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义利并重,双管齐下
在人才的吸引上,有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原则,那就是义利并重,利可以吸引人,义可以留住人。很多优秀的企业,他们不仅懂得给团队成员高额的收入,还会利用情义、道义、社会大义去感化他们,让每个人在内心深处依赖团队、喜欢团队、感恩团队。
4.2.1 重“利”之下,必有智者
合伙高端人才是稀缺品,且供需严重不匹配,也正因如此,很多企业给合伙人的薪水一路水涨船高。他们求贤若渴,愿意提供高薪,以及各种福利待遇来招揽优秀人才。从网上的一些招聘信息看,有人开出千万元年薪招聘CEO,引起一片哗然。
近几年,确实不断有信息传出合伙公司高薪招聘人才的。
合伙企业中,各个合伙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合伙人之间的相处,也不像传统的上下级相处那样。如果还认为“你是为我服务的”“必须服从于我”那就大错特错了。合伙人所做的工作不是某个环节的补充,而是整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对等的收益,那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业绩都不会上来。所以,做合伙人的老板心一定要大,懂得取舍的道理,只有舍得下成本,合伙人才会心甘情愿地为公司付出更多、创造更多,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4.2.2 用“义”将人心凝聚在一起
提到义,总能想到很多历史人物,关羽、宋江、岳飞……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也正是因为“义气”二字,他们组建了自己最具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刘关张的铁三角;梁山好汉揭竿而起,将赵宋王朝搅得天翻地覆;岳家军,保家卫国威震四方。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群讲义气的人,在利益面前不被诱惑,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才做出了伟大的事业。
然而,在如今的很多企业团队中最缺失的恰恰是“义”。一个人创业也好,做合伙企业也好,都不能单枪匹马地干,有自己的团队、自己的合伙人是必要条件。这一点大部分人都已经意识到了,但如何招募合伙人,处理与合伙人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能悟透。
合伙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西少爷散伙事件,在线教育网站泡面吧分家事件,以及各种私募屡现的分家事件。
案例7
西少爷肉夹馍,曾是一家前途无量的新型创业公司,在互联网上做餐饮曾引发很多创业者效仿。然而,在公司刚刚走上正轨时创始团队却各奔东西。
西少爷三大合伙人,孟兵、宋鑫、罗高景是在2012年年底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校友会上认识的。已在投资机构工作三年的宋鑫,有出来创业的想法,于是通过校友会的关系认识了有技术能力的孟兵等人。三人一拍即合,孟兵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承担了企业大部分资金运作,宋鑫负责豆花配方和制作,罗高景主要负责渠道开发。
三人的合伙曾创下了合伙企业的一个奇迹,开业半天就卖出了1200个肉夹馍。火爆的销售业绩加上“互联网思维”的外衣,开业不到一周,便有投资机构主动找上门,并给出了4000万元的估值。
后来,三人在引资问题上有了分歧,尤其是孟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很长一段时间,引入投资的事情一直僵持着。宋鑫因回西安学习豆花的制作而迟迟未归,这成为他后面出局的导火索。
“原本计划三五天就能回来的宋鑫,却花了整整11天时间在西安,但最终也没能搞定小豆花配方。”西少爷的官方声明如此写道。过长时间的学习再度引起了另外两人的不满,使得他们决定要将宋鑫除名。
后来很多人分析“学豆花”这个事只是一个导火索,关键是经营理念出现了分歧,宋鑫阻碍了公司的进程,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能再继续合作下去了。
不久,宋鑫被要求离开西少爷。尽管之前三人在西少爷五道口店附近的咖啡馆坐下来谈了几次,但都不欢而散,最后还是分道扬镳。
“西少爷”中的几个合伙人单论的话,个个都才华横溢、天赋出众,要管理有管理才能,要做事有做事智慧,做风投有风投的胆魄,达到了很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令不少同行羡慕,然而最终却也逃不过分家的“厄运”。为什么结合在一起反而削弱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性格方面的因素,但更与当前的大趋势有很大的关系。
当前流行的是快餐经济,一切都是利字当头,终身大事都可以闪婚闪离,更何况大家凑在一起做事呢?很多人组建一个团队,目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生怕脚步稍慢就错过了风口,再也飞不起来。于是恨不得今天有什么想法,明天就组建团队,后天直接约见风投要钱干起来——有些人仅仅在咖啡馆或者网上聊了几句,感觉差不多就组合在一起了。这样一来,就难免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最终埋下散伙的隐患。
想快并没有错,但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挑选合伙人,去融合,否则真正在一起做事情时才发现彼此在经营理念上背道而驰,必然会产生隔阂,并逐渐分歧不断。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原因:彼此观点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一些奇葩的理由——你抢了我的风头等。久而久之,在业界似乎形成了一个怪论: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团队中容不下两个以上的有本事、有能力的人。
这些观念看似合理,很有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内心对彼此的不认可、不忠诚,缺乏“义”字精神。义的前提是要有感情的互动,人心的交换,这也是团队的灵魂。
对企业来讲,搞好团队建设同样离不开“义”字精神。自古以来,中国被认为是最讲义气的民族,现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同样需要讲义气。做合伙企业如果没有一点“义”字精神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管理合伙人,招揽人才?“义不负心,忠不顾死”,忠义是一个团队的灵魂,而一切忠诚是以“义”为前提的。只有相互之间有了“义”,才可能彼此忠诚;正是因为有了“义”,才能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分歧;也正因为有“义”的存在,每颗忠诚的心才能跳动着,前进的旗帜才不会倒下。
义在而人在,义去而人散。以义而相聚,会因义气长相厮守。对合伙人有情有义,才能精诚合作;对合伙人有情有义,才能获得无私忠诚。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如此投桃报李,循环往复,相互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团队坚如磐石。由讲义气的人组成的忠诚的团队,就是一支百折不挠的力量。
因此,在团队管理中,管理者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来加固团队成员的关系,最后达到团队的安定和“大治”。团队成员团结起来,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存私心、放弃自我,从大局出发,朝着共同目标前进,这就是以义聚人的核心价值。
4.2.3 同甘共苦,拧成一股绳一起干
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只要企业老板能与下属并肩作战,同甘共苦,就必然能得到下属的拥护,使企业获得一种向心力、凝聚力,使下属的精神状态、工作积极性及创造力饱满膨胀。
20世纪80年代,下海大潮刚刚兴起,不少创业者开起了公司。但绝大部分公司都是一种经营模式:一个老板几个员工,简单的设施,也没什么资金、技术,几乎是一穷二白。但个别公司坚持了下来,最后靠着自身的努力,发展了起来,有的还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案例8
华为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电子品牌,这与其创始人任正非及其团队多年的艰苦是分不开的。1987年任正非43岁,从部队转业来到改革试验田的深圳,成为南油集团一个下属电子公司的经理。然而,他并不甘心只做池中鱼,而是一直在寻找机会准备大干一场。为此,他有时很苦恼,时常徘徊在深圳街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好运降临到他身上。
当时改革开放已近10年,全国的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就在这年,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变得十分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而任正非所在公司负责的产品程控交换机也正处于一个急速变革的关键时刻。
任正非在公司主要负责程控交换机推广,该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就存在,当时的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通过六五计划、七五计划研发出了中小容量的程控交换机。但是当时这样的一些成果,要转化为产业,特别是成为商用化的设备,还有很大的距离。任正非感到进入21世纪后通信产业必将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43岁拉起旗帜单干的任正非,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他的商业头脑。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最初有50多人,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这里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兼卧室。十几张床挨着墙边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加床垫代替。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下属,做得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这是创业公司常见的景象,只不过后来在华为成为传统,被称为“床垫文化”,一直到华为漂洋过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下属仍然打地铺,令外国企业叹为观止。
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什么?除了敏锐的商业天赋外,还有就是心里始终装着下属,与下属同甘共苦的意识,能够调动全体成员心往一块儿想、力往一处使的工作作风。当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奋斗时,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还有什么能阻止他们?
传统企业的成功需要许多人的协助,做合伙企业更离不开团队,离不开各种人才的协助。所以,老板要讲义气,虽然职位上有高低之分,但在人格上不能高人一等,要能与下属同甘共苦。这样,下属才能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自愿协助老板共创辉煌。
失败的老板,其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成功的老板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能够与下属同甘苦、共患难。拥有这种工作作风未必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与下属同舟共济,那么管理就必定达不到预期目的。况且,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来讲,下属是生存之本,是发展之源。纵观大大小小的企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有运气不佳之际、深处逆境之时,这时仅凭几个领导的力量是不足以应对的,必须调动起整个公司所有员工的力量。
这时,一个出色的老板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舵手”,任务是看准方向,动员所有下属,面对困难,共同努力。假如仍端着架子,颐指气使,指使下属这样做、那样做,公司这艘“危轮”早晚会被大海淹没。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靠的是老板与下属的共同努力,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级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老板,一定要做到与下属风雨同舟、居安思危,才能使企业蒸蒸日上。
很多时候,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齐心协力往往是唯一选择;难的是在危难之后,苦尽甘来,仍能与下属共享成果。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企业、团队的领导,身处逆境时应与下属共渡难关,在功成名就时也不独自居功、独享成果。这样才能在下属心目中树立威望,得到下属的爱戴。若是翻脸不认人、过河拆桥,那么势必会为下属所不齿。有谁会愿意在这种人手下做事?下属不是早早走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与下属同甘共苦是一种管理理念,应该融入整个管理活动中。在身处逆境时,与下属共渡难关;在身处顺境时,与下属共享成果。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威望,得到下属爱戴,共同开创大业。一个好的团队应该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