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名辞释义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任何确定地域的强调,其实都隐含着对其传统或古代文化的基本认同。譬如在建筑史论著中,不加限定词的地理名称通常指古代,如埃及建筑、波斯建筑所指都是古埃及、古波斯的建筑。同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国也指古代中国。日本建筑学会编写建筑史,分为三部:西洋建筑史、日本建筑史、近代建筑史。其中“西洋建筑史”讲述19世纪以前日本以外以欧洲为主的建筑;“日本建筑史”讲述日本本土建筑,也限于19世纪以前;“近代建筑史”则不分日本国内外,自19世纪以后,统而论之。日本的古代成就不足以置身于世界几大文明之列,但从19世纪开始“脱亚入欧”,进而成为全球性的列强之一,因此这样的编排十分符合他们的国情。中国的情况和日本很不相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虽然因为战争失败而近乎亡国灭种,但延续八千年的华夏文化始终保存着强大的生命力,建筑史该如何编排,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传统 在中国,传统一词大致与英文Tradition一词对应。牛津字典将Tradition解释为handing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f opinions, beliefs, customs, etc.,意为:世代沿袭之风俗、信念、习惯等,与《辞海》对“传统”的解释大致相同。对于“传统”,人们大抵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传统”是历史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辞海》中的“传统剧目”含有此意。本文中的“传统”,倾向于这种用法。我们追寻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着眼于对传统精华的赏鉴与学习,同时借以对当代建筑进行反思。另一种认为“传统”意在保守,与“现代”相对,《辞海》中的“传统农业”、“传统教育”就有此意,它们与“现代农业”、“现代教育”相对。当“现代”被打上“进步”的标记之后,“传统”的落后形象不言而喻。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的印第安领地上曾经树立标牌:Tradition is the enemy of progress,意为:传统是进步的敌人。问题显而易见,这里过度颂扬“进步”而极大贬抑“传统”,曾经给多元而丰富的古代文明带来极大破坏,甚至引发出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生态危机,今人不能不对其予以深刻的反省。

建筑 建筑最初产生于人们遮风避雨的需要。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意常以“土木”、“营造”等表达,如“大兴土木”,“营造法式”等。古文中建、筑二字的意义近似,很少连用,如张衡《东京赋》中“楚筑章华于前,赵建丛台于后”,建、筑二字对举。近代日译英文construct为建筑(kenchiku),意指建造房屋、道路、桥梁等。而中国习惯将construct译为建造(put or fit together),将build译为建筑(make by putting parts, material, etc.together)。将civil engineering译为土木工程,牛津词典解释为the building of roads, railways, canals, docks, etc.,这恰与日译“建筑”的含义接近。

在中国,architecture被译为建筑学,牛津字典解释为art and science of building, design or style of buildings,意为:有关建筑的艺术和科学,有关建筑的设计或风格。中国将architect译为建筑师(香港、新加坡译为绘测师),牛津字典解释为person who draws plans for buildings and looks after the work of building,意为:设计建筑物和掌管建筑工程的人。从学科设置上看,中国近代建筑学分为德、日与法、美两大体系,前者重工程技术,后者重造型艺术。19世纪至20世纪初,西方文化部分经日本传到中国;但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利亚大学的清华学人构成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主体,建筑学的观念从而发生转变。在法、美体系的有力影响下,今人多将建筑视为美术的三大门类之一,将建筑与绘画、雕塑三者合称为艺术(beaux-arts或fine arts,牛津字典解释为those that appeal to the sense of beauty, esp.painting, sculpture, and architecture)。需要指出,这是昔日主流的西方话语,今天我们如果仍然将其不假思索地接受,恐会导致思想上的混乱。

建筑、城市规划与园林 在欧洲传统中,城市规划和园林附属于建筑,同归于美术。而在中国传统中,城市规划由王公执掌,是国之大事;园林属于文艺,乃文人之风雅。园林多因主人意趣而擘画经营,故有“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之说。相比之下,中国建筑的观念虽然一直受到上层社会的极大关注,可是具体建筑的设计和实施者皆为匠人。

19世纪以后,欧美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这两个专业逐渐强化,趋向于获得与建筑并驾齐驱的独立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大部分高校将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作为专业附属于建筑学之下。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爆发,三大学科也开始了重新调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