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我国大数据发展现状
2012年5月,我国政府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总投资额达几百亿元人民币,专门有人口、法人、空间、宏观经济和文化等五大资源库的建设工程。2012年8月,国务院制定了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文件,推动商业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增强信息产品供给,形成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构建大数据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嫁接;同时,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实施“专项计划”,突破关键技术。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明确了26项重点任务分工及其进度安排。
当前,我国各地发展大数据的积极性较高,行业应用得到快速推广,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75.7亿元,同比增长28.4%。
(一)国家高度重视,政策密集发布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其中强调重点扶持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2015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其中指出:“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地理、人口、知识产权及其他有关管理机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在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就业和社会保障、交通物流、教育科研、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政府机构和企业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服务支撑作用,加强推广应用,挖掘市场潜力,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大数据运用能力,增强政府服务和监管的有效性。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充分运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健全政府运用大数据的工作机制,将运用大数据作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性文件,从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指导我国未来大数据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强调开发应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应按照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构建完善的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协同创新发展,将大数据打造成新常态下经济体制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苗圩,2015)。
工业和信息化部借助项目资金等手段进行前沿部署,支持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国家统计局在新一轮大数据战略合作中,与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在内的17家企业签署了大数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数据对于官方统计的意义在于能够使统计部门获得更加丰富、客观、及时的基础数据,得到更加完整准确的调查总体,这将大大缩短数据采集时间,减少报表填报任务,减轻调查对象负担,提升统计工作效能与质量。未来大数据对于常规渠道的统计数据将不再起到参考作用,而将进一步起到补充和替代的作用。
(二)实施专项计划,助力加速发展
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财政部等通过云计算工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对大数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服务、推广等进行支持。表1.1列举了2014年我国部分部委开展的大数据相关支撑项目。
表1.1 2014年我国部分部委开展的大数据相关支撑项目

(三)地方竞相发展,举措陆续出台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表1.2列举了部分省、直辖市及省会城市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
表1.2 我国地方政府发布的大数据相关文件


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引下,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1)京津冀:产业链条初步健全,集聚效应已显现。京津冀地区在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产业环节涌现出一批领先企业和初创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不断推出大数据相关产品,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从产品到服务的产业链覆盖,协同效应初步显现。2012年年底,北京成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2014年年初,北京牵头打造京津冀地区大数据走廊,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和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成立了近10个从事数据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设立大数据相关专业,加速大数据人才培养;2015年8月,由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筹建的北京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将把北京在交通、金融、移动互联网、医疗等领域丰富的大数据资源整合,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大数据成果转化落地,服务经济社会。
2)长三角:开展布局城市增多,智慧城市、云计算成重要支撑。随着数据资源的丰富,大数据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数据与各行业融合发展。2014年,上海市在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南京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与百度、阿里等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应用发展;杭州利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龙头企业带动和数据开放的扶持政策,使大数据发展与云计算有机结合,成为当地信息经济发展的新增力量。
3)珠三角:政策扶持持续给力,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广东省于2014年2月成立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管理机构——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确定了大数据应用示范工作,并公布了推荐示范项目名单;同年12月份发布了《广东省大数据发展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广东大数据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4)中西部:鼎足之势初现端倪,渐成产业发展新增长极。2014年初,贵州省出台《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将大数据作为重点扶持的新支柱产业。贵州省通过与国内其他园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大数据企业、互联网龙头、软件服务商,2014年贵州省签约大数据及关联重点项目150余个,涉及金额超过1400亿元,京东、中兴、华为、惠普、富士康、世纪互联等数据基地及相关项目已启动建设。三大运营商各自的数据中心建设一期工程已结束,大幅提升了贵州省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使用能力。
重庆大数据产业已在中上游打下坚实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4年,重庆市先后与阿里巴巴、九次方大数据、华硕云端和东华软件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中兴、惠普、法国源讯、日本NEC跨国企业等国内外行业巨头数十余家。亿赞普、苏宁、方欣科技等10多家公司与仙桃数据谷签署了入驻协议。重庆市在民生服务、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及外包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示范应用,以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快速发展。
武汉市政府2014年出台了《武汉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8)》。光谷云村和左岭大数据产业园完成规划设计及主要招商引资工作,并启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批企业入驻。武汉市政府开放数据平台将向公众开放首批33个部门520个数据集,2015年实现公众查询、下载等服务功能。武汉大学成立大数据工程硕士专业,加速大数据人才培养。
2015年9月,成都筹备设立继广州、沈阳后全国第三个大数据管理局,将负责拟定全市大数据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等,推动政府部门权威数据在安全前提下实现共享、开放。
(四)大企业争抢市场,供给结构初步形成
近两年,我国大数据市场的供给结构初步形成(见图1.2),并与全球市场相似,呈现三角形结构,即以百度、阿里、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用友等为代表的传统IT厂商,以亿赞普、拓尔思、海量数据、九次方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企业。

图1.2 我国大数据市场供给结构(资料来源:《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5版))
我国在大数据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少成熟的产品和服务。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服务较多,而前端环节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后端环节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以及大数据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服务匮乏,如图1.3所示。尽管如此,我国可以利用体制的优越性,政、产、学相结合,果断占领大数据战略的制高点,帮助中国经济和社会实现更健康的持续发展。

图1.3 我国大数据产业链结构发展情况图(资料来源:《大数据发展白皮书》(20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