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能力说起
为什么每个人为单位创造的价值、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会如此不同?
这种差异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组织效能的差异和个人能力的差异。其中,组织效能是本书重点讨论的内容。不过,作为整部书的铺垫,需要先费些笔墨,说说个人能力差异。
说到个人能力,不得不提的就是天赋。天赋代表了个人能力的极限,后天努力只能达到而不能突破这层“天花板”。人生来就是不同的,天赋迥异。关于天赋的早期经典理论,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智商理论。智商着重反映一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其他方面的天赋却难以涵盖,这就如同数学和语文成绩再优秀,也不能代表这个学生在音乐、体育、社交、表演等方面也能胜人一筹一样。时至今日,关于天赋的研究早已经是五花八门、汗牛充栋,下面的“资料阅读”中提到的理论不过是九牛一毛。
资料阅读
关于天赋的研究理论
智商论: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商在90~100分和100~110分的人各占25%,智商在110~120分的人占14.5%,智商在120~130分的人占7%,智商在130~140分的人占3%,只有0.5%的人智商在140分以上。
才干论:盖乐普公司研究认为,才干是一个人始终表现出的思维、感觉和行为的模式。才干的形成和大脑神经网络有关,15岁之前就会形成,以后很难改变,这很像中国的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才干属于个人所独有,无法传授,也无法培训。没有所需才干,就无法创造出一流的业绩。虽然通过培训和个人努力,一名员工可以达到一定的业绩水平,但是唯有具备所需才干的员工,才可能在各自的岗位上真正出彩,成为业绩明星。
为了便于入门级的读者更形象地理解“天赋”,下面打个比方,如果把人脑比作计算机,那么人脑的神经突起和神经网络就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配置。每台计算机的芯片不同,就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不同。同理,人脑的“芯片”不同,也决定了人的推理速度不同。另外,计算机的芯片、主板、内存条、硬盘的配置不同,就决定了这台计算机的用途不同,是适合上网,适合做数学运算,还是适合处理图像。同理,人脑的神经突起和神经网络配置不同,也决定了这个人是擅长与人沟通的,擅长做逻辑推理的,还是擅长绘画的。
对于一台计算机,如果想改变其用途,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掀开主机盖,换上一块主板,插拔几个内存条就可以了。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天赋却困难得多,目前的科学水平是无法掀开一个人的头盖骨,随意更改神经突起及神经网络布局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天赋是天生的,原装的!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天赋有就是有了,没有什么样的天赋就是没有了。天赋是教不出来的,如果孩子没有某方面的天赋,无论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多么强烈,不管报了多少儿童技艺补习班,最后却总会失望地发现孩子依然一事无成。
第二,要完成创新性工作,就需要特定的天赋,就需要有本事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本质,从乱象中找出规律,然后用自己最擅长的语言将这些本质、规律编成“公式”。这些“公式”往往非常简捷,总有着“捅破了一层窗户纸”的功效,没有这方面天赋的人需要通过学习“公式”才能提高效率。“公式”可能是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管理模型、军事原则,还可能是一句诗、一幅画,甚至是一个电影场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管理者和对科学家、艺术家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对制定管理制度和对研发科学定律、艺术原则的要求也没有多少区别。所以,虽然很多人都梦想成为艺术家、科学家,但是真正名垂青史的还是寥寥无几。很多人都向往当大老板,但是真正创业成功的不过是凤毛麟角。公司聘用了众多的销售员,但总是最有天分的30%的销售人员,完成了公司70%的销售额,而剩下的没天分的70%的销售员,只能带来30%的销售额。有天分的设计工程师总能一击中的,而没有天分的设计工程师总是原地转磨,不得要领。
第三,鉴于人脑的容量有限,神经网络的配置越专一,某方面的天赋就越明显,而其他方面就会越弱智,所谓全才和通才,除非他的脑容量超越常人,不然他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是平庸之辈。所以,要完成大型的创新性工作,需要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天才,这就是后文所要提及的“团队制”。
当读者对上述理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去诵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格言时,恐怕就不再那么理直气壮了。人与人的差异是天生的、客观存在的、无法弥补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偏偏就是不认这个“邪”,总认为即便人在先天上有些逊色,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弥补,所以老话常说“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之所以陷入这种认知误区是有深刻的背景原因的,下一节内容就要解释其中的原因。但是这种管理认知上的误区,已经着实给企业造成了损失。
请看下面的案例。
必读案例
绩效考核制度的副作用
某海外施工公司自成立以来,尽管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公司业务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公司领导错误地认为,本企业人人都能成为明星,只不过是激励措施不到位,大家没有积极性而已。因此,设想只要对销售经理、设计工程师、施工负责人实施绩效考核,通过奖惩措施逼其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开拓新市场,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让公司业务步入正轨。尽管领导对此信心满满,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绩效考核制度并没有发挥“大力丸”般神奇的作用,公司的发展依然步履维艰。
其中的问题在于,领导决策的前提就是错的,对于创造利润增长点的任务而言,不可能人人都是明星。错误的假设前提,使得该公司领导反复纠缠在“如何完善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这个错误的决策方向上,对于制约公司发展的真正症结问题——如何发现天赋并充分利用天赋,却丝毫没有触及。如何发现、利用天赋,让组织发展壮大,是本书要重点讨论的一个问题。
光有个人能力一个维度,还不足以说明人在创造价值方面的差异,个人能力之和并不等于组织效能。如果排兵布阵合理,完全可以做到1+1>2;排兵布阵不合理,则可能是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