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象棋的先驱者——记戚惊萱
戚惊萱,国际大师、国家特级大师、高级教练。中国第一代国际象棋专业棋手的领军人物。1974至2004年间获全国赛两届冠军、五届亚军;曾获中法对抗赛个人冠军以及南斯拉夫国际公开赛等个人冠军。曾率领上海队获得13次团体冠军,亦曾担任国家队教练,带领中国女队在国际象棋奥赛中获得良好战绩,为谢军首次夺得女子世界冠军立下战功。曾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兼技术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后任上海队教练至退休。
中国国际象棋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威震于70年代末,风靡于90年代初。
1956年前后,在国内,民间自发性地展开了国际象棋对抗赛;1957年,有关单位已组织全国性比赛。“文革”始,国际象棋比赛被关停了10年。直到1978年,我国才首次参加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此后,中国刮起了国际象棋“旋风”,开始挺进世界行列,令世界刮目相看。到了1991年10月29日,谢军在女子世界锦标赛上战胜前苏联名将奇布尔达尼泽,登上女子世界冠军宝座,打破了苏联41年、欧洲64年在该项目上对女子世界冠军的垄断,中国女子国际象棋由此腾飞,终成世界超一流水平的团队,震撼了世界。
短短几十年,中国国际象棋从民间到世界超一流水平的突飞猛进,何因呢?这自然离不开中国人的志气和精神,更因国际象棋队伍中有着优秀的人才力量,是他们的精气神打败了世界各国高水平的棋手。本文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被世界棋坛称为“戚旋风”的戚惊萱。他不仅是中国国际象棋男队的骨干,也是中国女队夺冠的推手,他是中国国际象棋从“无”到“优”进程的参与者,也是见证人。
戚惊萱,上海棋手,两届全运会国际象棋冠军,中国参加亚洲比赛与世界比赛的主力队员,为我国冲出亚洲立下战功;1991年始,他以国家集训队教练组组长身份,为谢军在女子世界冠军决赛中战胜马里奇和奇布尔达尼泽立下了汗马功劳。
雏凤清于老凤声
人道是少年出英才,戚惊萱当算一个吧!
戚惊萱出身在工人家庭。1961年,他就读于上海敬业中学。他既无家庭的启蒙,周围也无大师的指点,就凭着与生俱来的喜欢下着棋。这一年,上海棋社举办的国际象棋暑期培训班在敬业中学招生,略会些象棋的戚惊萱去报了名。当时他对国际象棋还是陌生的、朦胧的,只是抱着好奇心,进入了培训班。屠景明、尤国钧、黄鑫斋等当时棋坛名将为他们讲授,戴着皇冠满盘驰骋的皇后,造型逼真跨栏而跃的马……纵横交错的64格棋盘与造型生动的32个棋子,性格内向的戚惊萱被深深地吸引了,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仿佛命中注定要与国际象棋厮守一辈子似的,他开始乐在“棋”中了。
暑期培训班每周只安排半天学棋,已入迷的戚惊萱深感不能满足,便在每盘棋上下功夫。他为自己立下规矩:必须搞懂每盘佳局的着法旨意,并死死地把它背下来。有时他边吃饭边背棋谱,常常闹出筷子还未夹到菜便往嘴里送的笑话。正因为痴迷,才使得戚惊萱进步飞快。培训班结束,戚惊萱已成了一匹黑马,在班中脱颖而出,他被市里选中,参加了上海市少年儿童棋赛,开始了戎马倥偬的赛场生涯。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人生第一局的初捷如何在险中得胜的情景——
执黑的戚惊萱与夺标呼声最高的执白的小将一战,令培训班的教练叫绝。中局时,戚惊萱少兵已处下风,后翼一马又与全军失联,眼看要被活捉,他不甘就缚,东冲西突;白方也毫不放松,派出重兵穷追猛打……然求胜心切的小将中了戚惊萱的“拖刀计”,王翼露出空虚,戚惊萱得以弃车咬马,撬开王城,皇后和象迅即猛扑而进,一举拿下白棋。在此次对弈中,戚惊萱开始感觉到棋赛和行军打仗一样,需要战略战术,也需要远见与决断。
有千里马,自然有伯乐。1963年,初中毕业后的戚惊萱被保送到上海市青少年体校棋类班学习。班里只有他和张伟达两个学生,他们上午读书,下午学棋。教练刘镇国一丝不苟,从意大利、苏格兰、西班牙开局教起,到中局战术,实用残局……不仅在理论上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且还注重实战训练,他经常带着两个小学员到上海棋院寻找全国闻名的棋手徐天利、黄鑫斋、许宏顺下指导棋……教练说:“实践出真知,只有与棋坛高手过招,摸爬滚打,经输赢的搏杀方能真正认识什么叫下棋。”教练的苦心,戚惊萱的用心,1964年5月,脖子上还挂着红领巾的小戚在杭州的全国赛中战和了全国亚军邓文湘、张东禄,战胜了第四名刘成万、第五名李中健,而被破格评为这次比赛的优秀棋手。功到自然成,戚惊萱成了上海市棋类集训队的一员,与以前教他的老师徐天利、黄鑫斋成了一条战壕中的战友。时为1964年。
15岁的戚惊萱有一头竖起的硬发,浓浓的眉,深邃的眼,他总是寡言少语,似乎整天在想些什么。他的目光已不再停留于现有的棋谱上,开始收集国际象棋的最新讯息,研究名手的对局记录,探寻他们的战术布局,然后背记各国名手的开局,他以笔记形式点评最佳棋局,并把与棋友兼老师徐天利、黄鑫斋等人对弈的每一局都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后复盘,探找输赢得失的原因……小小年纪的戚惊萱开始有了自己新的目标:“我要成为世界超一流水平的棋手,为国争光。”“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智出乎争的戚惊萱在反复的实战中大有出挑,他于1965年在银川全国赛中进入第6名,到了1966年,又连胜前三名黄鑫斋、邓文湘和刘文哲而跃至第4名。很快,他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文革”中的逍遥派
正当戚惊萱的棋艺如日方升之时,“文革”爆发,一切意想不到的事情全发生了,正常的秩序全被破坏,学生不上课,工人不上班,农民不下地,顷刻之间,全国陷入“红色海洋”之中,满街唯见红宝书、忠字舞,还有戴高帽子、剃阴阳头的“牛鬼蛇神”。中国动荡了,人心迷茫了……被归在无政府主义旗下的象棋,尤其是修正主义舶来品国际象棋,罪大恶极,从全国到基层的各个棋队顿时瘫痪,无人管理,更无比赛,棋手们也被挂了起来。此时18岁的戚惊萱面对这一切乱局,倒也显得淡定,他认为自己的战场依然在棋坛。他不参加造反派,也不参加保皇派,只躲在阁楼成一统,研究自己爱好的国际象棋。
1970年,本来已同虚设的棋队正式宣布解散,戚惊萱被分至一家工厂的翻砂车间工作。翻砂铸造,是用粘土粘结砂作造型材料生产铸件的工艺方法,须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冷却凝固后获得产品,其中涉及到设计、木模、修复、打磨、除砂等过程,是一件又苦又累而又有技术的战高温活儿。从未经历过此项工作的戚惊萱竟然很快掌握了翻砂的流程。他说:“这是上级分下来的工作,是工作就应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去做。”不久,厂里又分他到钳工车间,从未学过制图的戚惊萱跟着师傅很快学会了设计并自己制图,他说:“这也和下棋一样,只要专心投入,没有学不会的。”
戚惊萱感叹地对我说:“我也得感谢这段时间,在厂里只要把活儿干好,留出的空间与时间都是自己的,我想看书便看书,我想背谱便背谱,工人师傅对我也十分宽容,有时我还摆开棋谱自己琢磨着,也没人来管,他们根本没把国际象棋看作洪水猛兽。”
轰轰烈烈的“文革”似乎对戚惊萱没有影响,白天上班劳动,晚上,节假日,他找志同道合的棋友捉对厮杀,宽敞的体育馆容不得一张小小的棋盘,但家里的饭桌、写字台乃至缝纫机台板上还是放得下棋盘的,他与许宏顺、张伟达、刘镇国、李绍德、林峰一起,轮流在家举办对抗赛,从6人对抗到8人对抗,直至16人分组对抗,鏖战激烈,有时一下便是7~8个小时,通宵达旦,直到晨曦微露,他们才朦朦胧胧揉着眼,各奔自己白天要去的岗位。除了下棋,他们还私下收集棋书,摘抄世界名家棋谱,甚而对这些名家的棋路棋风和性格都做了逐一研究。那个时代,戚惊萱虽然感受到一些打打杀杀的造反气氛,内心却静得像置身世外桃源一般,他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自由王国的国际象棋之中,因为他心中明白:“自己的职业是国际象棋,国际象棋的属性是世界的,绝不可能因为中国的一场革命而被革掉的,待运动一过,国际象棋也一定回归中国,中国的国际象棋也一定会东山再起的。”这些想法,在当时来看似与世道不合,或有些天真,有些反动,然而恰恰就是这天真的“反动”道破了真理。如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戚惊萱不就是成了真理的预见者了吗?
有人会说:“他们这些人是痴迷,傻玩。”这话说对了一半,这些叛逆青年确实有点痴,有些傻,但,他们却不是为了玩,他们在留守,在坚持,在保存实力,他们期待有一天,中国国际象棋这条天龙会腾空而起,冲出亚洲,飞向世界。
棋坛刮起“戚旋风”
20世纪70年代初,亚洲国际象棋比赛十分活跃,而独缺中国,未免有些遗憾。那时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及亚洲棋协经常向中国发出邀请,而中国一直沉默着。1973年,周恩来总理发了声音:“亚洲国际象棋应有我们中国一席之地。”中国国际象棋的春天终于到来,全国棋队纷纷重建,各地的棋手一个一个从“地下”冒了出来,从暗处走向明处。戚惊萱也很快被从厂里调回上海国际象棋集训队,积极备战,迎接1974年全国赛。起先,领导还十分担忧“文革”太过影响运动员,刀枪生锈了,技术生疏了,难得名次,便顺着当时的口号安慰大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而信心十足的戚惊萱却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不会给上海坍台的!”果然,1974年,戚惊萱获得了全国亚军;1975年,他力克群英,夺得了全国冠军。
珍贵史料:南戚北刘对阵图——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两员大将在全国赛中相遇
正在大家为他庆祝夺冠之时,戚惊萱却很快钻进棋室去享受自己的天堂生活。只见他凭记忆把赛场上走过的24局棋,一着不漏、一步不差地全都复盘出来。按常规,一局棋少的要四五十个回合,多的有100多个回合,24局棋得有多少个回合?但戚惊萱竟然全都复盘出来,这非凡的记忆力,惊呆了棋友,而他却说:“但无妨,背功啊,平时多练多记就行了。”我们平时喜欢说:“抓铁铁上留指纹,踩石石上有脚印。”戚惊萱若不是平时下功夫,焉得复盘如数的好记忆呢?
1975年秋,中国男队迎来了首场恶战——与亚洲当时首屈一指的菲律宾队对抗交战。菲律宾队拥有一名特级大师,三名国际大师,而当时还未出过国的中国队队员中没有一个是国际级头衔,两队实力之悬殊显而易见,但中国队毫不怯战。戚惊萱一上来便遇到特级大师托雷。
对阵初始,托雷有些漫不经心,显然没有把戚惊萱放在眼中,但托雷下得并不轻松,经过6个小时零2分,62个回合的苦战,托雷才勉强获胜。此时的托雷又是吃惊,又是欣喜,想不到中国有这样的猛将。过了5天,交流赛场移至上海,托雷再与戚惊萱对垒,稳健的戚惊萱一改棋风,弃子抢攻,妙着纷呈,激战了5小时37分,50个回合,戚惊萱扭转乾坤,扳回了一局。使托雷更为惊奇的是:从第二轮起,他团队的3名国际大师均败在戚惊萱手下。托雷被棋风稳健又能随机应变、斗志顽强的戚惊萱折服。此时,香港一家报纸以“中国棋坛上刮起了一股强大的旋风”为题报道了戚惊萱力克菲律宾名将的故事。从此,“戚旋风”便成了戚惊萱的雅号,风靡世界棋坛。
输给戚惊萱的托雷不但没有扫兴,反而为亚洲能崛起的中国新秀而高兴,他无私地向国际棋联主席尤伟极力推荐戚惊萱。也正巧,尤伟那时正在广州访问,听了托雷的汇报描述后,有些将信将疑。是真的吗?中国有这么好的选手吗?世界冠军获得者尤伟写过70多部棋著,他对中国当时的国情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遭“文革”洗劫后的中国还来不及复苏,国际象棋项目开展尚未完全正常,怎么会跃出个戚大将来呢?于是他决定赶赴上海,会一会这位新杀出来的“戚旋风”。
这是一场实地考试,主考官便是享有绝对权威的尤伟。
这年11月5日,上海锦江饭店一间幽静雅致的房间里,一老一少正在对弈,特别认真的尤伟对戚惊萱说:“这次要下满两局,并必须做好对局记录,也要用计时赛钟,总而言之,一切都得按正规棋赛标准进行。”这时的尤伟明摆着告诉戚惊萱:“我们是玩真的,你就拿出你的看家本领来吧!”文静而不善言辞的戚惊萱微微地点了点头,似在接受挑战。
交战开始,戚惊萱面对这位国际特级大师,一点儿也不示弱,他仗先行之利步步紧逼,尤伟不料戚惊萱来势如此之猛,便四处扎营,以守为攻,但最后还是抵挡不住戚惊萱猛烈的攻势,在两个半小时内,被戚惊萱攻下城池。休息了一会,尤伟主动提出将预定在第二天进行的那局棋也提前在今天下完。戚惊萱欣然接受。两人重摆棋局,一直杀至半夜时分,尤伟赢了,但赢得十分吃力,爱才心切的尤伟兴致勃勃,他摆了几个中局局面和残局习题来考考戚惊萱。基本功扎实的戚惊萱反应灵敏,对答如流,尤伟十分满意。天下没有比伯乐相中千里马更高兴的事了,尤伟拍着戚惊萱的肩说:“未来的世界冠军是属于中国的了。”从此,他像托雷一样,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无名的中国棋手戚惊萱引向世界棋坛。
难忘的“佬偓之战”
戚惊萱不负众望,自1977年起,他代表中国迈出国门,一路上闯关斩将,先后战胜了曾是世界第三名的丹麦国际大师拉尔辛;世界八强之一、十届南斯拉夫冠军、国际特级大师格里格利奇;两届全苏冠军、国际大师瓦加良,还有幸与当代世界棋王卡尔波夫在世界大赛中对阵。
八年中,戚惊萱辗转沙场,激战无数,而令他刻骨铭记的一场大赛还是1985年在菲律宾的“佬偓之战”,戚惊萱说:“这场战役算不上我的丰功伟绩,对手也仅仅是亚洲级的选手,然这却是我一生中最深刻的绝唱。”
1983年,在印度新德里,作为中国男队首席棋手的戚惊萱和队友一起,第一次从菲律宾队手中夺得亚洲团体冠军。时隔2年,中国男棋手第一次在菲律宾国土上夺得个人赛冠军,有一代亚洲霸主之誉的菲律宾被中国人取而代之,彼时的滋味,只有棋手们的内心才能真正体味到。
1985年3月,戚惊萱和李祖年、叶江川及领队徐家亮一起参加在菲律宾佬偓举办的世界男子冠军赛11区分区赛。他们下榻在四面临海的珍珠岛,宾馆是一流的,房间很大,也很豪华,阳光、沙滩、海浪、热带植物,处处诱人,时时袭人,但戚惊萱却无心观景,他沉甸甸的心一直记挂在棋盘上,内心总感有些不对劲。果然,开局不利,第一轮时,戚惊萱遭到了迎头一棒,又被同队的李祖年逼平,处境骤生险恶,不知怎地,他突然感到自己独居的房间有些空荡,孤寂、苦闷侵袭而来。怎么办,放弃?不行,决不能坐以待毙,唯一的办法只能咬紧牙关去较量,去搏杀,紧紧地追上去。苦闷中的戚惊萱在房间内来回踱步,反复思索下午对局中可能出现的局势和作战方案、战略战术。有备而战,信心有了,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快流逝,寂寞感自是也随之消失。
在第三轮中,戚惊萱战胜了菲律宾国际大师马斯卡里纳斯;第四轮中,他用“楚茨文克”排局似的残局斗争,使澳大利亚国际大师推枰认输;第五轮,心情较为放松的戚惊萱又使一位澳大利亚棋手俯首称臣……他一跃而上,与同队李祖年同以6.5分暂时领先。最后一轮是戚惊萱迎战有着不败纪录的印度尼西亚国际特级大师阿迪安申。战胜他,戚惊萱便获桂冠,战败了,便名落孙山。戚惊萱知道,必须背水一战。
戚惊萱执白与阿迪安申对阵开始,为了先立于不败之地,戚惊萱主动把局势转化成容易掌控的典型正统防御。这时,邻桌传来佳讯,叶江川取得优势,李祖年和局已定,中国队已稳稳地获得了11分区赛的冠军。不用担忧冠军旁落他国了,为能打破均势,戚惊萱毅然调整战略部署,采用了异向易位、激烈对攻的方针。此时的阿迪安申也被战斗的激情所笼罩,大有必胜之念,他咄咄逼人,孤注一掷,两度弃兵,企图打开a线,用叠车迫使对方退守。戚惊萱虚晃一枪,连环马占据有利位置,反而迫使阿迪安申首尾不顾,只得破釜沉舟,作最后挣扎。恶战中,戚惊萱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步步为营,凭借连环马的护卫,王得以安全转移。再马踏中心,隔断黑后通往后翼攻守之路,使得对方回天乏术。当阿迪安申无奈地把自己的后轻轻移向棋盘中心放倒,表示认输时,中国队沸腾了,我们赢了,我国的个人赛成绩终于跨出了艰难的一步,取代了亚洲劲旅菲律宾,走向世界了。戚惊萱也从老成少年成了一个顶天立地、敢于担当的血性男子。
还有一桩今日青年人可能不了解也难以理解的事件。中国的第一位国际特级大师,本有可能是戚惊萱——早在1978年,中国首次组织男队参加的第23届国际象棋奥赛结束后,举办国阿根廷最著名的报社《号角报》,趁势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国际特级大师邀请赛,正值声名鹊起的戚惊萱,作为特邀代表参战,表现出色,本是获取特级大师称号的极好机会(当时年代,中国参加此类可获等级称号的国际赛事机会稀缺),却因为是循环赛制,无可避免遇到了以色列棋手——当时,中国外交抵制以色列,包括各项目运动员,一律不得与以色列人交手。总共就十几人啊,都是高手,凭空少下一盘白让1分,名次尤其是等级分都大受影响。空怀一身棋艺的戚惊萱只能眼睁睁看着国际特级大师称号失之交臂……
惺惺相惜,著名的特级大师纳道尔夫对戚惊萱之弃权错失晋级深感惋惜,专门撰文叹息此事。这篇文章从《号角报》转载到中国的《大参考》,国内有关领导受到了触动。不久,中国运动员不得接触以色列对手的禁令,悄然取消了。戚惊萱的“牺牲”,为中国更多的运动员免遭此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谢军幕后的大推手
1991年秋,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谢军与连续保持13次世界冠军的前苏联棋手奇布尔达尼泽对决,最后以4胜2负9和,积8.5分的总成绩击败对手,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这里是戚惊萱珍藏的一组谢军夺冠后的照片(1991年秋)。
书写历史纪录(中立者为戚惊萱)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夫人致贺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致贺
电视屏幕上的庆功会(右二为戚惊萱)
谢军打破欧洲一统天下64年的局面的消息,如卫星发射似的震撼了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从而一举把少数人“游戏”的一个体育项目推向了历史的巅峰,也成了中国国际象棋爱好者自豪的资本。时为国际象棋领队兼教练的林峰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中国国际象棋队是一个整体,谢军是这个整体的代表。如果把这场比赛看作一对一的较量显然是不够全面的,谢军与奇布尔达尼泽之争,恰是齐心合力的中国人击败了缺乏支持与后盾的前女皇之争。”是的,中国向来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团队精神,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嗨,天下真没有中国人办不好的事呢!
确实,在谢军后面有一面坚强的后盾,当时的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早为棋队定好了调:在目前情况下,男队要拿世界冠军很难,不如我们先抓女队,以她们为突破口,让她们先夺冠军。具体的办法还是发扬中国运动员的优良传统:男帮女,老带新,集中全国最优秀的教练和运动员,集中攻坚。
作为全国国际象棋最优秀的棋手,戚惊萱很快被调至北京,担当谢军的教练组组长。其实,戚惊萱早就认识谢军了,即是1983年的夏天,他代表中国队去孟加拉国参加亚洲锦标赛。在北京集合期间,老朋友王陛钧请他去测试一下才从象棋转行过来的谢军。此时的谢军还是豆蔻初开的少女,刚刚获得北京市女子少年组的冠军。因为才刚转行,故王陛钧希望戚惊萱让谢军一皇后,下两盘棋。谢军输了,但她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使戚惊萱记忆犹深,“后生可畏,前途无量。”戚惊萱对我说,“我说这件事旨在告诉大家:那时谢军13岁转行学国际象棋,而现在学棋的小朋友有的只有五六岁,你们比谢军起步要早,条件更优越,焉知将来不能超过她呢?你们要有谢军的勇气和信心。”
谢军一行集训队被拉至远离北京城的老山基地,偏僻,冷落,白天人迹稀少,晚上只能见到鬼火似的几盏闪烁的灯光,集训队就在这种封闭式的环境中训练,迎战世界比赛。
戚惊萱主要任务是收集奇布尔达尼泽的资料。那时没有电脑,只好从《国际象棋情报》上搜索整理。戚惊萱从奇布尔达尼泽的常用开局中,找出了谢军对她先发制人或后来居上的开局方案。“抢得先机乃上兵之策。”戚惊萱还研究了奇布尔达尼泽的几百则对局,他邀请了一些优秀男队员模拟这类棋路与谢军对弈厮杀,以让谢军从中寻求破局的机会。他知道谢军的中局实力雄厚,因此嘱咐谢军必须稳中求胜,谋攻不得操之过急;他知道谢军攻守兼长,因此告知谢军可在战略上虚虚实实,伺机出招。戚惊萱本是稳重务实的人,他将在比赛中的每个细节都尽可能考虑周到,逐一斟酌,尽力做到万无一失。
戚惊萱参加小世界老教授指导团访粤(2016年5月)
比赛开始了。一切几乎都按照教练组事先布兵摆阵的计划进行着,胸有成竹的谢军凭着她的机智随机应变,以顽强的斗志最终拿下了本届世界冠军,把中国国际象棋推向了世界。谢军的成功,很快使中国的国际象棋如野火一般蓬勃地燃烧了起来。泰戈尔曾说:“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我也在想,沉浸在欢庆喜悦之中的全国人民,决不会忘记那些默默无闻而又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的幕后英雄们的。在这里,我们要感谢戚惊萱,向他致敬。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两位主将戚惊萱与陈德(左)30年后重逢
重逢上海老战友朱椿舜,巧见联名春联
名将与粉丝:左起徐俊,戚惊萱,朱良潮,冯慰祖(2017,上海)
从这之后,戚惊萱又默默地带教了居文君、章晓雯、倪诗群,她们有的已是世界冠军,有的还在冉冉升起之中。戚惊萱很注重国际象棋从娃娃抓起,如今年逾古稀的他,还在上海国际象棋小世界俱乐部物色小棋手带教,即使2017年的那场重病,也没能让他就此收山。问他为什么还不休息,他只是微微一笑。我在笑中体味到,在他心中还装着中国的国际象棋。
戚惊萱与居文君参加小世界俱乐部成立20周年庆典(2016年10月)
戚惊萱参加小世界俱乐部成立20周年庆典车轮战(2016年10月)
林峰从弈60周年庆典感言(右为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秘书长许昱华)
国际象棋虽是一项体育竞赛项目,但它也是一种文化,是体现国民精神修养、美德善行的一种表现。纵观戚惊萱的一生,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国际象棋,也没有发表过至理名言、豪言壮语,是一个单纯得再也没有这么单纯的人了,然而他踏实又务实,处处以“我是一个中国人,当回报祖国”的胸怀,认定一个目标,默默耕耘、辛勤地播种着。他成功了,他成为全国国际象棋爱好者心中的英雄。如今,我们天天都在讲中国梦,中国梦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关乎着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民生,孰不知这个中国梦是要用中国人民一个一个的小梦编织而成的,在积小流而成江海的中国梦中,我们就需要戚惊萱这样根植于民众而服务于祖国的人才,有了这样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优秀人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小世界代表探望休养中的戚大师(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