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予孩子一把钥匙,但世界需要孩子自己开启
最近几年来,不管是在我讲课时,还是在微信上跟我互动,父母们跟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陈老师,自从有了孩子后,我看多很多育儿方面的书,也听过不少关于家庭教育的课,那些教育孩子的道理,我都懂,可是,一旦真的面对孩子时,学的这些知识一点都用不上。总是忍不住对孩子管这管哪、指手划脚,这样做的结果是跟孩子不欢而散。管吧,管不了;不管吧,又担心孩子将来过得不幸福,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困惑的父母其实都是想替孩子做一些事情,而事实上,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经历,无法替代孩子成长,无法替代孩子负责任,我的万能办法就是,所以给孩子一把开启幸福的钥匙,让他们拿着这把钥匙,来打开他们世界的大门。
我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父亲。多年来,我在教育女儿的道路上,也是一路摸索着走过来的。直到现在,大学已经毕业的女儿,还笑着对我说:“爸爸,你知道吗?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对你特别不满。”
我问她:“是不是你刚上小学时?”
她点点头:“那时你让我学这学哪,对我管东管西,让我好烦啊。等我上大学后,我开始感激你了;现在参加工作后,我对你不只是感激了,而是崇拜。”
女儿的一席话,让我感慨万千。我打趣她:“给我谈谈嘛,我在你这里,是怎么从让你‘烦’再到‘崇拜’的?”
她说:“我刚上小学时,你给我定规距,每天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培养兴趣,但不必当作特长去学,可以当作以后调节生活的工具。”
女儿的话提醒了我,记得她那时喜欢游泳和钢琴,想报班,我答应了,但告诉她,报了班,一定要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坚持学下去。上高年级后,因为课程增多,她怕耽搁功课想放弃,我没有同意,劝她不要半途而废。每天花出哪怕半个小时来学钢琴,同时让她一周去两次游泳馆。
对于我给她定的规距,她很不满。但是因为我是一个遵守规距的人。所以,女儿的反对无效。
然而,正是我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让女儿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养成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在选择做某种事情时,不是基于功利性,而是为了学更多的知识,并且一旦选择,不会轻言放弃。
女儿上初中时学的书法,上高中时学会了古筝,上大学后她迷上了做美食,等等,一直都没有放弃。
由于她有这么多的兴趣、特长。女儿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有趣。
给孩子一把钥匙,那就是榜样,榜样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爱玩、没有恒心,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却被常常被部分父母们剥夺了,孩子的大量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补习,父母的兴趣班,补习班占用了。控制得死死的。有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写作业高达3小时,是全球均数的2倍。孩子们因此成了熬夜族,普遍睡眠不足7小时。值得提出的是学习质量不高。
在花一般的岁月,却无法像花一样自由呼吸和开放。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没办法,孩子上学时不吃苦,将来如何接受竞争的社会?
孩子学习不是坏事,但孩子学习质量为什么不高?是没有建立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未知探索的勇气,对学习的习惯的建立,在这些方面很简单,那就是父母的榜样作用极为重要。
“倘若没有了自由,人的生命绝不可能在囚笼里开出绚烂的奇葩。”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忠告,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应是一个深刻的警示。我们再也不能将孩子心门锁死,把心智之门要交给孩子们一把通向自由的钥匙交还给孩子,这样,他们才会飞翔,才会像小涵所期待的,跟小树一样得意。同时不是对孩子放纵,不管,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构建起孩子的独立成熟心智的边界。
这把通向心智灵魂自由的钥匙交还给孩子,是开启孩子幸福的钥匙,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如下教育中逐步在孩子心中构建最基本的特质与能力(表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