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文献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和金融风险预警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今后在该方面展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但由于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这些研究仍有许多地方可以改进和拓展。
一 现有文献研究的贡献
1.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方面
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研究来看,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对金融危机具有传染效应已达成了共识。对金融危机是否具有传染性,传染程度大小、金融危机传染渠道以及传染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国内外学者通过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各个金融市场的相关系数、国家经济间的波动性变化来分析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在数据可得性和实证性上具有较强的操作性。②对金融危机传染的众多渠道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每个传染渠道和途径所造成的不同影响进行了剖析,尽管有些分析还不详尽,但是这些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对今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③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及金融危机传染速度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政策建议以防范金融危机发生,对维护国家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发展和确保国家金融安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方面
从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风险预警的研究可以看出,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积极实施风险控制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重要措施。国外学者对金融风险预警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其研究也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而拓展深化。国内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金融风险预警基础理论建立、指标体系设置、预警模型选择以及全方位预警系统建立等方面刚刚开始。但国内关于金融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①对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做了大量、详尽的研究,从而为金融危机的有效预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强大的现实依据。②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经过从初级阶段的定性分析到当前结合多学科、多层次、多方法的定量分析得到不断完善,为判断警情和有效风险防范提供了有力支撑。③金融风险预警模型的开发越来越多样化。在样本数据挖掘和检验、预测危机拟合优度以及精度分析、对预警结果评估、金融风险定量描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使得预警模型的精确度越来越高,对金融风险的预警具有很好的前瞻性效果。
二 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
1.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方面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①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相当复杂且难以理解,仅用定性或定量的具体数学公式很难将其描述清楚。②各种金融危机传染渠道的相互交错作用增加了对金融危机传染的分析难度,不能直观地指明究竟是哪一个传染渠道对金融危机在区域内或是全球范围传染起到决定性作用。③运用众多计量模型在某一金融危机发生时期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度量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经济运行复杂多变,很难用具体的模型将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刻画清楚。④国内学者还未提出自己的有关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相关理论,大多数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研究只是运用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提出防范金融危机发生的政策建议。
2.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方面
在金融风险预警选择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国外学者虽然对金融风险预警模型采用了新的方法,但是这些研究方法比较复杂,在实际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如神经网络模型具有黑箱的特性,各个预警指标没有具体的参数估计值,指标间相互作用复杂多变,通过ANN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哪些预警指标会出现异常情况,对金融危机的预测能力也不是特别显著。②当前有关金融风险预警研究对中国金融整体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追踪并不充分,从而使得有关中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缺乏应用基础。③国内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参考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主观判断为主,对引起金融风险变动的深层次因素探讨得还不够详尽和深入,不能很好地体现经济指标预警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得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可获得性、及时性和领先性等。国内学者采用的模型主要有KLR、ARMA、Logit、BP神经网络、AHP等,但是在新方法的运用上仍具有一定滞后性,缺乏实质性的创新发展,模型的原创性开发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④对金融风险预警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货币预警系统,对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探究还不够深入。在运用宏观经济预警指标进行金融风险预警时,对微观经济指标重视程度不够高,较少分析金融机构和行业中的微观预警指标。
三 可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实证研究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表现在:(1)可以通过实证工具的改善,克服诸如解释变量的非平稳性和异方差性问题,利用联立方程求解以及防止模型中遗漏重要变量等难题,还可以引入非线性方法(比如改进Logit模型)对中国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展开深入研究。(2)可以从更广阔、更新颖的视角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剖析。(3)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析金融危机传染渠道和金融危机传染效应。(4)积极开发和建立与金融危机传染渠道和中国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风险有密切关系的预警指标体系,通过设计这些科学、有效的预警指标,降低国外金融危机传入中国的概率。
在金融风险预警研究方面有以下拓展空间:(1)在寻找金融危机发生根源上可从全球化视角出发,注意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问题的结合,系统地分析中国金融体系运行中的风险,为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提供现实依据。(2)运用新方法设置中国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保本书所建立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更科学、更合理。(3)对初始预警方法中那些对危机预测能力较强方法进行改进,例如对Logit模型进行改进和修正,有针对性地建立度量中国风险的指标、挖掘新的样本数据,采用新的分析方法使本书的研究更加适应中国实际国情。(4)在引入新的计量方法时,可以通过对模型的比较与选择,对期望值、方差等数据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预警指标给予重视,提高新方法预警中国金融风险的精确性。
总之,已有研究文献中,从危机传染效应角度研究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成果还十分少见,只有Gerlach和Smets(1995)的传染性理论较有代表性,其他研究主要侧重于对金融危机传染效应进行分析,很少结合金融风险预警指标和模型的构建进行研究。而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染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当今世界因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引起的全球金融风险不可小视。而现有研究成果与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后对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要求相比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无法满足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实践的需要。
由此可见,现有文献的欠缺和中国金融发展的现实为本书进行新角度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