对称,则会面临流动性风险。例如,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利率的下降会引起净利息收入的减少;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利率的上升会引起净利息支出的增加。

为了更方便地识别金融风险,人们根据工作经验设置了一系列指标体系及参考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中有八项是针对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如表2-2所示。

表2-2 针对资产和负债结构指标体系

3.从运营能力来识别金融风险

在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的时候,金融机构还需要进一步考察经营者的资本金、收益能力和管理水平。

1)资本金

资本金是经营者承担日常经营风险、保持清偿率和体现其实力的根本。商业银行可以用资本金承担损失、清偿债务,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增加流动性,增强还款能力。

2)收益能力

收益能力与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收益不仅可以弥补损失,而且收益的大小决定着红利的分配和承受负债成本的能力,也影响了吸引资金的能力。在风险识别中,我们可以用损益表来分析收益能力,因为损益表反映了经营者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损益表中收入与支出金额,可以掌握银行的收入来源、各类收入的大小与稳定性、各种成本和其他管理成本,从而找出潜在的问题。在实务中,常用利差收益率、资产盈利率、杠杆乘数、资产利用率、资金成本率、贷款名义(真实)收益率、贷款保本线、非利息支出率等指标来检验收益能力和风险状况。

3)管理水平

一个经济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既直接影响着经营风险,又间接影响着其他风险。良好的管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增强竞争能力,从而有利于减少流动性风险。同时还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经营管理水平的定性分析主要是考察信息系统、计划系统、操作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的运转效率和组成。定量分析是计算一些指标或考察其历史记录。常用指标有资产总额/职工人数、非利息支出/资产总额、占用费用支出/经营支出总额等。历史记录包括决策失误、各种故障、操作失误、亏损记录等以及资产质量中出现的问题,如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的比例等。

4)结合具体的暴露来识别金融风险

由于各种业务都由一系列要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特征。所以,在风险管理中,结合各种业务的具体特点与性质等相关因素来识别风险,既能做到及时、准确地把握风险,又能精准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如贷款的数额、期限和到期能否偿还等问题,直接影响着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贷款的定价问题又会面临利率风险。在证券投资过程中,证券收入主要是买卖差价和利息、红利。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市场利率的变化、能否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等导致证券投资面临利率风险、价格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我们还可以根据业务操作的流程来分别识别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

(二)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的内容

金融风险分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金融风险的影响;二是金融风险的诱因。

1)分析金融风险的影响

对金融风险影响进行分析,是为了评估金融风险所可能产生的损失大小、对经营管理的影响以及管理成本等,以决定是否进行风险管理。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主要取决于暴露的大小和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

通过对金融风险的识别,金融机构可以清楚自己拥有的各种交易部位中哪些部分存在着金融风险,存在着何种金融风险。进一步地通过对暴露部位大小的分析,人们可以估量可能发生的损失的大小。一般地说,在同一种风险状态下,暴露越大,发生的损失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经济变量的变化幅度越大,可能受到的损失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当然,对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的把握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分析金融风险的时候,多数金融机构都只是进行粗略的估计。如果需要进行精确的预测,则必须从各方面综合起来考虑,甚至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

金融机构在分析金融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后,必须估量自己的承受能力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如果金融风险导致的损失将对它的收益产生较明显的影响,会影响其声誉和股权的市场价值。

(1)哪些项目存在金融风险,受何种金融风险影响?

(2)各种资产或负债受到金融风险影响的程度如何?

通过对风险暴露的分析,管理者就能决定哪些项目需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哪些项目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并根据不同的金融风险制订不同的方案,以取得最经济最有效的结果。

2)分析金融风险的诱因

金融风险是由于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的金融风险具有不同的诱因。一种货币的汇率风险最根本的原因是该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货币购买力、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政策的变化,另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政治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利率风险最根本的因素是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关系。而这种供求关系又取决于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货膨胀率、经济周期等因素。价格风险、衍生品价格、商品价格风险也都取决于市场的供求。信用风险的和经营风险则主要取决于经营管理能力。信用风险的主要成因是授信对象的经营管理水平、收益能力等;而经营风险的主要成因是经济主体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防范措施等。

通过对风险成因的诊断,管理者就可以分清哪些金融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哪些金融风险是可以分散的,哪些金融风险是可以转移的,哪些金融风险是可以自担的。

2.风险分析的方法

(1)风险逻辑法:即从最直接的风险开始,层层深入地分析导致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指标体系法:即通过财务报表各种比率、国民经济增长指标等工具进行深入分析,或者以图表形式判断趋势和总体规模。

(3)风险清单:即全面地列出金融机构所有的资产、所处环境、每一笔业务的相关风险,找出导致风险发生的所有潜在原因和风险程度,借此来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风险评估

(一)风险评估的内容

(1)预测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概率。

(2)预测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结果——风险状态。

(3)预测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风险因素。

(4)确定各种金融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明确需要处理的缓急程度——风险程度。

(二)发生概率评估方法

(1)主观概率法:对于没有确定性规律和统计规律的风险,需要通过专家和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来分析和估计概率。这种方法系统误差较大。

(2)时间序列预测法:利用风险环境变动的规律和趋势来估计未来风险因素的最可能范围和相应的概率,包括移动平均法、回归法等。

(3)累计频率分析法:分析利用大数法则,通过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依次画出风险发生的直方图,由直方图来估计累计频率概率分布。

(三)预测风险结果的评估方法

1.极限测试

极限测试含义:是指风险管理者通过选择一系列主要的市场变动因素,然后模拟目前的产品组合在这些市场因素变动时所发生的价值变化。

极限测试步骤:首先,选择测试对象;其次,鉴定假设条件;再次,重新评估产品组合的价值;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

极限测试缺陷:一是测试对象难选择;二是没有考虑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三是可用数据相当少。

2.风险价值

风险价值含义:是指在给定置信度(一般取90%~99%)下,一定时期内资产的最大可能损失值。

风险价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模拟法、结构蒙特卡罗法、分析法等计算方法。

3.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不仅关注特定市场因素的波动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关注在特定的情景下,特定的时间段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对收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情景分析工作的难度较大,它需要分析一系列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三、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

目前,金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各个经济主体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上,具有形形色色的方案,根据对策的性质和特点来分,金融风险管理对策主要分为六种。

(一)预防策略

1.预防策略的定义

所谓预防策略,是指金融风险尚未发生时,人们预先采取一定的防备性措施,以防止金融风险发生的策略。它是风险管理的传统策略。

2.预防策略的应用

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预防策略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它主要被用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该策略是一种主动、积极的策略,所应对的是那些可以预防或者可以避免的风险。

1)在信用风险中的应用

在信用风险管理中,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中实行的信贷“三查”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预防策略。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通过调查借款人的信誉、资本金、经营状况及偿债能力,审查贷款发放的程序,检查和监督贷款的运用情况,可以准确地做出贷款决策。一旦发现问题,银行可及时地调整贷款方案,要求借款人改善经营状况,或变更还款计划。银行通过控制各种风险源,消除潜在的隐患,避免风险的发生。

2)在流动性风险中的应用

为了防止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保证日常业务的正常进行,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准备金。准备金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线准备金。其中,第一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现金和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第二、第三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政府债券、可转让定期贷款等。正是这些第二、第三线准备金有效地防范了流动性风险,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策略。

与其他对策相比,预防策略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会效果良好等优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种策略比较有效地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因此,该策略得到广泛应用。由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所以人们在利用预防策略来避免金融风险时,有时将难免要牺牲一定的收益。

(二)规避策略

1.规避策略的定义

规避策略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技巧,来自觉地规避开各种金融风险,以减少或避免这些金融风险所引起的损失。在各种投资活动中,规避策略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策略。由于风险与收益往往成正比变动,因而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对风险与收益同时兼顾,全面权衡。

2.规避策略的应用

规避策略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策略,所对付的则是那些无法预防或业已存在的金融风险。

1)在风险厌恶者中的应用

对于一个风险厌恶者来说,他在进行投资活动的时候,会尽量减少风险,选择风险小的项目进行投资,而放弃收益与风险并存的项目。

2)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规避外汇风险,人们总是力求持有“硬货币”。所以人们在对外金融贸易中会遵循这样的原则:在出口或发生对外债权时,应争取采取硬货币;而在进口或发生对外债务时,应采取软货币。规避外汇风险的另一种做法就是“配对管理”。所谓“配对”是指将出口收款及其他外汇收入全部存入外汇账户,以供进口付款及其他外汇支出使用。这样,在外汇收支平衡的条件下,汇率的变动风险可以得到抵消。

3)应用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头寸管理

这种策略主要有三种做法:第一,由于利率变动是不确定的,对利率的预测未必是准确的,所以,为求收入的稳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般总是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品种、期限、数量等的调整,尽量缩小乃至消除利率敏感性缺口或持续期缺口,以规避利率风险;第二,通过资产结构的调整,如缩短资产的平均期限或提高短期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来规避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第三,尽量减少外汇持有“头寸”,以规避外汇风险。

(三)分散策略

1.分散策略的定义

分散策略是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并不是把全部资本集中投资于某一种特定的证券,而是将其资本分散地投资于多种不同的证券中。通过投资分散化,一些证券价格上涨而使其获得了盈利,这些盈利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弥补另一些证券价格下降而使其所受的损失。

2.分散策略的应用

定义中提到的分散策略除了可以分散证券投资的风险外,该策略还可以在外汇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中应用。

1)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防止汇率的不确定性变动带来的损失,各种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主体常常保持多种货币“头寸”,使一些货币的贬值所造成的损失为另一些货币的升值所带来的盈利抵消。对一个国家来说,实现储备资产多元化,以防范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储备风险,实际上就是一种分散策略。

2)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避免因个别借款者(尤其是贷款金额巨大者)无力偿还贷款而遭受巨额损失,一些银行通过贷款销售的方式,或与其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贷款的方式,使得自己的授信对象多样化,从而分散风险。

因为分散策略是一种人们运用得较早,并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所以该策略深入人心,被普遍运用到金融风险管理中。

(四)转嫁策略

1.转嫁策略的定义

转嫁策略是指人们利用某些合法的交易方式或业务手段,将自己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

2.转嫁策略的应用

1)在外汇风险管理中应用

在外汇风险管理中,转嫁策略是一种较常见的策略。在对外贸易或金融活动中,人们可通过提前或推迟外汇的支付来转嫁外汇风险。当预期外币将升值时,进口商及其预定在未来进行外汇支出的经济主体应尽可能提前支付,而出口商及其预定在未来有外汇收入的经济主体可能会推迟收款;当预期外币将贬值时,进口商及其预定在未来进行外汇支出的经济主体应尽可能推迟付款,而出口商及其预定在未来有外汇收入的经济主体可能会提前收款。当然在利用这种策略时我们必须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在什么时候收款或付款,不能由任何一方决定,所以必须以合理合法为原则,以对方同意或接受为前提;第二,提前收付款只是将自己的风险加以消除,另一方并没有承担这种风险,因此并不存在转嫁的问题。而只有在推迟支付条件下,由自己承担的风险因这种推迟而转嫁给了对方;第三,提前或推迟收付来管理风险要建立在预测准确的基础上才行,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

2)在各种投资活动中的应用

转嫁策略也可以运用于各种投资活动中,例如,在资产定价中,投资者可以通过提高名义利率,即可将购买力风险转嫁给筹资者。又如,在股市下跌时,股票持有者将股票即时抛出,则可将风险转嫁给买者。

这种策略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转嫁风险必须以有人承担为条件。该策略只是改变了风险的承担者,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风险。

(五)保值策略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保值策略是运用得最多的风险管理策略。保值策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保值策略包括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狭义的保值策略只包括其中的套期保值策略。

1.套期保值策略的定义

套期保值策略一般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金融交易方式,来冲销自己所面临的某种金融风险的一种策略。

2.套期保值策略的主要形式

1)远期交易

远期交易是一种传统的交易形式。简单地说,它是指交易对方在成交后约定在未来某日期依成交时所确定的汇率交割一定数量的某种外汇的交易形式。分为固定交割日的远期交易(交割日是在成交时固定好的)和择期交易(将规定的一段时间内的任何一个营业日选为交割日)。

2)掉期交易

所谓掉期交易,是指人们在外汇市场上同时做两笔交易,其中一笔是买进,另一笔是卖出。这两笔交易的货币相同,金额也相同或接近相同,但期限不同。例如,投资者买入1000美元现汇的同时,又卖出1050美元的期汇。这两笔交易中,一笔是因为人们从事某种投资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另一笔是为了前一笔所承担的风险的需要而进行的。所以这一期间无论汇率如何变动,他们均可以用一笔交易的盈利来弥补另一笔交易的损失,从而实现保值。

3)金融期货交易

金融期货交易是指人们在集中性的市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所进行的标准化的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期货交易之所以能起到保值的作用,是因为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受到相同因素的影响,价格变动是基本一致的。所以,在金融期货市场上建立一种与其现货市场方向相反的部位,并在期货合约到期前通过反向交易而将此部位冲销。人们总可以在一个市场获利,而在另一个市场受损,以获利弥补损失,达到保值目的。

4)金融期权交易

金融期权交易也是一种新的套期保值策略。所谓金融期权是指人们在支付少量期权费之后所获得的、可在未来某特定时间以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的一种权利。

与掉期交易和金融期货交易有很大不同的是,该策略既能将潜在的损失控制在有限的、已知的范围内,又能在相当程度上保住可能获得的意外收益。

(六)补偿策略

1.补偿策略的定义

补偿策略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途径,对业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金融风险损失,寻求部分或全部的补偿,以减少或避免实际损失的一种策略。

2.补偿策略的应用

1)在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人们通常实行的“加价保值”和“减价保值”,实际上就是一种补偿策略。其实质是通过进出口价格的调整来补偿自己在汇率变动中所受的损失。加价保值适用于出口收汇的场合,即若出口商愿意接受软货币,则可在出口价格中加进预期该货币贬值的因素,从而通过出口价格的提高来弥补货币贬值的损失。而减价保值适用于进口付汇的场合,即若进口商愿意支付硬货币,则可在进口价格中减去预期该货币升值的因素,从而用降低的价格来补偿货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2)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中,担保和抵押也是被普遍运用的补偿策略。在贷款合同中带有担保人的,如果债务人到期不能还清全部债务,则担保人必须按合同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代为清偿债务。如此,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即可避免因债务人违约或丧失偿债能力而造成的损失。在抵押贷款中,若借款人不能如数还清本息,银行有权处理抵押物品,由于抵押物的价值一般高于被抵押资产的价值,因此,通过抵押,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因信用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可得到全部补偿。

3)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各种利率协议实际上也是人们比较常用的补偿策略。例如,借款人为了避免因利率上升而遭受损失,便向某金融机构买进一份利率上限协议。日后,若市场利率升至协议规定的上限以上,则超过部分就由出售该协议的金融机构给予补偿。

补偿策略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保险。保险是指人们通过购买保险,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当发生损失时由保险公司给予补偿,从而避免或者减少实际损失的一种形式。

风险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的关系见图2-7。

图2-7 风险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的关系

四、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1.风险管理方案的定义

风险管理方案是指金融风险策略、金融风险工具、金融风险管理程序等的统称。

2.风险管理方案的内容

风险管理的方案包括以下几项。

(1)风险管理结构:包括风险管理的任务、职责、责任、政策、方法、控制和信息工具;

(2)风险管理质量:包括公司哲学、文化、培训、意识和如何加强有利的行为。

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是指实施所选择的风险管理对策并不断地通过各种信息反馈检查风险管理决策及其实施情况,并视情形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此更加接近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过程包括前台、中台、后台三个环节,能够对所有商业交易相关方面进行执行、获得、记录、过程化和处理。

五、风险报告

(一)风险报告的定义

风险报告是公司定期通过其管理信息系统将风险报告给其监管者和股东的程序。

(二)风险报告的意义

风险报告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了解风险管理结果的窗口和企业风险情况沟通的工具。风险报告程序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市场、业务和方法的变化,需要不断增加报告的种类和方法。

(三)风险报告的要求

风险报告应符合以下条件:

(1)输入的数据必须准确有效。

(2)报告具有实效性。

(3)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四)风险报告的类型

经常使用的风险报告包括资产组合报告、风险分解报告、最佳套期保值报告、最佳资产组合复制报告。

六、风险管理的评估

金融风险管理的评估,是对风险度量、选择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决策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业务人员的业绩和工作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总结,为以后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做准备。其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就是事后检验,事后检验是一个有用的评估市场风险测量和方法集合的工具。事后检测的结果出来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或是对模型进行调整,或是重新评估定价和损益行为。事后检验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用汇总和测量总的资产组合风险的风险价值方法与实际的经验损益数字进行比较;第二,比较理论和实际的损益,检验每一个用于估价和控制公司头寸风险的模型是否覆盖所有的风险要素。

七、风险确认和审计

风险确认和审计包括内部和外部审计员对风险管理程序的检查要求。风险管理作为内部一项独立的业务,它的发展对公司内部和外部审计员的职责、任务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外部审计员来说,这意味着工作重点从检查公司财务记录的完整性扩展到评价其风险信息完整性。

(一)风险确认

风险确认是指确认公司正在使用的风险管理系统和技术是有效的。

风险确认包括:①正规的风险管理检修;②复核风险管理程序。

(二)风险审计

(1)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计,主要检查风险管理程序的完整性。

(2)外部审计:是指外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计,主要检查公司财务记录的完整性。


案例分析


冰岛的“国家破产”

一、案情

冰岛,一个美丽富饶的北欧温泉岛国,被联合国选为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国家。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面临“国家破产”的危险。

2005年,冰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975美元,位居世界第三。除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之外,原来冰岛还是世界上第二长寿的国家,以及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人类发展指数,被誉为“世上最幸福国家”。而如今,冰岛市值排名前三位的银行已全部被政府接管,冰岛货币克朗自2008年以来贬值已超过一半,很多冰岛人甚至产生了移民的想法。

(1)2008年10月9日,冰岛市值排名前三位的银行已全部被政府接管。数据显示,这三家银行的债务总额为61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冰岛GDP的12倍。

(2)冰岛出现严重金融动荡,冰岛克朗2008年1月份以来贬值超过一半。

(3)冰岛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俄罗斯等申请援助,以应对金融危机。

二、原因

1.直接原因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偿债能力的危机,冰岛的资本不足够偿还这种债务。一开始是流动性的危机,中央银行帮助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但中央银行的责任没有很好地履行。冰岛这样的一个小国家有自己的货币,流动性的问题是致命性的。

2.根本原因

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反而鼓励银行的投机行为。冰岛与欧洲的其他国家一样,对自己的金融体系进行了私有化、放松了管制。私有化之后带来了投资的繁荣,以及资产价格的上升,以及资产价值的泡沫。国际的贷款人愿意把资金无限制的贷到冰岛,而且房价在上升,股票市场也在上升。银行体系出现了问题,这是因为,首先冰岛从一个简单的存款制度变成了一个全球的国际金融的中介机构,银行体系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银行监管机构也就是中央银行,没有能力完全地了解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三、启示

(1)发展金融业必须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做后盾。冰岛政府把筹码过多地押在虚拟经济上,使风险被扩大导致到无法控制的地步。简而言之,冰岛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本,然后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项目,进而在全球资本流动增值链中获利。这种依托国际信贷市场的杠杆式发展,收益高但风险也大。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资本的流动,一个国家可以搏杀于全球资本市场,参与金融利益的分成,并攀上全球金融生态链的高端,但前提是有足够强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从经济规模看,冰岛似乎并不具备这种实力。

(2)国家不能放松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冰岛之所以出现危机,是由于金融业扩充过度,银行和大商家纷纷涉足高风险投资。但政府对此不仅坐视不理,反而鼓励它们大举放贷,国民又常年习惯靠借贷消费,由泡沫形成的经济繁荣毕竟是脆弱的。对这种严重失衡的状况,冰岛政府和中央银行不仅视若无睹,政府反而鼓励银行发放更多贷款和承担更高的风险。而金融评级机构早在两年前便对冰岛银行业的情况表示关注,但冰岛当局毫无动作,2008年8月,冰岛的银行监管者还宣称其银行体系稳固可以抵御很大的金融冲击。但言犹在耳,冰岛最大的三家银行在不到一个半月后全都出了问题。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预防策略 规避策略 转移策略 对冲策略 风险报告 风险补偿策略 保值策略掉期交易 金融期货交易 金融期权交易 极限测试 情景分析

二、问答题

1.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哪些?

2.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模式优缺点有哪些?

3.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分成哪几个阶段?

4.金融风险管理对策主要分为几种?

5.风险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6.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三、讨论题

1.讨论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模型的优缺点。

2.讨论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