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写作7堂必修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程翔序

程翔 北大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全国青语会会长。长期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突破,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教材建设等各方面都有深厚造诣。

翻开《小论文写作7堂必修课——美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特训方案》一书的书稿,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从1979年起就开设了小论文写作课,至今已坚持了20年,这部书稿中的内容我似曾相识;说陌生,是因为这部书原本是写给美国中小学生看的,而在中国,让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写小论文,大概还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事实证明,中学生写小论文是一件颇有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事情。现在,如果让小学生来写小论文,那会怎么样呢?你会不会心存疑虑:这也太难了吧?不过,看完这部书以后,你就会打消疑虑,认为应该尝试一下。

小论文写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不是强迫学生被动接受一项不愿完成的任务,而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的热情,引导他们体验研究和写作乐趣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在改变传统单一僵化的学习方式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探究式学习如果不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就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能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这部书告诉我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这对于中小学生小论文写作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小论文写作重在传授程序性知识。这部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告诉了读者小论文写作的具体程序,读者完全可以按照书中所讲去“照猫画虎”。本书作者介绍的写作知识都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者并没有唱什么高调,也没有讲什么唬人的理论,而是按部就班地向读者介绍怎么做,步骤十分清晰。这种写法本身也值得我们借鉴。

正是因为注重了程序性知识,所以全书中贯穿着作者的一种教育思想,就是重过程、重体验。美国的基础教育向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我们恰恰缺乏这一点。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较弱。我们应该在坚持好的做法的同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哪里来?从过程中来,从亲身体验中来。这部书所介绍的小论文写作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教师是引导者,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师生理念。

本书是写给中小学生看的,语言亲切、朴实,没有一点点的学究味。我赞叹作者和译者流畅、优美、简明的文笔,读这样的文字,你不会觉得累;加上版面设计的疏朗、灵活、有趣,你会感到阅读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情,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相信中国的小读者读了这部书,一定会受益良多;中国的教师读了这部书,一定会悟出许多道理。

我们期待着。

2009年5月24日于北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