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国土与人口

一 地理位置

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角,领土面积30.95万平方公里,是阿拉伯半岛上的第三大国。其国土介于北纬16°40′~26°20′、东经51°50′~59°40′,北回归线横穿其间。整个阿拉伯半岛的形状酷似一只靴子,阿曼就是这只靴子的靴尖,扼守着霍尔木兹(Hormuz)海峡的穆桑达姆半岛则位于靴尖的最前端。阿曼东部和东北部濒临阿曼湾、海湾和阿拉伯海,海岸线北起霍尔木兹海峡,南到也门共和国与阿曼的边界,长1700公里。阿曼西南同也门共和国接壤,西邻沙特阿拉伯,西北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接壤。

阿曼位于海湾、印度洋和东部非洲之间的交通要道,扼守着海湾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霍尔木兹海峡是从海湾通往印度洋的门户,从海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到西欧、日本和美国的石油运输航线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出入霍尔木兹海峡的航路都在阿曼的领海范围内,海湾各国约90%的石油产品主要经过这条航线运往世界各地。

由于阿曼优越的地理位置,阿曼人很早就活跃于航海和区域贸易。据历史记载,7~15世纪,阿曼商人的足迹向东已经到达中国,向西到达非洲。19世纪上半叶,阿曼船队已在印度洋领域声名远扬。如今阿曼仍然是东西方海上交通的要冲,其现代化的港口依然是繁忙的国际贸易集散地。

二 地形与气候

阿曼地形复杂,地貌主要由河谷、山区、沙漠和海岸组成,境内大部分是海拔在200~500米的高原。其中,沿海平原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山地约占15%,其余82%是被沙砾覆盖的广袤沙漠地区。

阿曼地势总体呈马鞍状起伏,东北部是哈贾尔(Hajar)山脉,最高海拔为3352米,是全国最高峰。哈贾尔山脉又称“阿曼山脉”,是伊朗扎格罗斯山脉的延伸,呈东北—西南走向,横亘阿曼国土,阿曼人将它比喻为阿曼的脊柱。阿曼西南部是由佐法尔山脉组成的佐法尔高原,佐法尔山脉最高峰海拔为2500米,东段为锡姆汉山,中段为古拉山,西段为月亮山,佐法尔山脉从东到西延绵400多公里,直抵也门共和国边境。阿曼中部地区为平原地貌,沙漠分布广泛,从北部的扎希拉省一直延伸到南部的佐法尔省。

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除东北部的山地外,阿曼境内其他地区均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为两季:4~9月为热季,月平均气温高达摄氏40℃;10月至次年3月为温季,月平均气温约24℃。由于地形差异大,各地气候也不同。一般来讲,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内陆沙漠地区炎热干燥,高山地区,如国内最高的哈贾尔山脉,气候终年温和舒适。每年5~9月,佐法尔省有来自印度洋的季风,这时该省各地都有大雨,成为阿拉伯旅游者避暑的绿色天堂。

阿曼是世界上的干旱地区之一,降水量较少且不均匀,各地的年均降水量也不同。降水主要集中在温季的12月和1月,东北部山地和高原降水较多,一些山区偶尔还会遭到暴雨和雷阵雨的袭击,引发山洪。在阿曼,几个小时的连续降雨可能就会使干涸的河床充满水,形成湍急的激流,把树木、牲畜甚至人和汽车冲走。绿山地区有些年份降水量可达400~500毫米,佐法尔地区每年因有印度洋季风时节的季风雨,降水量在100~200毫米,其他地区的降水量每年在100毫米左右。

阿曼境内无常流河与湖泊,主要水资源来自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紧缺。年均降水量约为130毫米,其中80%蒸发,5%流向大海,剩余15%渗入地下。在古代,阿曼是被海洋和沙漠包围着的绿洲。由于群山环绕阻止了周围的沙漠向阿曼蔓延,并带来丰富的水资源,阿曼传统的农业才得以保持和发展。

古代阿曼人在水资源下游地下数米深的地方修建暗渠,再把获得的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入庄稼,这种灌溉系统叫作“法拉吉”。有些灌渠是在地下几十米深的地方挖掘的,这在当时没有任何机器的条件下是个奇迹,充分显示了阿曼人的聪明才智。另有一种说法,“法拉吉”是由伊朗人传入阿曼的,并非阿曼人发明创造。现在一些修建于1500年前的“法拉吉”仍在使用。“法拉吉”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达吾迪”是指深达几十米、长达几公里的灌渠;“安尼”是指从泉水中取水的灌渠;“嘎儿”是指从绿洲水源上游取水的灌渠。为了维护这宝贵的资源,20世纪70年代,阿曼政府通过挖凿辅助井等措施,重新修建了这些灌渠,全国现存的“法拉吉”仍有4000多个。现代的灌溉方式是从水库抽水进行灌溉,逐渐代替了“法拉吉”。

水资源是民族财富和农业发展的根本条件,1978年阿曼成立水电部,任命原农业、石油和矿产部法律顾问哈穆德·阿卜杜拉·哈利夫为水电大臣。1989年又单独成立了水资源部。水资源部的职能是开发并保护水源,制订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协调一致的长期用水计划,进行研究和探测,以期开发和保护水源。该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指导政策,以保护水资源和指导水资源配置。例如,对阿曼全境的水井进行统计并记录在案,打井须经水资源部批准,除满足人、畜、树木用水需要之外,不得将水井加深。对全国的地下水补给坝进行经济和技术效益的研究等。雨水对阿曼的意义重大,水坝对储存雨水和补充地下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泉水也是阿曼的重要水源之一,全国共有68个泉眼,其中23处为温泉,大部分泉水可饮用。阿曼的温泉和冷泉非常有名,其中鲁斯塔格(Rustaq)和奈赫勒(Nakhl)的温泉最为著名。其他主要的泉眼有萨瓦拉泉、凯斯法泉和佐法尔的艾尔札特泉和哈姆兰泉等。慕名而来的访问者通常都会带走一些马斯喀特温泉矿泉水。清澈透明的冷泉一年四季都吸引着旅游者纷至沓来。

目前,阿曼主要通过发展海水淡化系统来满足日常饮用水的需要,多家海水淡化厂已在马斯喀特、巴尔卡、苏哈尔、米尔巴特和杜古姆建立,在沿海城镇也建立了多个海水淡化设施。第八个五年计划中,阿曼共享水利部门提供了7亿阿曼里亚尔,主要用来扩建各省之间的供水网络。2014年,阿曼共生成饮用水3.231亿立方米,比2013年的2.855亿立方米增长了13.17%; 2015年第一季度,阿曼共生成饮用水1.066立方米,比2014年同期增长了10.6%。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305.

三 行政区划

历史上,阿曼的行政区划与现在不同,全国曾分为3个省、9个区和43个州。由于原来的行政区划较为分散,1991年2月,现任苏丹卡布斯颁布诏令,调整行政区划,保留了原来的3个省级行政区,设行政长官,即省长。2006年10月,卡布斯苏丹下令增设布赖米省。各省下设州级行政区,每州由地方长官州长负责治理,各省所设州的数目不同。2011年10月6日,卡布斯苏丹颁布第2011/114号皇家谕令,将阿曼行政区划统一改为省,分设11个省,分别是首都所在地马斯喀特省(Muscat)、南部的佐法尔省(Dhofar)、北部的穆桑达姆省(Musandam)、西北部的布赖米省(Al Burayami)、中北省(Al Batinah North)、中南省(Al Batinah South)、扎希拉省(Ad Dhahirah)、内地省(Ad Dakhiliyah)、东南省(Ash Sharqiyah South)、东北省(Ash Sharqiyah North)、中部省(Al Wusta)。省下共设61个州。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p.20-21.

马斯喀特省 马斯喀特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东西降落的地方”。马斯喀特城是阿曼的首都所在地,坐落在东哈贾尔山脉的阿曼海湾平原上,连接着海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地理位置非常优越。马斯喀特城是著名的“世界热城”,被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鲁卜哈利沙漠包围,最热时气温高达60℃。它还被认为是世界最小的首都之一,全城长仅1.5公里,宽仅0.6公里。马斯喀特省下设6个州:马斯喀特、马特拉(Mutrah)、西卜(Seeb,又译锡卜)、布什尔(Bausher/Bawshar)、阿米拉特(Alamerat)和古里亚特(Quriyyat,又译古赖亚特)。根据阿曼国家统计和信息中心公布的统计结果,2015年马斯喀特省总人口数为128.1万人,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23.

佐法尔省 位于阿曼最南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被阿拉伯海和群山环绕。省会塞拉莱(Salalah,又译萨拉拉)是个滨海城市。佐法尔省下辖10个州:塞拉莱、萨姆赖特(Thumrayt,又译塞迈里特)、塔盖(Taqah)、米尔巴特(Mirbat)、萨达(Sadah,又译塞得赫)、拉赫尤特(Rakhyut,又译赖苏特)、达勒库特(Dhalkut,又译宰勒古特)、穆格欣(Muqshin)、哈拉尼耶岛(Shalim Wa Juzor Al Halaaniyaat)和米兹尤奈(Al Mazyona)。截至2015年,佐法尔省总人口是38.6万人。

由于每年印度洋季风带来的降雨的滋润,佐法尔省沿海平原盛产蔬菜、香蕉和椰子,故有“苏丹国食品库”的美称。佐法尔省气候舒适宜人,公路、电力、水利设施、国际机场以及通信服务都很现代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服务行业、旅游景点、休闲设施都得到扩展和建设,历史文化古迹也受到重点保护。《古兰经》中提到的艾赫嘎夫先知、胡德先知、艾尤布先知和萨利赫先知的墓地,以及布赖德城遗址和塞姆海莱姆港遗址都是佐法尔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他的旅游景点还有乌拔城遗址和塞拉莱的罕姆兰堡等。

穆桑达姆省 位于阿曼的最北端,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东海岸将它与阿曼其余领土隔开,使其成为飞地。2015年,穆桑达姆省共有人口4.1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24.人口密度最大的是省府哈萨卜(Khasab,又译海塞卜)。全省分4个州,分别是穆桑达姆、达巴(Didda,又译迪巴)、布卡(Bukha)和马德哈(Madha)。马德哈被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包围,是阿曼最北端和最小的省,霍尔木兹海峡在此入海。霍尔木兹海峡宽仅55公里,是连接海湾和阿曼湾的咽喉地带,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哈贾尔山脉有阿曼“脊梁”之称,是伊朗扎格罗斯山脉的延伸。哈贾尔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岩石”。该山脉从穆桑达姆半岛的山区延伸到阿拉伯半岛最东端的哈德角(Ras Al-Hadd),绵延640公里,最后与大海融为一体,其主峰鲁斯加巴尔(Ruus Al Jibal)也位于穆桑达姆省。高耸入云的群山曲折耸立在海天之间,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据说可以和挪威的峡湾相媲美,有“赤道挪威”之称。

布赖米省 原是扎希拉地区的一个州,2006年成为新增省份,下辖3个州。“阿曼”,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waiguo/asia/1027.htm。位于西北部的布赖米省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的艾因市接壤,那里设有一个工业区,是阿曼与阿联酋边境贸易和货物流通的重要口岸之一。布赖米省农业发达,主要生产椰枣、酸橙和杧果。省内的巴特胡特姆和艾因的古代墓葬群已经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截至2015年6月,布赖米省人口为10.3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25.

内地省 内地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且是阿曼主要的农业地区。该省位于阿曼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尤为重要,是连接阿曼其他省份的战略要地。省内坐落有阿可达山脉(Jabel Al Akhdar),省南部地势逐渐降低,一直延伸到沙漠地带。内地省于2015年启动了数个公共服务发展项目,尤其聚焦于卫生、教育、城市服务、路政、工业和通信。

内地省分为8个州,分别是尼兹瓦(Nizwa)、巴赫莱(Bahla)、曼纳(Manah)、哈姆拉(Al Hamra)、阿丹姆(Adam)、伊兹基(Izki)、塞马伊勒(Samail)和比得彼德(Bidbid),其中尼兹瓦是中心城市。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内地省人口为41.7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26.

中部省 中部省北面是扎希拉省,东临阿拉伯海,西临鲁卜哈里沙漠,南接佐法尔省。中部省由海马(Haima)、马呼特(Mahawt)、杜古姆(Duqm)和贾济尔(Al Jazir)4个州组成,其中海马是中心城市。2015年,中部省人口总数为4.1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34.杜古姆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 at Duqm)是中部省最具潜力的发展项目,也是阿曼从多元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依托杜古姆面朝阿拉伯海的战略位置,全力打造的经济特区和地区中心。近年来,杜古姆经济特区在发展中受益显著,并在全球投资地图上占据着特殊位置。

海马州地处沙漠,有不少阿拉伯羚羊、野牛和瞪羚等野生动物,居民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其他3个州都濒临海洋,居民多以渔业为生。历史上,这一地区人迹罕至,但蕴藏有大量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20世纪60年代在这里发现石油资源后,中部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部省自然环境优越,由于阿拉伯羚羊再次被引入该省方圆34000公里的哈拉西斯平原(Jiddat Al Harasis)自然保护区,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该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中部省的海边有众多的海豚和海龟,这里的海礁是成千上万候鸟的栖息地。

中北省 中北省是原巴提纳地区的北部地区,其山海相间的沿海地带是阿曼最重要的地理和经济地区,也是联结阿曼与海湾及印度洋周边国家的重要海陆及商贸纽带。中北省主要的经济潜力在于其拥有阿曼最大的农业平原——巴提纳平原。此外,该省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有数种矿产能够为重工业部门所利用。中北省分为6个州,分别为苏哈尔(Sohar)、希纳斯(Shinas)、利瓦(Liwa)、萨哈姆(Saham,又译塞赫姆)、卡博拉(Al Khaburah)和苏韦格(Suwayq),苏哈尔是其中心城市。苏哈尔工业港是阿曼的大型项目之一,苏哈尔工业区则与港口相连,持续吸引着大量工业和制造业企业前来投资建厂,这些企业主要涉及肥料、石化、铝业和钢铁等领域。此外,苏哈尔还建成新的自贸区和机场,有力地促进了经贸的发展。截至2015年,中北省人口为68.12万人,市政委员会成员为28名。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28.

中南省 主要是原巴提纳地区的南部地区,由6个州组成,分别为鲁斯塔格、阿瓦比(Awabi)、奈赫勒、马维尔(Wadi Al Maawil)、穆萨纳(Musanaah)和巴尔卡(Barka,又译拜尔卡),鲁斯塔格是其中心城市。中南省东连阿曼湾东部,西接西哈贾尔山沿海余脉,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大的经济总量和较多的人口,在阿曼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近些年来,中南省在公共服务领域始终与阿曼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取得了很大成就,包括修筑道路,改善电信通信,兴建大量公园和其他市民活动设施等。除此之外,中南省还特别聚焦于自然温泉发展规划,其温泉主要分布于鲁斯塔格州和奈赫勒州。截至2015年,中南省人口为37.6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28.

东南省 原东部省的东南部地区,位于阿曼东北部,东临阿拉伯海,南接东部沙漠,西面则为内地省。东南省分为5个州,分别为苏尔(Sur)、凯米勒·瓦菲(Kamil Al Wafi)、巴尼·布·哈桑(Bani Bu Hasan)、巴尼·布·阿里(Bani Bu Ali)和马西拉(Masirah),其中苏尔为中心城市,马西拉岛则是阿曼的重要军事基地。东南省拥有独特的自然风貌,苏利奥(Al Saleel)自然保护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并持续促进着旅游业的发展。东南省近年来启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致力于道路网的建设以便利旅游者。此外,东南省也是阿曼中小型企业的中心,还拥有液化天然气厂、化肥厂以及苏尔工业区。2015年,东南省人口为27.6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p.29-32.

东北省 原东部省的北部地区,位于东哈贾尔山脉侧翼,北面是马斯喀特省。东北省有6个州,分别为伊卜拉(Ibra)、穆代比(Al Mudaibi)、比迪亚(Bidiyah)、加比勒(Al Qabil)、瓦迪·巴尼·哈利德(Wadi Bani Khalid)和达玛·瓦·艾尔·塔伊安(Dima Wa Al Taiyyin),伊卜拉是其中心城市。2015年,东北省人口为35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32.

扎希拉省 位于阿曼西北部,是一片宽广的半沙质平原,从哈贾尔山脉丘陵地带一直延伸到阿曼的无人区。鲁卜哈利沙漠从扎希拉省向西边的沙特阿拉伯边界延伸了1000多公里。扎希拉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脊背”。《阿曼国别报告》,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第3页。因为位于西哈贾尔山脉的西南侧,扎希拉省还被称作“山后”地区。扎希拉省下设3个州——伊卜里(Ibri)、延古勒(Yanqul)和丹克(Dhank),其中伊卜里是主要州。2015年,扎希拉省人口为19.2万人。Sultanate of Oman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Oman 2015, p.33.

四 人口、民族、语言

人口

1.人口的发展变化

自卡布斯苏丹执政以来,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到1990年,全国人口比1970年翻了一番。从1994年起,政府执行生育间隔计划。随着妇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育龄妇女自动减少生育数量的情况越来越多。1988年,每个阿曼育龄妇女平均生7.8个孩子,到1998年下降为4.8个。2008年,每个阿曼育龄妇女平均生育5.62个孩子。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石油价格走低,外籍人口减少,阿曼人口总数和人口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1998~1999年,阿曼年人口增长率低于2%,同年阿曼籍人口的增长率为2.7%。2000年以后,情况发生了逆转,外籍人口的增加速度超过了阿曼人,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大量的外籍劳动力,总人口增长率达到3%。

阿曼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1993年,普查数据显示,截至1993年底,阿曼全国人口总数为201.8万人,其中本国人口约为148.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3.5%;外籍人口为53.5万人(多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国人,主要集中在首都地区,占马斯喀特人口的46%)。1993年,阿曼男女性别比为104∶100,年人口增长率在3.5%左右。《阿曼1999》,阿曼新闻部,第94页。根据2002年8月阿曼官方公布的数字,1998年底阿曼全国人口为228.7万人,1999年为232.5万人,2000年为240.1万人。黄培昭、苏丽雅:《当代阿曼苏丹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第122页。2001年,阿曼全国人口总数约248万人,其中本国人口183万人,外籍人口65万人,年人口增长率为3.2%,其中本国人口增长率为2.7%,外籍人口增长率为4.5%。阿曼2003年12月8~17日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阿曼全国人口总数为2331391人,人口增长率为2%。其中,本国人口1779318人,占人口总数的76.3%;外籍人口552073人,占人口总数的23.7%,外籍人口占人口总数比例从1993年的26.5%降为10年后的23.7%。2003年,阿曼男女性别比为100∶102,女性仅比男性多1.7万人。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曼苏丹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htt@@p://om.mofcom.gov.cn/。2006年,阿曼全国人口总数为257.7万人,人口增长率为2%。其中本国人口188.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3%;外籍人口69.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EIU, Country Profile 2008—Oman, p.12.截至2015年11月,阿曼人口总数达到430.2万人,其中外籍人口192.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4.7%),本国人口238.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5.3%)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曼苏丹国大使馆网站,htt@@p://om.chineseembassy.org/chn/zjam/amgk/。

2.阿曼劳动力人口构成

1993年阿曼人口普查数据显示,52%的人口低于15岁,3%的人口在64岁以上。2003年人口普查情况显示,阿曼的人口构成依然非常年轻,年龄在20岁以下的人口占55%, 80%的人口年龄在35岁以下。2003年,阿曼妇女占人口总数的49%,其中大多数在18岁以下。在阿曼,75%的政府机关职位由阿曼人担任,就职于私人部门的阿曼人很少。2006年,阿曼籍人口在10岁以下的约有44.5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3.7%;在10~20岁的约有53.5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8.4%;在20~34岁的约有56.7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0.1%;在34~49岁的约有19.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0.5%;在50岁以上的约有13.7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3%。EIU, Country Profile 2008—Oman, p.13.2008年,阿曼1~14岁的人口约有141.4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2.7%; 15~64岁的人口约有180.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5%; 65岁以上的人口有91143人,占人口总数的2.8%。2016年,阿曼1~14岁的人口约有101.1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0.1%; 15~64岁的人口约有222.8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6.4%; 65岁以上的人口有1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43%。2016年,阿曼人口平均年龄为25.4岁,人口增长率和出生率分别为2.05%和24.3‰。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mu.html。相比于2008年,阿曼人均寿命从73.91岁提高到77岁。世界人口网,htt@@p://www.renkou.org.cn/countries/aman/2014/1810.html。

3.人口分布

阿曼的社会过去以大大小小的部落为主,部落和家族对阿曼人有很强的约束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阿曼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多数阿曼年轻人涌向城市。2015年人口统计显示,77.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自2010年以来流入城市的人口年增长率达到8.54%。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站,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mu.html。非城市人口主要为:渔民,居于沿海地区,以捕鱼为业;贝都因人,居住在阿曼南部和西部的沙漠地区,逐水草绿洲而居;农民,居住在适宜发展农业的巴提纳沿海平原地区和内陆“法拉吉”发达的地区;山民,也称希胡人,生活在穆桑达姆半岛。

4.人口结构存在的问题

阿曼人口及城市化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一是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结构过于年轻化,与本国高素质劳动力缺乏构成矛盾。多数阿曼人看不起私营部门的工作,而且比起外籍劳力来他们生产技能差,工资要求高,这使得阿曼在很多行业仍依靠外籍劳工。2000年,阿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相关市场准入时间表,21世纪大批优秀人才进入阿曼,因此阿曼人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大量即将就业的年轻人面临失业问题。二是虽然城市化程度高,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面对如此之高的人口流入比例,能否保证及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三是阿曼化进程的推行成功地开启了外籍人口的逆向流动,但外籍人口数量仍然较多,且不同外籍劳工团体之间的纠纷和利益之争不断升级,在某种程度上给社会安全带来隐患。

民族

阿曼居民绝大部分是阿拉伯人,属于闪米特人(Semite),是高加索人种地中海人的一支。历史上,阿曼的奴隶贩子曾经把东非埃塞俄比亚等地区的黑人贩卖到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方。在阿曼的沿海地区,阿拉伯居民曾与非洲奴隶杂居在一起,与非洲黑人通婚,所以阿曼人混有尼格罗血统,肤色较黑。至今仍有许多村庄居住着讲阿拉伯语的黑人,这些人就是东非黑人的后裔。阿曼的外籍人口数量很多,特别是沿海城市中有许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的移民。印度移民由巴尼亚和哈瓦吉两个部落组成,前者主要来自印度西部沿海城市,后者来自古吉拉特邦,他们主要居住在马特拉市。在阿曼的英国人通常在国家政治、经济领域担任要职。在侨民众多的马斯喀特和马特拉等城市,阿拉伯人人数不足一半。所以,阿曼沿海地区居民的种族较为复杂,内地的阿拉伯人则保持着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的特征。

一般认为,阿曼人(亦称阿曼阿拉伯人)的祖先来自公元前2世纪两次移民浪潮中的部落,即第一次移民浪潮中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直接迁徙来的也门人,第二次移民浪潮中来自西方的阿拉伯国家,从内志来的努扎尔部落。120年马里卜大坝坍塌时,阿拉伯部落的居民纷纷来到阿曼。首批移民是由马里克·本·法赫姆·阿兹德率领的阿兹德人,后来繁衍成当政的艾布·赛义德家族。阿曼人,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阿曼人仍保留着部落界线。阿曼全国约有100个部落,其中较大的有布阿利、布哈桑、哈里斯、哈贾里亚、瓦希巴、贾伊巴等。按照所处的地区,这些部落又大致分为两个集团:东北部的称希纳维(或纯血统阿拉伯人),西南部的称加费利(或混血阿拉伯人)。前者来自也门,是最早定居阿曼的阿拉伯人;后者来自半岛腹地的内志地区,在阿曼定居的时间较晚。

在与也门接壤的佐法尔地区居住的马赫拉人、卡西利人和卡拉人,与其周围的居民有较大的不同。他们肤色暗,头形较圆,鼻子较宽,头发卷曲。他们的语言更接近埃塞俄比亚的闪米特语。穆桑达姆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属于希胡部落。

19世纪末,从阿曼湾对岸迁徙而来的俾路支人(人数约2.5万)和波斯人(人数约1.5万),在阿曼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俾路支人还是阿曼军队的骨干力量。

还有1万非洲人,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从事农牧业。

语言

阿曼苏丹国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通用语言为英语。阿拉伯语属于闪语系,由26个字母组成。阿拉伯语语法非常复杂,动词、名词有多种变格和变位,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但是阿拉伯语发音抑扬顿挫,韵律非常优美,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它最初主要在阿拉伯半岛地区使用,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而逐渐传播开来,最终成为整个阿拉伯民族的语言。由于葡萄牙、英国等国的殖民统治,英语也逐渐在阿曼传播开来。

阿曼各部落的方言土语各不相同。有些部落的方言受伊拉克土语影响,有些受波斯语和印地语影响。来自桑给巴尔的阿曼侨民通用斯瓦希里语。北部沿海地区的商人、水手以及大量来自印度次大陆的外籍人也讲乌尔都语。黄培昭、苏丽雅:《当代阿曼苏丹国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第122页。

五 国旗、国徽、国歌

国旗 阿曼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旗面由红、白、绿三色组成,红色部分在旗面上形成横的“T”字图案,旗面的右侧上方为白色,下方为绿色,中间被红色宽条隔开。左上方绘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吉祥,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绿色象征大地。

国徽 阿曼国徽图案呈褐色,由一把阿拉伯饰刀、两把弯刀和一条佩带组成,饰刀是美和力量的象征。整个图案表示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歌 阿曼国歌由拉希德·本·阿齐兹作词,整首歌旋律慷慨激昂,歌词为:愿上帝保佑苏丹塞义德安宁,快乐光荣,永得民心。愿祖国保独立,万古长新。愿国旗长飘扬,大荫永庇穆斯林。