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模式:高职院校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重视顶层设计,谋划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广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握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规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加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全面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如1999年4月,广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穗府〔1999〕26号,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从五个方面对广州市未来一段时间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

(1)确立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针。此方针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产业化、社会化、联合化发展方向。所谓产业化是指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劳动力市场的全面开放为契机,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改革职教体制,讲求规模效益、质量效益和服务效益。所谓社会化是指职业教育要打破行业界限,面向全社会各行各业,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面向全社会办学,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满足社会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所谓联合化是指要调整学校数量和布局,改变专业设置重复、投资重复的局面;要促进投资办学的联合,在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提下,实施跨所有制、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联合,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力促职业教育在投资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实现产、学、研的联合,推动企业与学校联合、培训与使用联合,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把现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引入职业教育,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要促进办学资源的联合,在职业教育内部同一层次之间,中专、职业高中和技校要相互融通、优势互补、专业统筹,并使之与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广州市提出的产业化、社会化和联合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可贵的是,广州市比较早地提出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改革方向,即探索跨所有制、跨地区、跨部门的投资联合。该改革思路与当下国家提倡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是一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2)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目标。如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对现有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改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包括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高职班,支持、帮助民办专修学院办好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班和其他高等职业培训班,通过拓宽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渠道,促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重心逐步上移。可见,早在1999年,广州市就已意识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性,并探索两者间的衔接通道。

(3)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规划要求,包括重组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的数量和布局。如谋划将广州业余大学、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和广州市乡镇企业管理干部学院四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将广州职工大学转制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4)提出“改善办学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要求,包括发挥行业专业性组织的作用,积极聘请相关的经济、工程技术、产业界人士组成校董会或其他形式的办学和专业决策咨询组织,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经费筹措等重要事项。

(5)提出“加强领导,积极保障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详见《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穗府〔1999〕26号)。

又如,2007年8月,为推动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穗府〔2007〕33号,以下简称《规划》),对该市职业教育未来15年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

(1)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要求到2015年,形成结构合理、机制灵活、产学结合、特色突出、自主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教育质量和水平位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充分满足市民终身教育需要的总量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专业门类齐全、国际合作程度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好、适应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职业技术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领先地位,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2)提出优化布局结构。《规划》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建设与城市功能配置、产业布局协调统一的职教聚集区,适度集中高等职业院校、技师学院和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集教育、培训、实训、技能鉴定和职业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促进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努力打造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聚集区和示范区,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根据该《规划》,广州市拟投资300亿元,占地20.2平方公里,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功能的教育城。目前,教育城一期已经开工建设,一期入驻学校13所(3所高职、10所中职),1个技能鉴定中心,规划一期学生规模13.9万人,其中预计2016年入驻12.9万人。

(3)明确办学定位。《规划》提出:市属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和办学规模,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专业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确保达到国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合格要求,建立分工合理的市属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4)创新办学体制机制。《规划》提出:创新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公办职业院校经批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吸纳民间资本,或与国外名校合作办学。对具备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较高、具有鲜明专业特色和发展潜力、能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国有企业办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可探索通过吸收社会资金参股、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方式进行改制,使之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可见,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再次成为广州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详见《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穗府〔2007〕33号)。事实上,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广州市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依托市属公办高校,与企业、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合作,探索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已发展了11所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含教学点),包括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州大学城建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广州大学市政教学点、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广州医学院天河学院、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州医学院广州卫校分教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行知学院。这些高职教育机构体制非常灵活,或国有民营,或国有民助,或校企共建,或高校与社会团体共建……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高职教育机构已成为广州市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在广州大学与企业联合举办的广州大学城建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是广州大学与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创建的一所独立学院,该院最初以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主,当前以应用本科教育为主,现有在校生8700多人;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是广州大学与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二级学院,该院现已成为国内少数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在校生近万人;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是广州大学与广州市政集团合作共建的专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现有在校生7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