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句式的分化研究
第一节 科技语体中的“似乎VP”句
“似乎VP”句是指有“似乎VP”做句子成分的句子,一般地,“似乎VP”总是做谓语。例如:
(1)任何动作性动词都有“完成”的问题,但似乎只有能持续一个过程的动词才有“完”不“完”的问题。(《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
(2)离开了具体的格律环境,似乎不好认识“有如N”的产生。(同上)
(3)就一般情形而言,似乎作哪种分析都可以,若深入观察,则前两种应排除。(同上)
(4)问题是这些是否都是句子的直接成分?这问题似乎简单,可并不简单。(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以上四例都是“似乎VP”句。在科技语体中,“似乎VP”句可分化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拿以上四例来说,例(1)(2)的“似乎”表达一定的语气,去掉后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只是语气有了一定的变化,即“似乎VP,一般情况下就是VP”;例(3)(4)的“似乎”意为“表面上看”,实际表示的是否定意义,跟语气关系不大,即“似乎VP,实际上不VP”。前一种情形中的“似乎VP”句,我们可以称为肯定式“似乎VP”句;后一种称为否定式“似乎VP”句。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体的语篇(科技语篇)中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节拟讨论这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下分为三个部分:①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位置;②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功能;③为什么“似乎VP”句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一、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位置
(一)在肯定式“似乎VP”句中,“似乎VP”一般是以完结句(包括完结分句)的形式出现
在这种句子中,“似乎VP”一般都是在复句、句群、段落的完结处,表示结果。例如:
(5)指别和称代是不同的句法功能,代词之中兼有这两种功能的固然不少,而只有一种功能的似乎更多。(同上)
(6)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权衡得失,似乎还是叫做主谓短语从而排除在小句之外为好。(同上)
(7)此后的研究虽然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一些设想,但就总体水平来说似乎都没有超过马尔丁内的研究。(《中国语文》1990年1期)
(二)在否定式“似乎VP”句中,“似乎VP”句在上下文一般有照应性词语
否定式“似乎VP”句的照应词语包括两种,一是转折性词语,如“但是、然而、可是、却”等。例如:
(8)“就教”和“发现”这两个词是有的,并且在这里似乎也可以讲,这就引起了读者的疑惑,然而再想一想就会感觉讲不通。(吕叔湘《错字小议》)
(9)这里的“当”字似乎可以讲得通,可是总觉得有几分可疑……终于在《宋文鉴》131卷找到了这篇文章,果然不是“当”字而是“常”字。(同上)
二是插入性词语,如“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例如:
(10)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指出,a句和c句的意思表面上似乎相近,而实际上并不一致。(《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
(11)比如说,前加式复合名词的主体词根是名词性的,这一条似乎可以成立,事实上却有很多例外。(《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
(三)两种“似乎VP”句在语篇中的位置不同,与它们自身的性质有关
在语篇中,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的性质是不同的。肯定形式是相对自足的,而否定形式是不自足的。沈家煊先生在运用标记理论解释肯定与否定的时候举过一个例子(沈家煊1999),我们觉得这个例子恰巧可以说明语篇中肯定和否定的性质。这个例子是:
甲:厂里最近有什么事吗?
乙:a.王师傅买彩票中奖了。
b.王师傅买彩票没有中奖。
这个例子中乙的回答a听起来很自然,b听起来很不自然,就说明肯定形式a是相对自足的,而否定形式b则是不自足的。还有一个问题需澄清,就是这个例子能不能算一个语篇。在系统功能语法学看来,语篇包括话语和篇章,小至语境中的一个自足词语,大至长达两三个小时的演讲,都可以纳入广义语篇的范围(胡壮麟1994)。
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上。肯定式“似乎VP”句是相对自足的,因此它不需要上下文有特定的照应词语。但它的自足是相对的自足。在科技语篇中,它所包含的意义不是特别绝对的,因而不能作为推论性话语,只能作为结论性话语,以避免绝对性,保证科学性。这是它只能作完结句的原因。而否定式“似乎VP”句是不自足的,它一般应该有上下文词语照应着,否则就不好表现它否定的意义。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没有例外。如果一个“似乎VP”句的言外之意包含着否定的意思,即使没有上下文词语的照应,也是否定式“似乎VP”句。例如:
(12)有一个似乎跟本节无关的问题想在这里提一下,那就是现代汉语里的“把”字句为什么用得那么多,大家为什么要用那么多“把”字句。(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
这里的“似乎跟本节无关”其实肯定“跟本节有关”,不然作者不可能花笔墨去论述它。这里的“似乎VP”句也没有上下文的照应,但仍然是否定式“似乎VP”句。
二、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功能
两种“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功能不同,肯定式“似乎VP”句功能较多,否定式“似乎VP”句功能较少。
(一)肯定式“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功能
1.弱化议论的确切性
观点明确是议论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但任何观点都是人主观认识的结果,加之真理具有相对性的特征,因此,观点就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明确,有些观点只能达到相对的明确程度。肯定式“似乎VP”句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弱化观点的明确程度。这不仅不能说不科学,反而正体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例如:
(13)若按“其=名词+之”的公式去套,前一例就成了“始也吾以为秦失之人也”,后一例成了“顾不知孟贲之孟贲也”。这样的话似乎属于“不辞”。(《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14)所以我们认为,Q1在表示惊奇之外,似乎还伴随有要求S1对P1予以解释的功能。(《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
以上两例如果去掉“似乎”,结论就下得有些绝对,不如加上“似乎”更有说服力。
2.增强评价的委婉性
作为科技语体,除了要总结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要评价别人的观点。在指出对方错误的时候,往往采取委婉的方式,这样才符合礼貌原则。肯定式“似乎VP”句淡化了批评的语气,从而增强了评价的委婉性。例如:
(15)观念模糊与词自身的语义模糊是不同的论题已如上述,而这本是石文首先正确地、明确地提出来的,但石文似乎没有贯彻到底。(《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
(16)此外,只用“辅音的听辨信息”一小节讨论辅音感知问题,也似乎过于简略。(《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
(17)本章在全面扼要介绍有关声调研究的各方面成就时,把重点放在普通话声调研究上,这是很正确的,但有些地方似乎又过于受到这方面的局限。(同上)
(18)这些成语,《考释》都作为一条立目,比较合适;其他成语词典多割裂分立,相互参见,似乎欠妥。(《中国语文》1990年第4期)
以上四例如果去掉“似乎”,语气就显得强硬,不好让人接受,远不如有“似乎”委婉。
3.避免叙述的绝对性
科技语体除了使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外,有时还用到叙述。叙述是对客观情况的陈述,一般应该做到绝对的客观、真实;但有时候说写者对所陈述的事实不是百分之百拿得准,因此在表述上就不能太绝对。而肯定式“似乎”句就可以避免叙述的绝对性。例如:
(19)索绪尔以来的大语言学家似乎只有萨丕尔(1923,138)模糊地提过偶然性因素的作用,认为“个人变异本身只是偶然的现象,就像海水的波浪,一来一去,无目的地动荡”。(《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
(20)用助词“将”的“动1+将(+宾)+动2”,比用助词“着”的“动1+着(+宾)+动2”出现的似乎要早一些,唐代出现的频率也要高一些。(《中国语文》1990年第2期)
(21)“天下与人”、“相国印授乐毅”在先秦两汉似乎不能独立成句。(《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
以上三例如果去掉“似乎”,叙述就有些太绝对,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另外,由于事实的无限性,叙述得太绝对往往容易让人找出漏洞,从而降低科技文献的科学性。
4.传递表达的情感性
在叙述语言中,用不用“似乎”,理性意义没什么变化,但所体现的情感却有很大的不同。试看下面两个例子:
(22)英语教师有近万人,德语教师有三千余人,法语教师有近两千人,比较起来汉语教师的人数实在还少得似乎有些可怜。(《中国语文》1990年第3期)
(23)中国有些在国际上获奖的片子,内容、摄像都很不错,但语言似乎不够理想。(同上)
上面两例,如果不用“似乎”,就只是一种客观描述;而如果用“似乎”,就把说写者的主观情感包含在内了。上面的两例就包含了说写者遗憾的心情。
(二)否定式“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功能
否定式“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功能较少。一般地,它在语篇中表现一种让步的功能,先退一步说,再接着表达说写者所重点表述的意思。例如:
(24)在进行塑料粘接中,把粘接剂的“固化”说成“硬化”,或把“硬化”写为“固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从字面粗看起来,这两个词的混用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仔细分辨就发现它们有着明显的不同词义。(《咬文嚼字》1997年第1期)
(25)《文摘周报》1997年2月24日有《牺牲异国一代少女 求得本国繁荣昌盛》一文,单看题目本身,似乎并无问题,一读内容,方觉味道不对。(《咬文嚼字》1997年第8期)
(26)这一通行解释似乎也能自圆其说,但经不起推敲,至少有下述四点不妥……(《咬文嚼字》1997年第9期)
以上三例都是先作让步,排除表面现象,再重点论述问题的本质所在。
上面这两个问题分别论述了两种不同的“似乎VP”句在科技语篇中的不同情形。第一个问题偏重于形式方面,第二个问题偏重于功能方面。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形式复杂的,功能就简单;形式简单的,功能就复杂。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反比关系。王希杰先生曾经指出,在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四个平面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王希杰1994)。如果把形式看成是语法的,把功能看成是语用的,就正好印证了王希杰先生观点的正确性。
三、为什么“似乎VP”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似乎VP”在科技语篇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形,这既与“似乎”本身——即“似乎”具有相对的不确切性——有关,也与“似乎”这一副词出现的语境——科技语篇——有关。
(一)“似乎”这一副词本身具有相对不确切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中,“似乎”被解释为“仿佛,好像”。单从语义的角度看,“似乎、仿佛、好像”都是表述事实的相对不确切性的,所以有时候它们可以互换。这几个词语的对立,显然不在语义上,它们是在语体中体现出对立和互补的。“似乎”的相对不确切性,是造成“似乎VP”具有不同情形的基础。当“似乎VP”表示肯定的时候,“似乎”弱化了事实的肯定程度;当“似乎VP”表示否定的时候,“似乎”又弱化了事实的否定程度(因为表面上看来VP还是事实,就比绝对的否定程度弱得多)。在科技语篇中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只有用相对不确切的词语才能做到。因为很显然,用绝对不确切的词语是不行的,如果换用“可能”,就只能体现出不确定的肯定义和否定义,而不能体现出弱肯定义和弱否定义;用绝对确切的词语也是不行的,那样就显得太绝对,达不到所要表述的目的。“似乎”跟“仿佛、好像”一样,是介于绝对不确切意义和绝对确切意义之间的,即:
绝对不确切(可能)→相对不确切(似乎)→绝对确切(必然)
那么,为什么“仿佛、好像”在科技语篇中没有这种功能呢?我们认为,“似乎、仿佛、好像”虽然都表示相对不确切的意义,但“似乎”距离必然义近一些,距离可能义远一些;“仿佛、好像”距离必然义远一些,距离可能义近一些。即:
绝对不确切(可能)→相对不确切(仿佛、好像→似乎)→绝对确切(必然)
如果再向前走一步,为什么“仿佛、好像”距必然义远而“似乎”距必然义近呢?这很可能与这些词语的历时状况有关。另外,“仿佛”和“好像”的对立也是语体上的,“仿佛”多用于书面语体,“好像”多用于口语语体。
(二)适应科技语体的需要
“似乎”的两种不同情形是在科技语篇中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科技语篇是促成“似乎”具有两种情形的催化剂,没有这一条件,“似乎”就没有这两种用法。我们不妨拿几种书面语体比较一下。公文语体,人们最看重的是它的应用性,它一般不使用不确切的词语,包括绝对不确切的词语和相对不确切的词语;政论语体,人们最看重的是它的鼓动性,它也很少用不确切的词语;文艺语体,人们最看重它的情感性,它虽较多地运用不确切的词语,但听读者更注重的是话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至于结论如何,则是人们所不关心的。例如:
(27)看上去,他似乎变得胖了一些,腰也直了。(王安忆《酒徒》)
(28)小城也是城。一座城市就像个大鱼缸,里面的鱼似乎从不休息,无论你什么时候看它们,它们都在摇尾摆水。(冉正方《奔命》)
以上两例都包含有“似乎”,但这两例“似乎”都侧重于表达一种情绪,使听读者产生特定的感受,至于他是不是胖了,鱼休息不休息,这些结论性的问题都不是人们所关心的了。在文艺语体中,“似乎”不表示结论,因此就不存在肯定和否定的问题。而科技语体则不然,科技语体最重要的是它具有结论性,人们最关心的也是结论问题。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它具有真理性特征。任何真理都具有相对性和发展性特征,因此,任何真理都不能说是绝对的正确和完美。为了使结论更具科学性,就要想办法弱化结论的绝对性。“似乎”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因为“似乎”具有相对不确切性特征,又由于科技语体的需要,所以它所组成的句式表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这是语言本身和语言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在语体、语篇中研究语言现象,有时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现象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王希杰.略论语音、语义、语法、语用之间的相互制约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5]莫彭龄,王政红.语体语言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本节原刊于《中国语文》200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